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粥的做法大全,养生粥谱,各种粥的做法,粥的种类

粥的做法大全,养生粥谱大全,各种粥的做法,粥的种类

使用说明:此粥谱大全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糯米鲜藕粥
糯米鲜藕粥 【来源】《寿世青编》 【原料】新鲜好藕200克,糯米50一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将藕洗净,切成小块,同糯米、红糖一起放入砂锅,加水煮成稀粥。 【用
糯米小麦粥
糯米小麦粥 【来源】《粥谱》 【原料】糯米500克,小麦6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糯米、小麦共加水煮粥,食时调入白糖。 【用法】每日早晚服食。 【疗效】适用于小
枇杷叶粥
枇杷叶粥 【来源】《老老恒言》 【原料】枇杷叶10-1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将枇杷叶用纱布包好放入砂锅内,加水200克,煎至100克,去渣入粳米、冰糖,再
蒲公英粥
蒲公英粥 【来源】《粥谱》 【原料】蒲公英60克,金银花30克,粳米50-100克。 【制作】煎蒲公英、金银花,去渣取汁,再加入淘净的粳米煮粥。 【用法】每日2次,温热服
蒲金粥
蒲金粥 【来源】经验方 【原料】浦公英60克,紫花地
蒲蒻粥
蒲蒻粥 【来源】《粥谱》 【原料】蒲蒻15克,粳米100克。 【制作】先煎蒲蒻,去渣取汁,入米煮粥。 【用法】空腹服食。 【疗效】和血,行血,止血。适用于各种出血症
启宫粥
启宫粥 【来源】传统方 【原料】制半夏、茯苓、陈皮、苍术各10克,香附、神曲各12克,川芎6克,大米100克。 【制作】将上七味药煎汁去渣,加入大米(洗净)同煮成粥。
荠菜粥
荠菜粥 【来源】《本草纲目》 【原料】鲜荠菜9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将鲜荠菜(又名枕头草、清明草、香芹娘)采来,挑选干净,洗净,切成2厘米长的节,将粳米淘洗
牵牛粥
牵牛粥 【来源】《太平圣惠方》 【原料】牵牛子末1克,粳米50-100克。生姜2片。 【制作】先用粳米煮粥,待煮沸后放入牵牛子粉末及生姜,煮成稀饭食。 【用法】每日服
牵牛子粥
牵牛子粥 【来源】《太平圣惠方》 【原料】牵牛子末1克,粳米50-100克,生姜2片。 【制作】先用粳米煮粥,待煮沸后放入牵牛子粉末及生姜,煮成稀粥服食。 【用法】空
芡实老鸭粥
芡实老鸭粥 【来源】民间方 【原料】老鸭1只,芡实、粳米各50-100克。 【制作】将白鸭宰杀去毛及内脏,加水煮,熟后加少许盐及葱、姜等调料。、将煮鸭的汤对水适量,
蔷薇花粥
蔷薇花粥 【来源】民间方 【原料】蔷薇花4朵,粳米50克,绿豆50克,白糖10克。 【制作】绿豆水浸6小时,粳米入锅,加水煮沸,加白糖、蔷薇花稍煮即成。 【用法】空腹
芹菜粥
芹菜粥 【来源】《本草纲目》 【原料】新鲜芹菜60克,粳米50-100克。 【制作】将芹菜洗净切碎,与洗净的粳米同入砂锅内,加水600克左右,同煮为莱粥。 【用法】每天早
芹菜粥(一)
芹菜粥(一) 【来源】民间方 【原料】芹菜连根120克,粳米250克,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将芹菜连根洗净,切成2厘米长的段,放入铝锅内,把粳米淘洗干净,放锅内,
青春期白发药粥三则
青春期白发药粥三则 医学研究表明,毛发的色泽与毛发中黑色素多少有关。黑色素是一种高分子蛋白质,当毛发毛发根部的毛乳头功能发生障碍时,便会影响黑色素的产生,从
青篙绿豆粥
青篙绿豆粥 【来源】《食疗百味》 【原料】青篙5克,西瓜翠衣60克,鲜荷叶10克,绿豆30克,赤获苓12克。 【制作】将青篙(或用鲜品绞汁),西瓜翠衣,赤获苓共煎取汁去
清热祛湿粥
清热祛湿粥 【来源】《食疗百味》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实各20克,灯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将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
清营粥
清营粥 【来源】《食疗百味》 【原料】生地15-30克,竹叶卷心6克,银花10克,犀角3克,(用水牛角6-10克代),粳米100克。 【制作】将生地、竹叶卷心、银花、水牛角洗净
秋食药粥可解燥
秋食药粥可解燥 入秋以后,气候逐渐转凉,空气干燥,祖国医学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燥”。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而且最易伤肺。因此秋燥时须防伤肺,其中食粥为一
秋燥养阴粥方
秋燥养阴粥方 秋日天高气爽,气候干燥,人们易出现燥伤肺阴的症状,表现为口鼻咽干,皮肤干燥,眼目干涩,口渴多饮,干咳少痰,痰黄粘稠,胸中隐痛,小便短黄,大便秘
粥的做法大全,养生粥谱,各种粥的做法,粥的种类

粥谱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粥的做法大全提供:春季粥谱,养生粥谱,儿童粥谱,宝宝粥谱,春季养生粥谱,孕妇粥谱,冬季养生粥谱,婴儿粥谱,养胃粥谱,各种粥的做法,粥的种类,咸粥的做法大全,养胃粥的做法大全,早餐粥的做法大全,宝宝粥的做法大全,菜粥的做法大全等内容。

喝粥对人体的好处:1、容易消化;2、增强食欲,补充体力;3、防止便秘;4、预防感冒;5、防止喉咙干涩;6、调养肠胃;7、延年益寿。

中医认为,小米和大米味甘性平,都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的作用。二者用来熬粥后,很大一部分营养进入汤中,其中尤以粥油中最为丰富,是米汤的精华,滋补力之强,丝毫不亚于人参、熟地等名贵的药材。

粥熬好后,上面浮着一层细腻、黏稠、形如膏油的物质,中医里叫做米油,俗称粥油。通常所说的粥油是由小米或大米熬粥后所得的。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