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逝讀後感 - 讀後感

作文網,作文素材大全,小學作文大全,中學作文大全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傷逝讀後感

讀後感

本文作者:木石

我原是沒資格對魯迅的《傷逝》發表任何感慨的。從前沒有,那是因為十二、三歲的年齡還不懂得涓生的的矛盾和子君的淒然;現在不應有,那也是因為太過體驗他們的思想弱點,感歎魯迅先生的細膩描寫,而慚愧自已不知該如何表達? 從昨晚掌燈時分,一口氣讀到凌晨,一遍一遍,再逐字剖析著,就恍若文中的涓生和子君就是現實中的他和我。早上上班時,我還拉住一個同事,不管她願不願聽,也強硬將整個故事的心理情節給她複述一遍。不知是我講的字句不漏還是她也有觸語生情的心態,總之,她聽得入神,連連稱這與現代的愛情婚姻沒有什麼區別。我便說,也許愛情原本就是沒有時代沒有年齡沒有國度的吧。但一想到現實中的他,那個連「因為,因為我已經不愛你了!」都不敢說的他,我心裡便黯然了......再回到電腦邊,我怎麼也坐不住,我聽到我心裡仍然在不停地訴說著...... 《傷逝》是魯迅先生唯一以青年戀愛和婚姻為題材的作品,這是一篇悲情小說。作者以「涓生手記」的形式,回顧從戀愛到感情破滅這一年的經歷,用涓生的切身感受來抒發他曾有的熱烈的愛情,深切的悲痛和願入地獄的悔恨。 雖然涓生的故事發生在「五四」年代,在那個黑暗社會裡,戀愛和婚姻問題不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問題,他們感情的破滅似乎還可以歸罪於社會解放的過程。那麼現在呢?21世紀的愛情,創造在一個更進步更自由的時代,他們不會再經歷涓生的社會迫害,不必為「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的苦惱,也無需為求生而像涓生那樣「向著這求生的道路,是必須攜手同行,或奮身孤注」的抉擇。但是,我們今天的愛情,卻因更加自由,一任的夢想還是重複著涓生的故事,一樣的愛了,逃了,最後拋棄他們曾經深愛過的女人,任她們自生自滅...... 從涓生的個性心理描寫,我真實地感受到相愛至分手的殘酷,而血淋淋的愛情正是那個提倡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最後卻為了求生而離開子君的涓生親手埋葬的。涓生因為尚未忘卻的翅子的扇動,這在文中多處提到,而他又以為他的翅子又因子君「只知捶著一個人的衣角」而比先前頹唐得多......於是決定「那便是雖戰士也難於戰鬥,只得一同滅亡。」在決定著他們只有分離才能開闢新的道路時,他又意識到「----我突然想到她的死,然而立刻自責,懺悔了......」這個時候他有一絲不捨,其實,他早預到子君沒有了他,只有死。因為子君「她自始自終,還希望我維持較久的生活......」就算這樣,涓生還是因為早晨的時間多,而計劃在閒談中,故意提起往事,似一個隱形的壞孩子,把那翻在心裡折騰過的「所謂不虛偽的真話」對子君說了出來,而子君聽後「她的臉色陡然變成灰黃,死了似的」。直到「子君卻不再來了,而且永遠,永遠地!......」,涓生這才意識到當初以為「將真實說給子君,她便可以毫無顧慮,堅決地毅然前行,一如我們將要同居時那樣。」恐怕是錯誤了,因為子君「她當時的勇敢和無畏是因為愛」。涓生最後雖然也悔恨和悲哀了,但卻只能換來子君永遠的空虛,歡欣、愛、生活已經全都逝去了。這個時候,我想人只有在失去時才感到存在的可貴,這句話便是真理了。 再回顧涓生對待子君愛情的過程,這裡可以看出他矛盾自私的陰暗面。追求子君的時候「照見我含淚握著她的手,一條腿跪了下去......」,如此經典的場面在21世紀已經視為珍寶,更何況在那個世俗的年代。也難怪日後竟成了子君溫習的必修課,「我的言辭,竟至於讀熟了的一般,能夠滔滔誦。」。而涓生後來卻只當作是淺薄可笑的電影一閃。如此純真熱烈的求愛形式,竟被涓生自已踐踏了。其實我也不懷疑那個場面的真實,只是很明顯,涓生衝動的,甚至是不負責任的浪漫熱情,只能維持到得到子君的愛時,就成了「被質問,被考驗」的負累了。 他們相愛的時候,涓生是這樣形容的,「去年的暮春是最為幸福」,但就算如此愉悅時,他們走在路上,他仍會覺得到時時遇到別人的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可見,子君給他的幸福並沒有堅定他的愛情,他的勇氣在很早時段都已經暗地裡隱藏著不穩定性。可恨的是,這個時候涓生並沒有顯示出在分手時「所謂真話」的勇氣,我想倘若涓生真是那種「是的,人是不該虛偽的」,那麼他當時更應該對子君講出他的心態,似乎在後來的描述中,他的各種對子君不滿情緒他都有所隱瞞,當然除了分手那一次來了個真實的。如果在當時尋住所的路上,他也來個真實的表白,或許會讓子君明悟一些,或許將不會有後面的草率同居,更不會淹沒子君死的悲劇。因為當時境態的子君卻是「大無畏的......坦然如入無人之境」,子君的愛是那樣的純真,那樣的執著,她的眼裡只有他,她的世界唯有愛情。共3頁,當前第1頁1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讀後感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