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法制檳榔
法制檳榔 【來源】《證治準繩·類方》卷一。 【組成】雞心檳榔30克(切作小塊)縮砂(取仁)白豆蔻(取仁)丁香(切作細條)粉草(切作細塊)各30克橘皮(去白,切作細條)生薑(切
法制清氣化痰丸
法制清氣化痰丸 【來源】《校注婦人良方》卷五。 【組成】半夏南星(去皮、尖)白礬皂角乾薑各120克 上藥先將白礬等三味用水1.25升,煎取750毫升,卻入半夏二味,浸二日
法制芽茶
法制芽茶 【來源】《魯府禁方》卷四。 【組成】芽茶500克(揀淨,冷水洗,烘乾)白檀香末15克白豆蔻末15克片腦3克(另研) 【用法】用甘草膏拌勻茶,將前三味散為衣,曬乾
法制竹瀝丸
法制竹瀝丸 【來源】《古今醫統》卷四十三。 【組成】陳皮(去白)白朮(炒)白茯苓各90克炙甘草半夏曲貝母枳殼神曲(炒)桔梗黃芩各90克玄明粉30克香附子(制)30克 【用法】
番薷丸
番薷丸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組成】香薷(去土)紫蘇(用莖葉,去粗梗)干木瓜各30克丁香茯神(去木)檀香(銼)藿香葉甘草(炙)各15克 【用法】上為細末,煉
翻氣丸
翻氣丸 【來源】《集成良方三百種》。 【組成】雄黃白礬枯礬大黃黃土麵粉各9克 【用法】共為細末,用花椒15克煎水,加生脂油9克,合丸如彈子大,曬乾。用時先將患處洗
返魂丹
返魂丹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十九。 【組成】生玳瑁15克硃砂"克雄黃15克白芥子15克 【用法】上藥同研如面,酒煎安息香30克為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童便送下5丸
返蟄湯
返蟄湯 【來源】《醫醇剩義》卷四。 【組成】當歸6克茯苓6克白朮3克苡仁12克廣皮3克鶴虱4.5克雷丸3克烏藥3克砂仁3克厚樸3克開口花椒24粒 【用法】水煎服。 【主治】胃
方脈流氣飲
方脈流氣飲 【來源】《外科發揮》卷五。 【組成】紫蘇青皮(去白)當歸(酒拌)芍葯(炒)烏藥茯苓桔梗(炒)半夏(姜制)川芎黃耆(炙)枳實(麩炒)防風陳皮(去白)甘草(炙)各3克木
芳香逐穢湯
芳香逐穢湯 【來源】《暑病證治要略》。 【組成】廣藿香全青蒿佩蘭各4.5克白蔻仁2.4克薄荷2刻苦杏仁9克廣郁金6克扁豆花4.5克金銀花6克西瓜翠衣9克荷花瓣2朵 【用法】
防風沖和湯
防風沖和湯 【來源】《醫學入門》卷四。 【組成】防風白朮生地各4.5克羌活黃芩白芷甘草各3克川芎1.5克 【用法】水煎,溫服。 【主治】傷風有汗,脈浮緩。 【加減】汗
防風當歸散
防風當歸散 【來源】《瑞竹堂經驗方》卷五。 【組成】防風15克甘草節15克赤芍葯15克綿黃耆15克當歸白芷各15克左纏籐75克皂角刺75克肉桂15克或3克(陰證用15克,陽證用3
防風歸芎湯
防風歸芎湯 【來源】《中醫傷科學講義》。 【組成】川芎當歸防風荊芥羌活白芷細辛蔓荊子丹參乳香沒藥桃仁蘇木澤蘭葉 【用法】水煎,溫服。 【功用】活血化瘀。祛風止
防風黃芩丸
防風黃芩丸 【來源】《校注婦人良方》卷十二。 【組成】條芩(炒焦)防風各等分 【用法】上藥為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米湯或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
防風羌活湯1
防風羌活湯1 【來源】《證治準繩·瘍醫》卷三。 【組成】防風羌活連翹升麻夏枯草牛蒡子川芎黃芩(酒浸)甘草昆布(洗)海藻(洗)殭蠶 【用法】上藥加薄荷,水煎服。 【主治
防風羌活湯2
防風羌活湯2 【來源】《審視瑤函》卷三。 【組成】防風川羌活半夏(姜制)黃芩(酒洗)南星(姜制)北細辛白朮(土炒)甘草(炙)川芎各等分 【用法】上藥銼一劑。用水400毫升,
防風秦艽湯
防風秦艽湯 【來源】《外科正宗》卷三。 【組成】防風秦艽當歸川芎生地白芍赤茯苓連翹各3克檳榔甘草梔子地榆枳殼槐角白芷蒼朮各1.8克 【用法】上藥用水400毫升,煎至3
防風散1
防風散1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二十。 【組成】防風30克(去蘆頭)川升麻30克黃芩30克赤芍葯30克蔓荊子30克石膏30克葛根30克(銼)甘草15克(炙微赤,銼) 【用法】上藥
防風散2
防風散2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二。 【組成】防風30克(去聲頭)白及30克柏子仁30克 【用法】上藥搗羅為散。以乳汁調和,塗頭上,以合為度。 【主治】小兒囟開不
防風散3
防風散3 【來源】《宣明論方》卷一。 【組成】黃芩人參甘草川芎麥門冬(去心)各30克防風(去蘆)45克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6克,食後沸水調服,每日三次。 【主治】鼻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