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定心散 (浙江) 【來源】為蓮座蕨科植物定心散蓮座蕨的帶葉柄基部的根莖。 【植物形態】定心散蓮座蕨 植株矮小細瘦,高約70厘米。葉柄長約30厘米,粗約1厘米,葉片長約
丟了棒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追風棍、趕風債(《生草藥性備要》),趕風柴(《本草求原》),鹹魚頭(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白桐樹的
東北蛔蒿 (《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為菊科植物東北蛔蒿的花蕾。 【植物形態】東北蛔蒿 多年生草本,高達50厘米,全株被絲狀綿毛。根亞木質,褐色,稍粗大。莖直立
東方狗脊 (《中國藥植圖鑒》) 【異名】大葉狗脊、鐮葉狗脊(《中國藥植圖鑒》),鳳凰尾(《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來源】為烏毛蕨科植物東方狗脊蕨的根莖。 【植
東方烏毛蕨葉 (《野生藥植圖說》) 【來源】為烏毛蕨種植物烏毛蕨的嫩葉。 【植物形態】烏毛蕨,又名:東方烏毛蕨、大風尾草。 多年生草本,高1~2米。根狀莖粗壯,直
東風菜 (《中國藥植志》) 【異名】仙白草、山蛤蘆(《中國藥植志》),盤龍草、白雲草(《湖南藥物誌》),尖葉山苦荬、山白菜、小葉青(《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東風菜根 (《中國藥植志》) 【異名】鑽山狗(《湖南藥物誌》),疙瘩藥、草三七(《貴州草藥》)。 【來源】菊科植物東風菜的根,植物形態詳"東風菜"條。 【性味】辛,溫
東風橘根 (《嶺南採藥錄》) 【來源】為芸香科植物酒餅竻的根。 【植物形態】酒餅竻,又名:半天釣、假花椒、豬釣竻公、東風橘(《嶺南採藥錄》),蠔殼刺、銅將軍、蚌殼
東菊 (《貴州民間藥物》) 【異名】細藥、蘭鐵草。踏地蓮花萊、牙陷藥、野菠菜、細牛舌片。 【來源】為菊科植物東菊的全草。 【植物形態】東菊 多年生草本。基生葉叢生
東莨菪 (《中國藥植圖鑒》) 【異名】唐充(藏名)。 【來源】為茄科植物東莨菪的根莖。 【植物形態】東莨菪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壯結節狀。莖高30~60厘米,基部有鱗片。
冬蟲夏草 (《本草從新》) 【異名】夏草冬蟲(《黔囊》),蟲草(《本草問答》)。 【來源】為麥角菌科植物冬蟲夏草菌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蟲蟲草蝙蝠蛾等的幼蟲屍體的
冬瓜 (《本草經集注》) 【異名】白瓜、水芝((本經)),蔬秬(《廣志》),白冬瓜(《別錄》),地芝(《神仙本草》),濮瓜(孟詵),蔬菰(《群芳譜》),東瓜(《羸涯勝覽》),
冬瓜皮 (《開寶本草》)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冬瓜的外層果皮。植物形態詳"冬瓜"條。 【採集】食用冬瓜時,收集削下的外果皮,曬乾。 【藥材】乾燥果皮,常向內捲曲成
冬瓜瓤 (《本草圖經》) 【異名】冬瓜練(《藥性論》)。 【來源】為葫蘆種植物冬瓜的果觚。植物形態詳"冬瓜"條。 【性味】《藥性論》:"味甘,平。" 【功用主治】清熱,
冬瓜籐 (《日華子本草》) 【來源】為葫蘆科槐物冬瓜的莖。植物形態詳"冬瓜"條。 【採集】夏、秋采
冬瓜葉 (《日華子本草》)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冬瓜的葉片,詳"冬瓜"條。 【採集】夏季采
冬瓜子 (《唐本草》) 【異名】白瓜子(《本經》),瓜子、瓜瓣(《金匱要略》),冬瓜仁(《別錄》),瓜犀(《荊楚歲時記》)。 【來源】為葫蘆科植物冬瓜的種子。植物形態詳
冬葵根 (《本草經集注》) 【異名】葵根(《本草經集注》),土黃耆(《滇南本草》)。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根,詳"冬葵子"條。 【性味】甘辛,寒。 1《別錄》:"
冬葵葉 (《別錄》) 【異名】冬葵苗葉(《本草圖經》),芪菜巴巴葉(《雲南中草藥》),冬莧菜(《重慶草藥》)。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嫩苗或葉。植物形態詳"冬葵子"
冬葵子 (《本經》) 【異名】葵子(《金匱要略》),葵菜子(《婦人良方》)。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冬葵的種子。 【植物形態】冬葵(《本經》),又名:葵(《詩經》),葵菜(
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中草藥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常用中藥大全,中藥名大全,中藥大全黃芪,中藥大全及功效,婦科中藥大全,泡腳用的中草藥,壯陽的中草藥,中草藥價格,中草藥功效查詢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