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南天竺飲
南天竺飲 【來源】《聖濟總錄》卷七十。 【組成】南天竺草(即生瞿麥)1把(拇指大,銼)山梔子30枚(去皮)生薑1塊(拇指大)大棗(去核)5枚甘草(炙)15克燈草1把(如小指大) 【
南星防風散
南星防風散 【來源】《百一選方》卷十。 【組成】當歸6克(焙乾)天麻9克(生用)白殭蠶(焙乾)南星(湯洗淨,搗細,薑汁制,焙乾)防風(生用,不見鐵器)各15克豬牙皂角(去黑
南星膏
南星膏 【來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組成】牛膽南星15克人參白朮山藥白茯苓茯神(去木)羌活甘草(炙)各9克白殭蠶(去嘴,炒)全蠍(去毒,薄荷湯浸,炙)各9克辰
南星散1
南星散1 【來源】《仁齋直指》卷八。 【組成】天南星30克枳殼(制)細辛各15克木香甘草(炙)各7.5克 【用法】上藥哎咀。每服9克,加生薑7片,慢火燉服。 【主治】風痰咳
南星散2
南星散2 【來源】《幼科指南》捲上。 【組成】南星半夏川烏白附子大豆(去皮)各30克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1克,薑湯下。 【功用】豁痰宣風。 【主治】小兒癇症。
南星丸
南星丸 【來源】《普濟方》卷四十六引《海上方》。 【組成】天南星(大者)1個全蠍1對川芎60克人參稿本各15克龍腦6克防風30克 【用法】上藥研末,以蒸餅1個,水浸一宿,
南嶽魏夫人濟陰丹
南嶽魏夫人濟陰丹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 【組成】秦艽石斛(去根,酒浸,焙)稿本(去蘆)甘草(炙)蠶布(燒灰)桔梗(炒)各60克京墨(鍛,醋淬,研)茯苓(去皮)
硇砂煎丸
硇砂煎丸 【來源】《衛生寶鑒》卷十四。 【組成】黑附子2個,各重16克以上(炮,去皮、臍,剜作甕子)木香9克破故紙(隔紙微炒)蓽茇(真者)各30克硇砂9克 【用法】先將硇
硇砂散
硇砂散 【來源】《外科正宗》卷四。 【組成】硇砂3克輕扮1克冰片0.2克雄黃1克 【用法】上為細末。用草桔咬毛,蘸藥勤點痔上,日用五至六次。 【主治】鼻中息肉,初如
硇砂丸
硇砂丸 【來源】《普濟本事方》卷三。 【組成】木香沉香巴豆肉(全者)各30克青皮60克(不去皮)銅青15克(研)硇砂7.5克(研) 【用法】上二香、青皮三味細銼,同巴豆慢火炒
蟯蟲外用方
蟯蟲外用方 【來源】《中醫內科臨床治療學》引冷柏枝方。 【組成】苦楝皮30克雄黃30克槐皮15克 【用法】上藥共為極細末。用麻油調塗肛周,每晚一次。 【功用】殺蟲止
泥金膏
泥金膏 【來源】《萬病因春》卷七。 【組成】蚯蚓糞(陰地上者)9克熟皮消3克 【用法】上藥和勻研細。新汲水、井水濃調厚敷患處,干則再上。 【主治】無名腫毒,堅硬焮
溺白散
溺白散 【來源】《醫宗金鑒》卷六十五。 【組成】溺垢(即婦人尿桶中白鹼,火鍛)15克白霜梅(燒存性)枯白礬各6克 【用法】上研細末。先用韭根、松蘿茶,煎成濃汁,乘熱
膩粉膏
膩粉膏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六十四。 【組成】膩粉30克胡粉30克(細研)松脂15克豬脂180克(煉了者)黃連30克(去須,搗末)甘草30克(生,搗末) 【用法】上藥先以豬脂
拈痛湯
拈痛湯 【來源】《蘭室秘藏》卷中。 【異名】當歸拈痛湯(《醫學發明》卷八)。 【組成】白朮4.5克人參(去蘆)苦參(酒炒)升麻(去蘆)葛根蒼朮各6克防風(去蘆)知母(酒洗)澤
拈痛丸
拈痛丸 【來源】《奇效良方》卷二十六。 【組成】五靈脂蓬莪術(煨)木香當歸各15克 【用法】上藥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食前用橘皮煎湯送下。 【主
捻頭散
捻頭散 【來源】《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異名】捏頭散(《雞峰普濟方》卷二十四)。 【組成】延胡索川苦楝各等分。 【用法】上藥同為細末。空腹時用1.5~3克,以捻頭
寧肺湯1
寧肺湯1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人參(去蘆頭)白朮當歸(去蘆頭,洗,焙)熟干地黃芎藭白芍葯甘草(炙)麥門冬(去心)五味子桑白皮白茯苓(去皮)各15克阿膠30
寧肺湯2
寧肺湯2 【來源】《石室秘錄》卷三。 【組成】麥冬15克桔梗9克甘草3克天花粉3克陳皮0.9克元參15克百部2.4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養陰潤燥,化痰止咳。 【主治】
寧肺湯3
寧肺湯3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五。 【組成】黃芩桑皮貝母花粉杏仁知母天冬沙參枇杷葉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肺養陰,止咳定喘。 【主治】麻疹後,熱毒蘊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