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珠 【來源】《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 【組成】穿山甲720克(分作四份,一份以清水洗淨生用;一份用香油炙酥;一份打碎,用醋30克浸拌微炒;一份打碎,用綠
一綠散 【來源】《證治準繩·類方》卷七。 【組成】芙蓉葉生地黃各等分 【用法】上藥搗爛,敷眼胞上;或研末,以雞蛋清調敷。 【主治】眼胞打傷,赤腫疼痛。
一抹金 【來源】《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藜蘆(淨洗,焙)蛇床子(去土)紅丹(火飛)各15克硫黃赤石脂明礬(火飛)五倍子(去內蟲屑)黃柏(去粗皮)各6克輕粉少許 【用法】
一捻金 【來源】《古今醫鑒》卷十三。 【組成】大黃檳榔黑丑白醜人參各等份。 【用法】上五昧,研為細末。每服0.3~0.6克,蜜水調下。 【主治】小兒風痰吐沫,氣喘咳
一捻金散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八。 【組成】半夏天南星(銼),巴豆各60克皂角子180克阿膠60克(銼)黃明膠90克(銼)杏仁180克白礬45克 【用法】上藥,都放人瓶內,外
一捻金散1 【來源】《傳信適用方》卷二。 【組成】全蠍(微炒)郁金白殭蠶(去絲、頭,妙)炙甘茸各15克地龍24克 【用法】上藥為細末。每次少許,干摻舌根。 【主治】喉閉
一捻金散2 【來源】《御藥院方》卷九。 【組成】蠍梢6克川芎3Q克華陰細辛香白芷各15克 【用法】上為細末。每以指蘸藥少許擦牙痛處,吐津。誤咽無妨,不計時候。 【主
一氣丹 【來源】《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人參制附子各等分 【用法】煉白蜜丸,如綠豆大。每服1~3克,白開水送下。 【功用】益氣溫陽。 【主治】脾腎虛寒,不
一清飲 【來源】《仁齋直指》卷十六。 【組成】柴胡90克赤茯苓60克桑白皮(制)川芎各30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銼。每服9克,加生薑、大棗,水煎服。 【主治】疸證發
一掃光 【來源】《萬病回春》卷七。 【組成】細茶9克(口嚼爛)水銀(入茶內研)3克牙皂花椒各6克 【用法】上為細末。香油調搽。 【主治】小兒頭上肥瘡。
一上散 【來源】《蘭室秘藏》卷下。 【組成】雄黃(通明,手呵破者)黑狗脊蛇床子(炒)熟硫黃各15克寒水石18克斑蝥13個(去翅、足、毛,研碎) 【用法】上藥另研雄黃、硫黃
一丸春 【來源】《丹台玉案》卷六。 【組成】天麻殭蠶天花粉各10克全蠍甘草各6克象皮光烏各9克礞石硃砂狗寶各3克牛黃1.5克麝香1克 【用法】上為末,元米飯為丸,如龍
一笑散 【來源】《證治準繩·瘍醫)卷五。 【組成】檳擯榔硫黃蒿本蛇床子枯礬五倍子彈白膠香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末。濕者干摻,干者香油調敷。 【主治】週身疥瘌,瘙
一陰煎 【來源】《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生地黃芍葯麥門冬丹參各6克熟地9克牛膝5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空腹時服。 【功用】養陰清熱。 【主治】陰虛發熱,
一志湯 【來源】《醫醇剩義》卷二。 【組成】人參6克茯神6克白朮4.5克甘草1.5克黃耆6克益智仁4.5克遠志1.5克柏子仁6克廣皮3克木香1.5克大棗2杖姜3片 【用法】水煎服。
一字救苦散 【來源】《御藥院方》卷九。 【組成】香白芷30克草烏頭15克(去皮、臍,心白者用,心黑不用)雄黃4.5克(另研) 【用法】上藥為極細末,與雄黃拌勻。每服用藥
一字輕金散 【來源】《朱氏集驗方》卷九。 【組成】藿香葉荊芥穗旋復花香白芷石膏末(細研)防風各15克川烏(兩頭尖者,去皮、尖,生用)7.5克天南星7.5克川芎15克草烏頭4
一字散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一。 【異名】如聖散(《仙傳外科集驗方》)。 【組成】雄黃0.3克(別研)蠍梢7枚豬牙皂角7錠白礬(生研)3克蘆薈3克 【用法】上藥為細
一字散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乳香(別研)延胡索盆消(別研)各3克川芎6克雄黃9克(別研) 【用法】上藥為末。每用少許,左側頭痛搐左鼻,右側頭痛搐右鼻
伊祁丸1 【來源】《博濟方》卷三。 【組成】伊祁(即全蠍)15克(點醋微炒)穿心巴戟(糯米炒,候黃赤色,去米不用)黑附子(炮,去皮、臍)羌活沙苑白蒺藜(慢火微炒)各30克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