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男人 老婆老媽愛誰多一點

情感美文欣賞,經典美文在線閱讀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80後男人 老婆老媽愛誰多一點

80後男人 老婆老媽愛誰多一點

在家中一呼百應的獨生子女被人們稱為「小皇帝」。然而,彷彿一轉眼的功夫,我國上世紀80年代初出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都已經成了20出頭的小伙子和大姑娘。「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當「小皇帝」牽著「小公主」的手,踏上紅地毯組成一個新的家庭,是否能如童話故事中所說的:「王子與公主從此快快樂樂地生活在一起」呢 ?

本報隨機對200對上世紀80年代出生的獨生子女夫妻展開了婚姻調查。他們會碰到些什麼問題呢?

相處篇:大少爺脾氣VS大小姐脾氣

調查結果

獨生子女容易以自我為中心,這與講求「向心力」的家往往不符。記者調查發現,200個「獨苗合盆」的家庭,為生活瑣事有過摩擦的超過90%,所幸,90%被訪者表示,誰有理聽誰的,且受教育程度越高越理智。在年輕人中,傳統的「大男子主義」沒有市常

調查顯示,50%的獨生子女婚後與一方的父母同住,其中30%是媳婦住在公婆家,20%的女婿住在丈人家。生活中父母的干預使他們婚姻生活或多或少出現過不和諧。

新婚困惑老婆老媽愛誰多一點

訪問人物:黃小姐,23歲,文員

我是獨生女,老公也是獨生子,他是大少爺脾氣,我是大小姐脾氣。我們常常為了一點小事爭吵。如果是兩人世界也許相處會容易一些,但公婆非要和我們一起祝每當發生爭執,公婆永遠站在兒子的一邊。小兩口之間的矛盾再插進老人,誰也沒法下台。最近我丈夫打算買人壽保險,受益人寫誰呢?他說他媽只有他一個兒子,應該孝敬媽媽;可我也只有他一個丈夫啊,難道我不是他最重要的人嗎?老婆老媽誰更重要?老公琢磨了幾天後,決定打消買保險的念頭。

新人新招簽定12點前和好協議

訪問人物:譚小姐,24歲,公務員

我在我的大學同學中,是結婚比較早的。有了家自然有磕磕碰碰,我們也有過爭吵,但我們把握著一條準繩——既然相愛,就不僅要愛對方的優點,也要包容對方的缺點,爭吵不能是為了爭輸贏而是為了溝通。

我們還定下了「君子協定」——意見不合時誰也不能一走了之,當天晚上12點前無論誰對誰錯,爭吵都必須結束,並主動與對方和好。事實上,這一招非常奏效,往往不到當晚12點,我們又成了兩個相親相愛的「小孩」。

經濟篇:小夫妻肩負2+4+1家庭重擔

調查結果

兩個獨生子女組成新家庭(「雙獨」家庭),除了養活自己還要贍養日漸老去、最終需要照顧的4個老人,還有下一代。70%的被調查家庭認為有壓力,但只要努力工作,合理理財應該可以應付,其中50%的夫妻各自拿出一定比例的收入建立了家庭公共基金。

而有30%的被訪者認為父母都有退休金或其他經濟來源,不但沒有壓力,反而父母能在婚禮、買房等大支出上給予大力支持;占調查總數50%的家庭選擇二人世界,但他們中六成人買房子時接受了父母或多或少的補貼,另外有兩成人買房子的一切費用均由一方或雙方父母承擔。

新婚隱患老父母供養小夫妻

訪問人物:林小姐,24歲,在讀碩士研究生

我和丈夫都是獨生子女,他是在讀博士研究生,26歲。今年6月我們領了結婚證,婚禮是雙方家長一手操辦的,需要我們做的只有拍婚紗照和出席婚宴。婚後,雙方父母各出一些錢為我們購置了現在這個小家,60多平方米。我們的爸媽都沒退休,家庭環境比較好,因此不想在社會裡打滾,我打算繼續攻博,他畢業後將繼續作博士後研究,我們以後很可能就呆在學校教書。雖然以後將要面臨生育孩子、父母年老、經濟壓力變大等問題,但我們暫時不想考慮。

新人新招掰著指頭過快樂日子

訪問人物:胡先生,24歲,保險從業員

去年我和做老師的妻子結婚後,首先是一個小生命在毫無準備下降臨了,而下崗的老爸也患上重病,老人的贍養、孩子的撫養都來了。靠小兩口任何一方,是很難養活一個家的。我只能拚命地推銷保險,妻子休完產假後也投入工作,片刻不敢懈擔

努力工作很重要,但學會合理的開銷也必不可少。每個月我們各自拿出收入的70%,建立家庭公共基金,買大件商品以及孩子的撫養費、我們的伙食費都從公共基金中支出。再拿出收入中的10%存進銀行作為儲備基金,用於重大緊急支出,各自剩下的20%則是自留地。雖然掰著手指頭過日子,但合理的計劃讓生活井井有條,也不乏樂趣。

父母篇:團年飯和誰的爸媽一起吃

調查結果

一個獨生子女家庭往往需要贍養包括雙方父母在內的四位老人,即使他們有足夠的資金、物質幫助老人度過晚年,也很難盡生活陪伴與精神慰藉之孝道。

調查顯示,婚後與父母同住的獨生子女占50%,其中20%與兩方家長輪流同住,另50%的人選擇過二人世界。大年三十在誰的父母家過?孝順的兒女怕父母孤單,都希望和自己的爸媽一起吃頓年夜飯,其中50%的人按廣東的習俗,在男方家過年三十,初二時再去女方家拜年。此外,10%把兩家父母聚在一起過年;但剩下的40%夫妻雙方父母都在外地,於是選擇各自回家過年的占10%,還有30%的人選擇「輪流坐莊」。

新婚困惑和父母僅隔「一碗湯」

訪問人物:張小姐,23歲,外企白領

我結婚後和丈夫過起二人世界,工作繁忙,沒時間做飯。如果沒有應酬,我們會回老人家裡吃晚飯。晚餐時分,桌面上是熱氣騰騰的湯,我和丈夫呼啦啦地闖進父母家,老人熱情地招呼著我們,我們卻有打不完的電話,一頓飯狼吞虎嚥地吃完後走人。

「一碗湯的距離」是現代人形容與父母距離的一個模糊的描述。家意味著一碗熱湯,父母是躲在我們繽紛生活背後煲湯的人,我們希望喝到微熱的湯,卻從不考慮煲湯的人對我們期盼的目光。父母的家對我們來說是食堂,他們讓我們的胃無比舒坦,我們卻讓他們的心倍感失落。

新人新招各自回家和父母過年

訪問人物:劉先生,25歲,司機

我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結婚3年,每一個大年三十都過得不一樣。我父母不在廣州,結婚第一年,我帶著新婚妻子回老家過年,她給媽媽打電話拜年時,娘倆一起在電話裡哭,岳父岳母膝下就只有她一個孩子,第一個大年三十過得如此冷清。第二年,我陪妻子留在廣州,爸爸媽媽在電話裡說過年沒意思,除夕的團年飯做了幾個菜,吃了好幾天。第三年,我們各自回家過年,各陪各的爸媽。吃過年夜飯,我媽笑著對我說:「我和親家通電話時說,兒子和媳婦沒在一起吃年夜飯,我們當老人的覺得心裡過意不去,明年我們到廣州來和你們小兩口還有親家一起過年怎樣?」有一對開通的父母,讓我再不用為和誰過年發愁了。

孩子篇:兩個大孩子如何帶小孩子

調查結果

20出頭的獨生子女夫婦們,本身還是個孩子,也缺少帶弟妹的經歷,再加上忙於事業,在撫育子女方面往往手足無措。調查顯示,20%的人在未來幾年內都不打算要孩子;70%的人決定請父母幫忙;只有10%的人堅持自己帶孩子,感受和孩子一起長大的喜悅。如果雙方父母搶著帶孩子怎麼辦?20%的人表示會指定較合適的一方;50%的人會讓雙方家長輪流;30%的人感到束手無策。

新婚困惑婆婆媽媽展開爭奪戰

訪問人物:梁小姐,24歲,秘書

從小到大什麼都是爸媽幫我做的,我哪裡會照顧孩子?再說,現在工作太忙,產假一休完,就得回公司上班,把孩子交給自己的爹媽總比交給外人放心吧。

可惜,當我還在慶幸自己能從照顧寶寶的艱辛中逃出來時,婆婆和媽媽之間的一場孫子爭奪戰又讓我陷進左右為難的境地。婆婆和媽媽帶孩子的方式很不一樣,媽媽曾對我說:「你婆婆給孩子洗澡的水太燙,小心燙傷孩子的皮膚,」「怕孩子上火就猛煲涼茶,小心壞了寶寶腸胃。」由於媽媽不停抗議,我只好把孩子接到媽媽身邊,誰知過了兩天婆婆就不滿意了,「寶寶回了娘家怎麼變瘦了?」雖然兩個老人都是因為疼愛孫子,想讓寶寶留在自己身邊才對對方如此挑剔,但這卻把我折騰壞了。

新人新招我生的孩子我話事

訪問人物:杜小姐,24歲,幼兒園老師

媽媽只生了我一個女兒,去年我也生了一個女兒。雖然婆婆和媽媽都樂意照顧我的孩子,但從事幼兒教育的我希望孩子能按照我的培養方式成長。

我懷孕的時候就看了很多育嬰書籍,如何餵奶、換尿布,寶寶為什麼啼哭,如何安撫寶寶都掌握得差不多了。小生命降臨的一開始的確一點慌了手腳,但很快就有了起色。我會在寶寶安靜的時候給她聽聽音樂,帶她到公園裡呼吸新鮮空氣,辨認花草。因此我的孩子剛10個月就會咿呀咿呀地開口說話了。

我尊重婆婆和母親介紹的經驗,但只有經過檢驗才會接受。我相信自己培養出來的孩子,比隔代撫養培育出的孩子,在心理上會更加健康。

情感美文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