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琥珀丸2
琥珀丸2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 【組成】琥珀(研)辰砂(別研)沉香阿膠(碎,炒)肉桂(去粗皮)石斛(去根)附子(炮,去皮、臍)五味子(揀淨)川芎各15克牛膝(去
琥珀丸3
琥珀丸3 【來源】《小兒衛生總微論》卷五。 【組成】干全蠍2枚琥珀(另研)鐵粉(炒)各6克輕粉南星(炮)白附子(炮)各3克龍腦1.5克(研) 【用法】上藥研極細末,酒糊和丸,
琥珀丸4
琥珀丸4 【來源】《永樂大典》卷九七八引《全嬰方》。 【組成】辰砂4.5克琥珀牛黃殭蠶(炒,去絲、嘴)南星(水浸,夏三日,春、秋五日,冬七日,牛膽中制尤佳)全蠍(去毒
琥珀丸5
琥珀丸5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琥珀(別研)白芍葯川烏(炮,去皮)川牛膝(去蘆,酒浸)鱉甲(醋炙)蓬莪術(炮)當歸(去蘆,酒浸)梓厚樸(姜制,炒)各30克木香
琥珀丸6
琥珀丸6 【來源】《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卷二引李玄白方。 【組成】延胡索18克懷熟地24克當歸身川續斷(酒洗,炒)川芎各18克川牛膝人參沉香乳香沒藥(去油)各15克真阿膠(
琥珀丸7
琥珀丸7 【來源】《證治匯補》卷三。 【組成】沉香(鎊)木香乳香(箬上炙)沒藥(箬上炙)各9克琥珀4.5克(研)白丑18克(生用)黑丑4.8克(去頭,末,一半生用,一半用牙皂水浸
琥珀犀角膏
琥珀犀角膏 【來源】《外科精要》卷下。 【組成】真琥珀(研)犀角(鎊)各3克辰砂(研極細)茯神(去皮、心)各6克片腦(研)少許人參9克酸棗仁(去皮,炒)6克 【用法】上藥研為
琥珀養心丹
琥珀養心丹 【來源】《證治準繩·類方》卷五。 【組成】琥珀(另研)6克龍齒(鍛,另研)30克遠志(黑豆、甘草同煮,去骨)石菖蒲茯神人參酸棗仁(炒)各15克當歸生地黃各21克
護膜散
護膜散 【來源】《醫宗金鑒》卷六十七。 【組成】白蠟白及各等分 【用法】共研細末。輕劑3克,中劑6克,大劑9克,黃酒或米湯調服。 【功用】化毒散結,生肌護膜。 【
護心散
護心散 【來源】《外科正宗》卷一。 【組成】真豆粉30克乳香(淨末)9克硃砂3克甘草(末)3克 【用法】上共研極細。每服6克,白滾湯調服,早晚二次。 【功用】護心解毒。
花蓯蓉丸
花蓯蓉丸 【來源】《外台秘要》卷十一引《古今錄驗》。 【組成】花蓯蓉60克澤瀉30克五味子30克紫巴戟天30克(去心)地骨皮30克磁石45克(研,冰淘去赤汁,曬乾)人參45克
花蕊石散1
花蕊石散1 【來源】《普濟方>卷三四八引《產經》。 【異名】花蕊石丹(《救傷秘旨》)。 【組成】花蕊石500克上赤硫黃120克 【用法】上藥相拌勻。先用紙和膠泥固瓦罐子
花蕊石散2
花蕊石散2 【來源】《醫方類聚》卷一五○引《十藥神書》。 【組成】花蕊石(鍛過,研如粉) 【用法】用童便150毫升,煎溫,調藥末9克,極甚者15克,食後服。如男子病則
華蓋散1
華蓋散1 【來源】《博濟方》卷二。 【組成】紫蘇子(炒)麻黃(去根、節)杏仁(去皮,尖)陳皮(去白)桑白皮赤茯苓(去皮)各30克甘草15克(炙) 【用法】上藥同為粗末。每服6克
華蓋散2
華蓋散2 【來源】《聖濟總錄》卷五十。 【組成】赤茯苓(去黑皮)甜葶藶(隔紙炒)桑根白皮(銼)各30克大黃15克(濕紙裹,煨熟) 【用法】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3克,食後、
華蓋散3
華蓋散3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二。 【組成】甜葶藶15刻苦葶藶15克(並用紙隔炒)茯苓人參細辛乾薑(炮)桔梗(銼,炒)杏仁(去皮、尖,麩炒)紫菀款冬花甘草(炙)
華佗累效散
華佗累效散 【來源】《醫宗金鑒》卷七十一。 【組成】乳香硇砂各3克輕粉1.5克橄欖核3枚(燒存性)黃丹0.9克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香油調敷患處。 【主治】甲疽。
滑石白魚散
滑石白魚散 【來源】《金匱要略》卷中。 【組成】滑石亂髮(燒存性)白魚各15克 【用法】上三味,杵為散。以米飲送服1.5克,日三服。 【主治】消渴,小便不利,或有血尿
滑石代赭湯
滑石代赭湯 【來源】《金匱要略》捲上。 【異名】百合滑石代赭湯(《備急千金要方》卷十)。 【組成】百合7枚(擘)滑石9克(碎,綿裹)代赭石(如彈子大)1枚(碎,綿裹) 【用
滑石散1
滑石散1 【來源】《外台秘要》卷二十七引《古今錄驗》。 【組成】滑石60克栝樓90克石韋15克(去毛) 【用法】上三味,搗篩為散。以大麥粥清調服1克,每日二次, 【功用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