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短文大全 - 被生活強姦了,難道就要嫁給它嗎?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

被生活強姦了,難道就要嫁給它嗎?

文:素喜

某日看到朋友的QQ簽名說“命運這樣安排我也只有接受”,我開始思考究竟是命運決定我們成為怎樣的人,還是我們做了什麼從而決定我們的命運。朋友說“拿多大碗,吃多少飯”,我覺得這是一個偽命題,決定一個人飯量的應該是胃口而不是容器。

總有聲音在說“活得一定要現實,不然一定被現實打敗”,好像在這個社會裡只要談理想就等於或約等於不現實。切·格瓦拉說:“讓我們面對現實,讓我們忠於理想。”“面對”和“忠於”很明顯是兩個層次。最大的理想主義者,應該是最大的現實主義者。現實世界從來不排斥理想,只是如何平衡的問題,任何為了追求理想而放棄現實的人都有病。畢竟歸根結底: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一定要辭了工作去跋山涉水,賣了房子才能環遊世界?人生絕對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也不是顧此失彼的遺憾,魚和熊掌不可得兼的時候,為什麼不可以選擇螃蟹或者蘋果?總可以找到一條解決的途徑,只不過困難一點的事,大家不願去想更不願去做,我們只看到兩點之間最短的是直線,卻忽略了折線波線也可以到達目的地。本能地趨利避害、趨樂避苦,沒有勇氣和耐心去相信“麵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狄更斯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我們的前途無量,同時又感到希望渺茫。”現代化的日臻化境帶給我們的不是對精神豐足和自我實現的追求,而是健康向上且參差多態的世界觀價值觀的全面崩塌。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求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而中國幾十年的改革開放卻把最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改到了最高層,真夠可以的。物化的壓力很大,你不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到底是選擇滿足別人的物化需求還是滿足自己內心的價值觀,這是一個最簡單又好像最難的問題。

談到理想,總還是有一部分人瞬間就心旌搖曳眼光閃爍,可惜大多只有感性沒有“敢”性。你說你想開個不賺錢的小店,辦個雜誌,玩音樂,當畫家作家,開間舞蹈教室,去NGO工作,援藏,救助流浪者和垂死的人,支教,保護動物,拯救地球生態,擺地攤環遊世界,創立一個新鮮的行業……立馬會有無數異樣的眼光齊射過來扼殺你的內心蠢動,他們告訴你“不切實際”、“這些是空花泡影,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你要接地氣,踏實工作,努力賺錢比較靠譜”、“不要陽春白雪,不要活在真空裡”……

於是你就扭頭回去啃書本、考證、出國留學,一次又一次成為國考省考的炮灰後依舊勇往直前,擠破腦袋進四大、投行、500強,買房子買好車,嫁個高帥富娶個白富美,彷彿這才是有大花兒大彩兒的人生正道,只有“你應該…”,沒有“你想要…”。於是你就在這個奢華迷津的慾望社會裡漸漸迷失自己,在物慾取暖的過程中喪失了純粹的個人屬性,老於世故,虛榮浮躁,焦慮疲累,或猙獰或諂媚,最後活成一個千篇一律的人。向而不往是你的人生常態,等到行將就木時回首前塵舊夢才悔淚漣漣,無限放大對自己的戾氣,把自己憂傷成一朵老蘑菇。可惜過氣的理想就和過氣的愛情一樣,一旦過了那段時間,就會變成橫在心尖上的一塊尖角沙礫,看著礙眼又硌得難受。

“別跟我談什麼豐乳肥臀的個人理想,戒了。”這還不算可怕,可怕的是問你有什麼理想,想過怎樣的生活,答曰“不知道,從來沒想過…”很多人終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麼,社會似乎也觀察到大部分人的生活真是死水般平靜得看不下去了,“到死了才發現自己從未活過”,所以媒體開始瘋狂炒作極力鼓動,大家的內心忽然狂翻浪,環遊世界這個理想一夜之間就就爛大街了,遍地的辭職和休學,一口一個“在路上”——人們還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內心信念總是可以輕易地被主流的或者旁人的價值觀撼動得搖搖擺擺,然後去複製別人的經歷,做了以後還自我膨脹得厲害。

可惜,世界只記得第一個登上月球的是阿姆斯特朗 ,不會記得“第二”的奧爾德林,即使只差了19分鐘 。你最終只是一個盲目從眾分子,並未因為那些所謂過癮的瘋狂的舉動而變得牛逼,頂多是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裡多了點茶餘飯後的談資。事實是,當視界足夠開闊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自己那點經歷根本“不足為外人道也”,而你周圍那些看上去頭頂光環的人也不過是滄海一栗。

當然,追求理想不是為了與眾不同不惹流俗或者讓人企羨喝彩,不摻雜虛榮和炫耀的成分,也無關宏旨。它可以是“做一個拾荒者”,也可以是“為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終身”,或者是“做一個賢妻良母”……隨你開心。

誰規定了一定要找個正經工作一定要有可觀收入?誰又規定了二十幾歲就該結婚生孩子?為什麼人生的重心是房子車子票子?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跟著走,或者讓別人走別人的路。喬布斯說“要忠於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忠於自己,忠於理想,為的是那種火光的力量噴射到全身的飛揚振作,是單純堅定的心志和對世界浪漫美好的想望。

很多人缺少一種特立獨行的人生態度,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沒有勇氣做自己,無法抵禦父母的咆哮,不能無視別人的眼光,也戒除不了與他人比較的慣性,所以只能對生活曲意承歡,汲汲營營又謹小慎微,去迎合聲色犬馬的後物質主義社會的期望,拿著別人的地圖找自己的路,尚且青春活蹦的時候就無恥地把美夢和狂狷都揉爛在肚子裡。等到老之將至,盆滿缽滿的收穫了財富、地位和權力尚還算好,只怕很多人除了年齡什麼也沒有得到。有的人走著走著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有的人從來都沒有為自己出發過。 歌裡唱的好啊,“忙忙忙,忙忙忙,忙是為了自己的理想,還是為了不讓別人失望。盲盲盲,盲盲盲,盲的已經沒有主張,盲的已經失去方向。”

“為什麼你不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

“會死麼?”

“不會”

“那你還怕什麼!?”

被生活強姦了,難道就要嫁給它嗎?

這個世界已經很不靠譜了,如果我們能有點不靠譜的人生態度,以毒攻毒會不會好一點?

雖然有一小撮和現實死磕的人最後都被現實磕死了,“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海子、梵高、茨威格這些人都自殺了。但是就算到最後我們窮困潦倒無所作為又或者曲高和寡迷茫無助無所歸依,至少死後還能在墓誌銘上寫一句“這是一段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年輕就該給自己找快活,怎麼快活怎麼過,老了也是個老理想主義者。反正過正經的生活也挺苦逼,不如找個歡樂點的苦逼方式。蘇軾早就說了:“且趁閒身未老,盡放我,些子疏狂。”後來陀思妥耶夫斯基也說:“如果給我一杯酒,代價是讓全世界消失,我會說,讓世界見鬼去吧,但我要有酒喝。”

但願這個世界能多一些堅守自我的人,永遠奔奔放放永遠熱淚盈眶,在頭頂貼四個大字“勿忘初心”,像墜入情網一樣地墜入理想,不“從眾”,只“從己”。哪怕一千個人裡面有十個也是好的,畢竟在理想主義的世界裡,一加一絕對是遠大於二的。如果人生就是一個不斷給車胎打氣的過程,那至少也要在爆胎之後可以高呼一聲“過癮”!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sk_3.php?id=5596&s=3120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