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抱龍丸4 【來源】《丹溪心法附余》卷二十二。 【組成】琥珀人參天竺黃檀香白茯苓各21克甘草(炙)30克枳實(麩炒)15克辰砂(水飛)75克白山藥250克(炒)牛膽南星(炒)15克金

抱龍丸5 【來源】《醫方一盤珠》卷八。 【組成】明雄黃4.5克辰砂4.5克膽星15克明天麻(薑汁炒)9克竺黃9克麝香1.5克 【用法】上藥共為末,薄荷湯為丸。每服0.3~1克,溫

貝齒散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二。 【組成】貝齒22.5克黃耆22.5克當歸22.5克赤芍22.克生干地黃22.5克黃連22.5克(去須)川升麻22.5克桂心22.5克犀角12克甘草15克

貝母瓜簍散 【來源】《醫學心悟》卷三。 【組成】貝母4.5克瓜蔞3克花粉茯苓橘紅桔梗各2.4克 【用法】水煎服。 【功用】化痰潤肺。 【主治】燥熱傷肺,咳嗽痰黃,咯吐

貝母煎 【來源】《外台秘要》卷九引《延年秘錄》。 【組成】貝母90克紫菀五味子百部根杏仁(去皮、尖、兩仁者,研)甘草(炙)各60克 【用法】上六味,切。以水500毫升,

貝母散 【來源】《雞峰普濟方》卷十一。 【組成】貝母知母百部阿膠甘草麻黃杏仁人參茯苓半夏曲餅子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6克,水1盞,大黃蠟1皂大,同煎至8分

貝母散1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十一。 【組成】貝母22.5克(煨令微黃)百合22.5克杏仁30克(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甘草30克(炙微赤,銼)赤茯苓22.5克麻黃30

貝母散2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三。 【異名】貝母飲(《聖濟總錄》卷一七五)。 【組成】貝母(煨微黃)桔梗(去蘆頭)馬兜鈴百合款冬花半夏(湯洗七遍去滑)乾薑(炮裂

貝母湯1 【來源】《普濟本事方》卷三。 【組成】貝母(去心,姜制)黃芩(生,去皮)乾薑(生)陳皮(去白)五味子(揀)各30克桑白皮(蜜炙)半夏(湯浸)柴胡(去苗)桂心(不見火)各

貝母湯2 【來源】《御藥院方》卷五。 【組成】貝母(去心)桑白皮 【用法】上粗搗篩。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入生薑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食後溫服。 【功用】化痰

貝母丸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十四。 【組成】貝母45克(煨令微黃)桔梗30克(去蘆頭)甘草30克(炙微赤,銼)紫菀30克(洗,去苗、土)杏仁15克(湯浸,去皮、尖、雙仁,麩

貝母飲 【來源】《聖濟總錄)卷五十。 【組成】貝母(去心)百合各45克紫菀(去苗)桑白皮桔梗(炒)各30克麥門冬(去心,焙)45克大黃(蒸)22.5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八味

備急朝真丹 【來源】《政和本草》卷四引《孫尚藥方》。 【組成】硫黃60克牛角(研令極細)枯白礬各15克 【用法】共研細末,和勻,水浸蒸餅和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

備急丹 【來源】《博濟方》卷四。 【組成】錦紋新大黃30克 【用法】上藥杵羅為末,用頭醋250克同熬成膏,丸如梧桐子大。用溫醋湯100毫升化5丸服之。須臾血下即愈。 【

備急如聖散 【來源】《衛生寶鑒》卷十一。 【異名】如聖散(《雜類名方》)。 【組成】雄黃(研,生用)白礬(飛)藜蘆(厚者,去皮用仁,生用)豬牙皂角(去皮、弦>各等分 【

備急散 【來源】《醫方類聚》卷七十五引《施圓端效方》。 【組成】盆消120克紫河車青黛各15克蒲黃30克甘草60克薄荷75克殭蠶9克(炒)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入消研勻。

備急丸 【來源】《醫心方》卷六引《拯要方》。 【組成】大黃150克乾薑60克巴豆90克(去心,熬)芒消90克 【用法】上藥研末,煉蜜為丸。先服4丸,如不利下,更加1~2丸。

倍術丸 【來源】《外台秘要》卷八引《深師方》。 【組成】白朮500克桂心乾薑各250克 【用法】上三味,搗篩,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0丸,溫開水送下,一日二次。稍

倍子散 【來源】《普擠方》卷三八一引《余居士選奇方》。 【異名】麝香散(《余居士選奇方》)。 【組成】五倍子(全)不拘多少。 【用法】上藥用炭灰燒,候煙欲盡,取出

奔豚湯 【來源】《金匱要略》捲上。 【組成】甘草芎藭當歸各6克半夏12克黃芩6克生葛15克芍葯6克生薑12克甘李根白皮12克 【用法】上藥九味,以水1.2升,煮取400毫升。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