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奪命丹5
奪命丹5 【來源】《傷科補要》卷三。 【組成】歸尾90克桃仁90克血竭15克地鱉蟲45克兒茶15克乳香30克沒藥30克自然銅60克紅花15克大黃90克硃砂15克骨碎補30克(去毛)麝香
奪命散
奪命散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水蛭(用石灰慢火炒令焦黃色)15克大黃30克黑牽牛60克 【用法】上藥為細末。每服9克,熱酒調下。半小時後,再用熱酒調服
奪命湯
奪命湯 【來源】《外科全生集》卷四。 【組成】銀花金錢重樓(即草河車)黃連赤芍澤蘭細辛殭蠶蟬蛻青皮甘草羌活獨活防風 【用法】劑量隨時斟酌。水煎服。 【主治】疔毒
奪命飲
奪命飲 【來源】《疫痧草》。 【組成】川連石膏犀角羚羊角生地牡丹皮赤芍葯鮮沙參青黛馬勃浙貝母人中黃連翹玄參 【用法】水煎,金汁沖服。 【主治】爛喉痧。疫火極盛
奪天丹
奪天丹 【來源】《辨證錄》卷十。 【組成】龍骨60克(酒浸三日,再用醋浸三日,火燒七次,用浸藥之酒、醋淬七次)驢腎內外各1具(酒煮六小時,將龍骨研末,拌入驢腎內,
奪郁湯
奪郁湯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 【組成】蒼朮藿香香附陳皮砂仁蘇梗生薑草蔻仁省頭草 【用法】水煎服。 【主治】濕滯土郁,心腹脹滿,嘔吐洩瀉,胕腫身重。
鵝黃散1
鵝黃散1 【來源】《外科正宗》卷三。 【組成】石膏(鍛)輕粉黃柏(炒)各等分 【用法】上藥研為極細末。千摻。爛瘡即可生疤,再爛再摻,毒盡為度。 【主治】楊梅瘡,潰爛
鵝黃散2
鵝黃散2 【來源】《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綠豆粉30克滑石15克黃柏9克輕粉6克 【用法】上藥為細末。以軟絹帛蘸藥撲於患處。 【功用】止痛收干。 【主治】痤痱瘡作
鵝黃散3
鵝黃散3 【來源】《醫宗金鑒》卷五十一。 【組成】黃柏(生)石膏(鍛)各等分 【用法】上藥共研為細末,撲患處。濕則干撲,干則用豬苦膽調搽。內服換肌消毒散。 【主治】
鵝掌風浸泡方
鵝掌風浸泡方 【來源】《中醫外科學》。 【組成】大楓子肉9克花椒9克皂莢15克土槿皮1.5克地骨皮6克藿香18克白礬12克鮮鳳仙花9克米醋1千克 【用法】將藥浸入米醋內二十
惡實散
惡實散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一八。 【組成】惡實(炒)烏梅(去核)各15克甘草(炙,銼)7.5克 【用法】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9克,用童便,150毫升,煎至三五沸,和
惡實丸
惡實丸 【來源】《聖濟總錄》卷八十。 【組成】惡實(微炒)30克 【用法】上一味,研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丸,米飲下,勿嚼破。 【主治】水病身體洪腫。
兒茶散1
兒茶散1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三。 【組成】兒茶 【用法】上一味,為末,加冰片少許,研細。吹患處。 【主治】牙根腫痛,色微紅,有白泡,舌尖粉碎者。
兒茶散2
兒茶散2 【來源】《瘍醫大全》卷二十四。 【組成】銅綠不拘多少(鍛紅,放地上冷定。又鍛又冷定冷定,乳細)兒茶各等分 【用法】上藥研細和勻。外滲用。 【主治】下疳
兒茶五倍散
兒茶五倍散 【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兒茶6克五倍子6克冰片0.6克馬錢子6克爐甘石粉6克黃連末1克 【用法】上藥研末。用白醋或冷開水份成出狀,外敷。
兒枕散
兒枕散 【來源】《鄭氏家傳女科萬金方》卷四。 【組成】烏藥香附(鹽水炒)紅花丹皮赤芍官掛乾薑(炒黑)陳皮薑黃元胡桃仁(或加山楂、歸尾、川芎、甘草、熟地) 【用
耳疳丸
耳疳丸 【來源】《攝生眾妙方》卷九。 【組成】白礬(枯)1.5克麝香0.15克胭脂胚0.75克陳皮(燒灰)1.5克 【用法】作丸備用。先用棉簽拭去膿,再將藥丸送入耳內。 【主治
耳膏
耳膏 【來源】《醫方類聚》卷七十八引《御醫撮要》。 【組成】乳香蓖麻子通草各15克附子7.5克磁石30克巴豆24克杏仁桃仁各22.5克松脂蠟蜜各30克菖蒲22.5克 【用法】上
耳聾左慈丸
耳聾左慈丸 【來源】《重訂廣溫熱論》卷二。 【組成】熟地黃240克山萸肉淮山藥各120克丹皮建澤瀉浙茯苓各如克鍛磁石60克石菖蒲45克北五味15克 【用法】煉蜜為丸。每服
耳膿散
耳膿散 【來源】《青囊秘傳》。 【組成】水龍骨(鍛)3克海螵蛸3克飛青黛3克枯礬1.5克五倍子(炒黃)3克鍛黃魚齒1.5克細薄荷1.5克梅片0.9克川雅連0.9克蛀竹屑0.9克石榴花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