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針線笸籮

情感美文欣賞,經典美文在線閱讀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母親的針線笸籮

母親的針線笸籮

母親有一個朱紅色的針線笸籮。笸籮裡有一個針線葫蘆,葫蘆裡裝著大、孝粗、細不同的各種鋼針;還有各種各樣的針錐,那針錐有帶鉤的、帶槽的、筆直的,有木把兒的、鐵把的、鋁把兒的;那七彩的絲線、各種型號的剪刀、一塊蜜蠟、一隻捻線的線錘。

十四、五歲的母親的針線活就在村兒裡出了名兒的。李家嫁姑娘,問母親要花樣;王家做滿月,也喜歡母親繡的小肚兜兒。母親愛做針線活兒,從八、九歲一直做到七十歲。母親繡的花兒栩栩如生,還有蝴蝶飛來飛去。一張紅手帕經母親幾針縫綴,一會兒就變成了一頂嬰兒的小帽;一塊布褙子,經母親上表、鑲裡兒,飛針走線,一兩個鐘頭就變成了漂亮的圍嘴兒。

老虎鞋、兔耳朵帽、繡花的衣褲、七彩的鞋墊都是從這個朱紅的笸籮裡「飛」出的。母親做的鞋更是伴著我們一直到出閣。

奶奶當年就是看上了母親的一雙巧手,才三媒六聘地將母親娶做長媳。

父親家裡兄弟、姐妹共8個,嫁做長媳的母親,每到冬天上凍的時候,就早早蒸上兩缸黃蒸,以騰出手來給一家十餘口以及娘家的父母兄弟每人做鞋。人口多,家境一般的父親家,每逢春節,家裡人可以不穿新衣服,但絕對都得有一雙新鞋,而且這鞋要從冬一直穿來到來年過年的。

據母親說,那時的鞋不但要納底子,還得納鞋綁。經過細細密密的針腳納過的鞋綁耐穿,也只有經過這樣精工細做的鞋,才能穿上整整一年。後來日子好過了,冬、夏季節不同,也有了不同款式的鞋,棉的、單的;方口的、氣眼兒的。母親做的鞋俏,鄰里鄰居的姑娘、媳婦都來向母親求教,母親也從不保留,教她們剪鞋樣、納鞋底兒。於是在母親身邊總是圍著一群群的大姑娘、小媳婦們。

母親做鞋做的好,與母親的生活經歷也有著很深的淵源。

1971年,父親入伍滿了15年,我們一家四口隨軍入川。母親在街道的鞋鋪找了份臨時工,在整天滴滴嗒嗒下著小雨的南國屋簷下,母親做出了第一雙塑料底布鞋,同時也學會了南方做鞋的「暗上法」。

南北合壁,使母親的手藝日臻精進。1978年父親轉業回鄉。母親帶回來一大竹簍子塑料鞋底兒。回鄉後,給上至奶奶、下至四個姑姑、三個叔叔每人做了一雙塑料底兒鞋。村裡人都贊母親的手藝好:「看看人家做的鞋,比買的都俏生。」

母親做的鞋樣子俏、結實,還跟腳。平絨面兒的、燈芯絨面兒的、春服呢面兒的,再加上結實的塑料底兒,做工絕對不輸給國營商店裡貨架上的鞋。家裡的親戚們也大都喜歡穿母親做的鞋,父母親的姐妹、兄弟多,我的表姐妹、兄弟就更多了。一邊操勞家務,一邊還上著臨時工的母親不可能為他們每人做鞋穿。於是,我們姐妹頭一年過年穿的鞋,就成了小我們一兩歲的幾個表姐妹第二年過年腳上的炫耀。

兒成女就之後的母親本可以不再做鞋了,但年近70歲的母親仍捨不得閒著。他給家裡人這個做一雙棉拖鞋,那個扎一副鞋墊兒。每每到娘家,總是見她一手拿著針,在蒼蒼白髮間一劃,向另一隻手中的針線活中扎去。每逢看著母親戴著老花眼鏡,吃力地一針針納著鞋底兒,佈滿著深深皺紋的臉上卻帶著十分滿足的笑容,我總是恨自己沒有一雙丹青妙手,將母親的慈祥繪出,沒有一枝生花妙筆,將母親一生的辛勞記錄。

前年,母親患了肺腦病,時常處於幻想狀態,可她最多的動做依舊是捻線繩、納鞋底兒,繡鞋墊兒,做著她心愛的「針線活兒」。

母親去了。留下了那只朱紅的針線笸籮、那只伴隨她近60年的針線葫蘆以及笸籮中各式的針頭線腦,也留下了兒女對她牽扯不盡的深深懷念。

情感美文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