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一丸春 【來源】《丹台玉案》卷六。 【組成】天麻殭蠶天花粉各10克全蠍甘草各6克象皮光烏各9克礞石硃砂狗寶各3克牛黃1.5克麝香1克 【用法】上為末,元米飯為丸,如龍

一笑散 【來源】《證治準繩·瘍醫)卷五。 【組成】檳擯榔硫黃蒿本蛇床子枯礬五倍子彈白膠香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末。濕者干摻,干者香油調敷。 【主治】週身疥瘌,瘙

一陰煎 【來源】《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生地黃芍葯麥門冬丹參各6克熟地9克牛膝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空腹時服。 【功用】養陰清熱。 【主治】陰虛發熱,

一志湯 【來源】《醫醇剩義》卷二。 【組成】人參6克茯神6克白朮4.5克甘草1.5克黃耆6克益智仁4.5克遠志1.5克柏子仁6克廣皮3克木香1.5克大棗2杖姜3片 【用法】水煎服。

一字救苦散 【來源】《御藥院方》卷九。 【組成】香白芷30克草烏頭15克(去皮、臍,心白者用,心黑不用)雄黃4.5克(另研) 【用法】上藥為極細末,與雄黃拌勻。每服用藥

一字輕金散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九。 【組成】藿香葉荊芥穗旋復花香白芷石膏末(細研)防風各15克川烏(兩頭尖者,去皮、尖,生用)7.5克天南星7.5克川芎15克草烏頭4

一字散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異名】如聖散(《仙傳外科集驗方》)。 【組成】雄黃0.3克(別研)蠍梢7枚豬牙皂角7錠白礬(生研)3克蘆薈3克 【用法】上藥為細

一字散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乳香(別研)延胡索盆消(別研)各3克川芎6克雄黃9克(別研) 【用法】上藥為末。每用少許,左側頭痛搐左鼻,右側頭痛搐右鼻

伊祁丸1 【來源】《博濟方》卷三。 【組成】伊祁(即全蠍)15克(點醋微炒)穿心巴戟(糯米炒,候黃赤色,去米不用)黑附子(炮,去皮、臍)羌活沙苑白蒺藜(慢火微炒)各30克

伊祁丸2 【來源】《蘇沈良方》卷二。 【異名】蛜祁丸(《普濟方》卷一一二引《衛生家寶》)。 【組成】伊祁(頭尾全者)桃仁(生)白附子阿魏桂心白芷安息香(用胡桃瓤研)各3

醫癇無雙丸 【來源】《壽世保元》卷五。 【組成】南星30克半夏30克(二味用白礬、皂角、生薑煎湯浸一日夜透,切片,隨湯煮干,去礬、皂、姜不用)川芎9克歸身(酒洗)軟石

宜風散 【來源】《急救仙方》卷四。 【組成】巴豆(去油)大黃(炮)樸消枳殼陳皮(去瓤)各等分 【用法】上藥共研細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溫服。如服藥

宜男酒 【來源】《同壽錄》卷一。 【組成】全當歸60克茯神60克枸杞子60克川牛膝60克杜仲(醋炒斷絲)60克桂圓肉(去皮,核)60克核桃肉(去皮)60克葡萄乾(去皮、梗)60克 【

宜胎飲 【來源】《大生要旨》卷二。 【組成】生地9克歸身麥冬(去心)各4.5克白芍6克(酒炒)真阿膠杜仲(鹽水炒)續斷(鹽水炒)條芩枳殼各3克加川貝4.5克 【用法】河水煎服

胰楞丸 【來源】《醫級》卷八。 【組成】瓦楞子海石各30克(二味先洗淨烘燥,用芒消15克同煮半日,醋鍛)紅麴酒曲各21克半夏曲15克雞內金10個(洗,炙)延胡索15克豬胰3個

胰腺清化湯 【來源】《急腹症方藥新解》。 【組成】柴胡黃芩白芍各15克厚樸枳實佩蘭各10克金銀花大青葉各30克大黃10克(後下)芒消6克(沖服) 【用法】煎湯服。 【功用】

胰子湯 【來源】《醫宗說約》卷六。 【組成】黃連胡黃連川芎牛膝當歸各4.5克防風金銀花米仁木通各3克殭蠶7條(炒,研碎)土茯苓1千克(米泔浸一二時,打碎,井水洗淨,忌

移毒散 【來源】《理瀹駢文》。 【組成】白及48克紫花地丁24克大黃五倍子(炒)各6克雄黃硃砂輕粉烏雞骨(鍛)各3克牙皂2.4克 【用法】共研細末,以醋調敷。毒在上截,即

移山過海丹 【來源】《治疹全書》卷下。 【異名】移山過海散(《理瀹駢文》)。 【組成】雄黃小麥麩新鮮蚓糞 【用法】臨用醋調,從致命處半邊漸漸塗遍,則自移過不致命

移險膏 【來源】《理瀹駢文》。 【組成】草烏南星黃柏白及各60克五倍子30克 【用法】上藥研末。醋調塗患處。能移至不險要處。 【主治】瘡瘍生於險要處者。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