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蓬仙丸
蓬仙丸 【來源】《普濟方》卷三六一。 【組成】桂心(去皮)乳香蓬莪術(炮)各3克 【用法】上為末,酒煮糊為丸,如小豆大,一歲小兒每次服3丸,空腹時用鉤籐湯下。 【主
砒油
砒油 【來源】《外科證治全書》卷三, 【組成】紅砒3克(敲細) 【用法】用麻油30克,煎至砒枯煙盡為度,去砒留油聽用。凡患風之處,先以火烘皮熱,以油擦之,日三次,
砒棗散
砒棗散 【來源】《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組成】紅棗3枚(每個去核,入紅砒黃豆大1粒,紮好,炭火上鍛盡白煙為度,出火氣,共為細末)人中白(鍛)1.5克冰片0.15克蘆薈1
霹靂散
霹靂散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九。 【組成】大黑附子1枚(入急火內燒,在臨出火時便用瓷器合蓋,不令去卻煙焰) 【用法】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3克,不計時候,以熱酒
枇杷清肺飲
枇杷清肺飲 【來源】《外科大成》卷三。 【組成】枇杷葉桑白皮(鮮者更佳)各6克黃連黃柏各3克人參甘草各1克 【用法】上藥用水3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服, 【主治】
枇杷葉散
枇杷葉散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組成】枇杷葉(去毛,炙)陳皮(湯,去瓤,焙)丁香各15克厚樸(去皮,塗薑汁炙)120克白茅根麥門冬(去心,焙)干木瓜甘草(
脾積丸
脾積丸 【來源】《仁齋直指》卷十五。 【組成】蓬莪術90克京三稜60克良姜15克(上三藥用米醋600毫升,於瓷瓶內煮干,乘熱切碎,焙)青皮(去白)30克南木香15克不蛀皂角3
脾腎雙補丸
脾腎雙補丸 【來源】《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卷二。 【組成】人參(去蘆)500克蓮肉(去心,每粒分作八小塊,炒黃)500克菟絲子(如法研細末)750克五味子(蜜蒸,烘乾)750克山
脾洩丸
脾洩丸 【來源】《脈因證治》捲上。 【組成】白朮(炒)60克白芍(酒炒)30克神曲(炒)45克楂子半夏備45克黃芩(炒)15克蒼朮60克 【用法】上藥用荷葉煨飯為丸,如梧桐子大。
脾瀉丸
脾瀉丸 【來源】《醫學六要》卷三。 【組成】人參白朮(土炒)白茯苓山藥陳皮各30克黃連(炒)15克山楂15克麥芽30克肉豆蔻9克澤瀉30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脾虛久瀉
痞氣丸
痞氣丸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八。 【組成】大烏頭7.5克(炮,去皮、尖)附子15克(炮,去皮、臍)赤石脂(鍛,醋淬)川椒(炒出汗)乾薑(炮)各60克桂心15克 【用法
螵蛸膏
螵蛸膏 【來源】《幼幼新書》卷九。 【組成】真桑螵蛸7個(炒微黃)天麻15克蠍梢白殭蠶(宜,微炒)麻黃(去根、節)各7.5克搗羅待用硃砂(飛)15克乳香7.5克硼砂麝香各3克龍
螵蛸散1
螵蛸散1 【來源】《普濟方》卷三八八。 【組成】桑螵蛸(炙,鹽末)遠志(去心)石菖蒲龍骨人參茯神當歸鱉甲(一方用龜甲)(醋煮)各30克 【用法】上藥為末。夜臥時以人參湯
螵蛸散2
螵蛸散2 【來源】《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海螵蛸(不必浸淡)人中白(或人中黃、硇砂亦可)等分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先以百草多煎濃湯,乘熱熏洗後,以此藥摻
螵蛸丸1
螵蛸丸1 【來源】《聖濟總錄,卷五十一。 【組成】桑螵蛸(炒)15克菖蒲23克山茱萸(微炒)15克磁石(鍛,醋淬,研)15克附子(炮裂,去皮、臍)3枚續斷23克五味子肉蓯蓉(酒浸
螵蛸丸2
螵蛸丸2 【來源】《類證治裁》卷七。 【組成】桑螵蛸(炙)30個鹿茸(酥炙)炙黃耆各90克鍛牡蠣赤石脂人參各60克 【用法】上藥為末,山藥糊丸。每服6克,鹽湯下。 【主治
平安丸
平安丸 【來源】《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 【組成】公丁香廣陳皮神曲枳實草果木香茯苓山楂元胡砂仁沉香麥芽肉果白朮檳榔青皮香附蔻仁母丁香各300克 【用法】
平補鎮心丹
平補鎮心丹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異名】鎮心丹(《秘傳證治要訣類方》卷四)。 【組成】酸棗仁7.5克(去皮,隔紙炒)車前子(去土,碾破)白茯苓(去皮)五
平肝開郁止血湯
平肝開郁止血湯 【來源】《傅青主女科》捲上。 【組成】白芍30克醋炒)白朮30克(土炒)當歸30克(酒洗)丹皮9克三七根9克(研末)生地9克(酒炒)甘草6克黑芥穗6克柴胡3克 【
平肝流氣飲
平肝流氣飲 【來源】《萬病回春》卷五。 【組成】當歸3克(酒洗)白芍1.2克(酒炒)川芎1.8克橘皮3克(鹽湯洗)茯苓3克(去皮)半夏(姜制)青皮各1.8克(醋炒)黃連2.4克(酒炒)柴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