當前位置:首頁 - 健康知識大全 - 地震前後的應急措施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家庭急救

地震前後的應急措施

天災人禍,說來就來,誰也無法預料。地震亦是如此。俗話說「有備無患」,我們能做到的,是學習地震知識,掌握科學的自防自救方法,為以後萬一不幸遇到地震做好準備,希望能把傷亡損失減到最低。

(一)震前準備

在地震來臨前做好對策預案,加固建築物,並向群眾進行宣傳,使其在思想和知識上有所準備。在地震發生階段,人們主要根據平時的防震知識和實際情況,尋找安全地方緊急避震。同時要注意觀察附近的情況,是否有人遇難和負傷待救。負傷待救者也應做好自救或盡快尋求救援。在震後自救階段,短時間內救援力量難以到達災區,這時是最困難的時期。在此階段自救是主要方式,人們應瞭解自救的注意事項,並且預防強餘震。大震後3個小時,救援力量一般可到達災區,有組織的救災活動即可全面展開。但此時也應注意強餘震和續發性大震的防禦。防震措施的重點主要是保證震時和震後有條不紊地進行防震救災。要做好以下準備。

(1)學習地震知識,掌握科學的自防自救方法。震前白防,是指有中、短期地震預報背景的地區,根據臨震前所發現的宏觀異常,採取簡易有效的防震抗震措施的舉動。另外,震前的物質準備也是很重要的。主要有高能量食品、水、急救箱等,放在震時緊急躲避處,以爭取足夠的等待外援時間。

(2)分配每人震時的應急任務,以防手忙腳亂,耽誤寶貴時間。

(3)確定疏散路線和避震地點,要做到暢通無阻。

(4)加固室內器具。

(5)落實防火措施,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

(6)學會並掌握基本的醫療救護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包紮、搬運傷員和護理方法等。

(7)適時進行應急演習,以發現彌補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處和正確識別地震謠傳。

(二)震時應急

(1)瞬時抉擇,珍惜12s自救機會。地震發生時,人們能感覺到並受其害的主要有兩種地震波,即專業人員常說的P波(縱波)和S波(橫波)。每種類型以不同的傳播方式和速度運動。P波運動速度最快,傳播速度每秒鐘8~9km,最先到達地面。在震中區,P波使人感到的是上、下顛簸,造成的破壞不大,是給人們地震發生了的信號。s波的運動速度比P波慢,通常平均每秒鐘4~5km,是繼P波後到達地表的破壞性極大的波。它使人感覺到的是前後左右的搖晃以及建築物等的倒塌,是直接危害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波。因此,自我救助主要是在P波到達地面後的數秒鐘之內的事。當P波到達時,應立即反應是地震發生了。若能在橫波到達並造成破壞之前的十幾秒內迅速躲避到安全處,就給人們提供了最後一次自救機會。一般稱為12s自救機會。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health_3.php?id=13226&s=1234990944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