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八味理中丸 【來源】《活幼口議》卷十九。 【組成】人參甘草(炙)白朮乾薑枳實(制炒)白茯苓五味子(去梗)桑白皮(去赤皮)各等分 【用法】上藥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小指頭

八味順氣散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異名】烏藥順氣散(《醫宗必讀》卷八)。 【組成】白朮白茯苓(去皮)青皮(去白)香自芷陳皮(去白)天台鳥藥人參各30克甘草(

八味湯1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六。 【組成】吳茱萸(湯洗七次)乾薑(炮)各60克木香橘紅肉桂(去粗皮)丁香人參(去蘆頭)當歸(洗,焙)各30克 【用法】上藥嚼咀。每服15

八味湯2 【來源】《易簡方》。 【組成】人參乾薑白朮甘草各60克橘紅茯苓附子縮砂仁各30克 【用法】上藥嚼咀2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30毫升,空腹時熱服。 【主治】洩

八味丸 【來源】《壽親養老新書》卷四。 【組成】川巴戟45克(酒沒,去心,用荔枝肉30克,同炒赤色,去荔枝肉不要)高良姜30克(銼碎,用麥門冬45克,去心,同炒赤色為度

八物腎氣丸 【來源】《肘後方》卷四。 【異名】八味丸(《朱氏集驗方》卷二)。 【組成】干地黃120克茯苓薯蕷桂枝牡丹皮山茱萸各60克澤瀉30克五味子60克 【用法】上藥

八物湯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四。 【異名】八物散(《醫學人門》卷四)。 【組成】桂心當歸川芎前胡防風各22.5克芍葯45克甘草(炙)茯苓各15克 【用法】上藥

八仙長壽丸 【來源】《壽世保元》卷四。 【異名】麥味地黃丸(《醫級》卷五)。 【組成】懷生地黃240克山茱萸120克懷山藥120克白茯苓90克牡丹皮90克澤瀉90克麥冬90克

八仙糕1 【來源】《萬技回春》卷三。 【組成】枳實(去瓤,麩炒)120克白朮(陳壁士炒)120克白茯苓(去皮)60克陳皮(炒)60黨干山藥120克蓮肉(去心、皮)60克山楂肉(去核)60

八仙糕2 【來源】《外科正宗》卷一。 【組成】人參山藥茯苓芡實蓮肉各180克糯米3干克粳米7干克白糖霜1.25干克、白蜜500毫升 【用法】上將人參等五味各為細末,又將糯

八仙湯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十三。 【組成】人參茯苓白朮甘草川芎當歸身白芍地黃羌活半夏陳皮秦艽牛膝柴胡桂枝防風 【用法】水煎服。 【主治】渾身麻木。

八仙丸1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九。 【組成】肉蓯蓉牛膝天麻(去苗)木瓜(去子,切)各120克(用好酒浸三日,焙乾)當歸(洗,焙)60克附子(炮,去皮、臍)60克鹿茸30克(火

八仙丸2 【來源】《普濟方》卷一六三。 【組成】大棗3個(去核,紙裹巴豆,慢火燒煙盡)天南星(炮)30克半夏小皂角(炙黃,去皮、子)甘草(炒)款冬花白礬(枯)各15克巴豆7枚

八仙逍遙湯 【來源】《醫宗金鑒》卷八十八, 【組成】防鳳荊芥川芎甘草各3克當歸(酒洗)黃柏各6克茅山蒼朮牡丹皮川椒各9刻苦參15克 【用法】上藥共合一處,裝白布袋內,

八仙玉液 【來源】《顧松園醫鏡》卷十二。 【組成】藕汁400毫升梨汁蔗漿蘆根汁茅糧(水煎取濃汁)人乳童便各200毫升生雞子白3枚 【用法】上藥將諸汁、蔗漿、人乳燉滾,

八珍糕 【來源】《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黨參(去蘆)60克茯苓60克生白朮60克扁豆60克蓮子肉60克生苡米60克生山藥60克芡實60克白米面3千克白糖2.4千克江米面3

八珍散 【來源】《瑞竹堂經驗方》卷四。 【異名】八珍湯(《正體類要》卷下)。 【組成】當歸(去蘆)川芎熟地黃白芍葯人參甘草(炙)茯苓(去皮)白朮各30克 【用法】上藥

八珍湯 【來源】《丹溪心法》卷四。 【組成】當歸赤芍川芎熟地黃人參白茯苓甘草砂仁等分 【用法】上藥加生薑3片,大棗2枚,水煎服。 【功用】和氣血,理脾胃。 【主治

八珍益母十全丸 【來源】《古今醫統》卷八十四。 【組成】益母草240克(五月五日,六月六日,俱可采,陰乾,折去下半截,用上半截連穗葉,石臼杵搗篩,為極細末)人參(

八珍益母丸 【來源】《古今醫統》卷八十四。 【組成】益母草120克(不見鐵器,只用上半截帶葉者)人參(去蘆)白朮(土炒)茯苓(去皮)炙甘草(去皮)當歸(酒洗)川芎白芍葯(醋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