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45種心理效應

經典短文,勵志小短文,短文摘抄,短文網,小短文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個體:45種心理效應

  心理效應在組織行為學的討論中有著不小的影響。為使大家諳熟這些心理效應的特性,又不浪費較多的寶貴時間,在此摘編一個小詞典——作一個概括性的說明。

  1.光環效應:在社會心理學中,由於對人的某種品質或特點有清晰的知覺,印象深刻、突出,從而掩蓋了對這個人的其它品質或特點的印象。

  2.刻板效應:用老眼光看人所造成的影響。

  3.成見效應:平素積累起來的對某人某事的看法直接影響往後的評價的心理現象。

 

  4.首因效應:由初次見面所形成的對一個人的印象。

  5.馬太效應:“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馬太福音20章)

  6.爆米花效應:一遇溫度氣壓變化,就成倍地膨脹起來(對自己估計過高)

  7.近因效應:指在人與人交往中,往往最後的一句話決定了整句話的調子。

  8.進門檻效應:指一個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9.討好效應:用拍馬討好,打小報告,贏得對方對自己的良好印象或牟取對方對自己的信任。

  10.接種效應:威廉.麥克格裡和同事在研究態度變化是否會出自人們過去對某個問題的體驗時,用醫學術語來描述的。又稱“免疫效應”

  11.禁果效應:來源於《聖經》,即禁果所引起的逆反心理。(法國巴蒙蒂埃)

  12.暗示效應:心理學中,在無對抗的條件下,用含蓄、抽像誘導的間接方法對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產生影響,從而使人們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動或接受一定的意見,使其思想、行為與暗示者企望的相符合。

  13.睡眠者效應:管理學中,威信不太高的管理者所提出的觀點在當時影響並不大,然而隨著時間流逝,這種影響在不再提及這個管理者時反而逐步變大。

  14.超限效應:刺激過多、過強且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度不耐煩或逆反的心理現象。(馬克吐溫)

  15.德西效應:在某種情況下,當外加報酬和內感報酬兼得時,不但不會使工作的動機力量倍增,積極性更高,反而其效果降低,變成是二者之差,外加報酬(主要是獎勵)反而會抵消內感報酬的作用。這種心理現象是心理學家德西在實驗中發現的。

  16.鏡象效應:觀察者在鏡子裡只能看見他自己,而不能站在全方位的觀察點上(狐假虎威)

  17.羅森塔爾效應:管理者的期待和熱愛而產生的效應。產生這種效應有四個心理機制:氣氛;反饋;輸入;鼓勵。

  18.對比效應:長相一般的同伴會使你的長相添色。但是,別忘記:東施其實很漂亮:)

  19.坐向效應:考慮一下飯桌上的次序,即可明白。(馬虎不得?)

  20.角度效應:研究表明,物體的各種各種線條向人輸送信息時所產生的效應不一樣。偏離沿垂線100時效應最大,偏離 450 時效應接近於零, 800時效應為負值,它們產生效應的絕對值,也只有偏離100時效應的五分之一。正因為這個原因,畫家在構圖時,總是十分注意圖形的分界線,稜角和曲線拐彎處,尤其是對那些傾斜100左右的曲線如眉、眼、面龐等用筆十分講究。《莊子.天運》中的“東施效顰,丑上加丑”就是角度效應。

  21.群體效應:又叫共同行動者效應,主要表現為社會“助長效應”和“社會干擾效應”。社會助長效應指有人在場或許多人在一起做,可以促進個人活動(學習或工作)效率,出現增量或增質的現象。與此相反的是社會干擾效應,出現減量或減質的現象。前者猶如一隻“增效器”。後者也似一隻“減效器”。

  22.易感效應:由於先前的學習已經改變了學習者的知識結構,當再一次遇到這個學習材料時,他就會更容易覺察材料中所包含的潛在意義。這種現象稱為易感效應。它常被同化理論用來解釋早複習對新知識的學習與保持的影響,同化理論認為,當新獲得的意義還比較清晰和完整地保持在認知結構中時,再一次接觸這個已學過的材料,已經獲得的認識內容會使學習者產生這種易感效應。因此,較早地進行複習,學習者易於覺察更精細的意義和微小的差別。

  23.月曜效應:由於周未休息,擾亂了員工的正常生活起居和工作秩序,工作意志下降,注意分散,精神不振,從而影響了工作的效果,這種現象稱為月曜效應。這種效應在每天的早上和下午上班中也常會出現,在五一、國慶長假過後的那段時間也甚為顯著。按理休息之後應該精神倍加,效率提高,但是事實並非如此,而是按照月曜效應規律發生。有人把它也稱為月曜病。

  24.連帶效應:它是由前後順序的連帶關係造成的、前一件事情的評價常常會影響到後一問題的評價。

  25.免疫效應:當學習的材料發生了顯著的遺忘後再進行複習時,學習者因發現了遺忘的內容,故能激起複習的動機,他不再把複習看成是多餘的事,就在複習加強了努力和注意;在這樣的複習中,學習者還能發現造成遺忘的原因,如新獲得的知識模糊不清,未充分分化,不穩固等,於是就在複習時想方設法加強薄弱的部分。因此,把它稱為遺忘的免疫效應,這種效應可以解釋為什麼早晚複習的效果無明顯差異的現象。

  26.停滯效應:心理學家丹尼斯和納亞連在育嬰堂兒童剝奪研究中得出,育嬰堂兒童比正常受教育的兒童在學習上有一種停滯的趨勢。這種趨勢是由於剝奪環境而缺少學習機會造成的,不是學習潛能的發展停滯,這種現象被稱為停滯效應。為矯正一個特定兒童的生活條件所必需做的事,是可以讓他處於富於學習機會的環境。可見,能否提供一個豐富多采的學習環境和他自己的學習機會,對兒童的身心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27.醞釀效應:它是在對程序編碼時與定勢有關的一種現象。也就是說,在解決問題時會碰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此時,如若乾脆把該問題擱置於一邊而改做其它事,時隔幾小時.幾天,甚至長時間之後再來解決它,問題答案常可能較快地找到。這種效應產生的原因,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解釋是,原初的定勢不合適,致使問題得不到解決,後來通過暫時放下這個問題,不合適的知識結構得到消除,個體便能夠運用新的定勢去解決問題。

  28.銳化效應:在社會知覺中,波斯托曼作了有趣的實驗,事先對人們所重視的價值作了調查,接著把與這種價值有關的單詞在銀幕上用瞬時顯示器進行提示。當測定各人的認知閾限時發現,以前認為價值越大的單詞,認知閾限就越低。也就是說,人的價值觀對其知覺是有促進作用的。像這種由主體方面的內在條件而促進知覺的作用,就叫做知覺的銳化效應。

  29.等待效應:由於人們對某事的等待而產生態度、行為等方面的變化,這種現象稱等待效應。在管理中,優秀管理者常常利用這種效應的作用,使員工產生一種對新任務的等待心理,以促進員工的工作興趣、態度和行為發生積極的變化。

  30.意義性效應:它是EPAM能證實的五種現象之一。EPAM是費根鮑姆在他的博士論文中提出的一個“初級知覺和記憶程序”,簡稱EPAM程序。EPAM認為,學習材料的意義影響學習所需的時間。將有意義的組塊聯繫起來所用的時間,是將無意義音節聯繫起來所用時間的1/3,這種現象稱之為意義性效應。可見,在學習時一定要注意有意義的組塊,這樣可以產生意義性效應,減少學習時間。

  31.照明效應:在宣傳活動中,照明在聽眾感知宣傳者講清中的作用並不是最次要的,在某種程度上說,它起著十分重大的作用,這種由照明引起的宣傳效果,稱為照明效應。其實質是視覺感知能加強或削弱音響刺激的影響。

  32.重疊效應:在一前一後的記憶活動中、識記的東西是相類似的,對於保存來說是不利的。這是因為重複出現內容相同的東西時,相同性質的東西由於互相抑制,互相干涉而發生了遺忘的結果。柯勒把這種現象命名為“重疊效應”。也有人把它用解釋遺忘的機制。

  33.範疇效應:國外一些心理學家在對記憶信息抽取過程的實驗研究中,發現了選擇性搜尋現象。他們發現,如果記憶字表由屬於不同範疇的字詞所組成,則系列搜索具有選擇性的特點,即僅把搜尋的範圍限於與探測詞有關的某一類中,這種現象稱為範疇效應。它表明抽取過程中可能存在分組、分類等對搜尋過程有巨大影響的因素。

  34.造型效應:是班杜拉在研究攻擊行為學習時提出的。他認為,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及其結果,獲得把這作為模型的許多新的行為就是造型。這種造型不僅是親眼觀察實際的模型行為,而且通過電影、電視小說等間接觀察時也將產生,班杜拉等人的研究征實了這點。因此,他說電視等宣傳工具的暴力場面有促進觀眾、讀者的攻擊傾向。但感情淨化理論認為,看到暴力場面不但不會產生攻擊的傾向,反而會使觀察者心情舒暢,以至於清除攻擊動機。

  35.命名效應:當記憶多義的圖形時,如果對圖形進行命名,那麼在再現圖形時就會按照它的命名方向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就稱為命名效應。

  36.延遲獎賞效應:為了產生最大的效應,獎賞必須及時。如果延遲獎賞的時間很長,就會出現反應消退的趨勢。這種由於延遲獎賞而影響其效果的奇妙現象,稱為延遲獎賞效應。它給管理的啟示是:對於較年輕的,較不成熟和智力較低的員工,必須使其行為後果和行動作極為密切的聯繫,以便使他們成為工作中實際控制的手段或工作中起支持動機影響的作用。對於年紀較大、較成熟和較聰明的被試者,獎賞雖然相隔較遠,但仍然有效。

  37.心厭效應:如果員工長期繼續從事於同一種性質的工作,就比較容易產生厭惡的態度。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勒溫稱之為心厭效應。這種效應不必停止工作,而可以變換一下工作。

  38.成敗效應:是指努力後的成功效應和失敗效應,是格維爾茨在研究中發現的。他的研究是,學習材料為幾套難度不等的問題,由學生們自由地選擇解決。他發現能力較強的學生,解決了一類中一個問題之後,便不願意再解決另一個相似的問題,而挑較為複雜的艱難的問題,藉以探索新的解決方法,而感到興趣更濃。這就顯示學生的興趣,不僅是來自容易的工作獲得成功,而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以達到成功的境地,才會感到內心的愉快與願望的滿足。這就是努力後的成功效應。在另一方面,能力較差的學生,如果經過極大的努力而仍然不能成功。失敗經驗累積的次數過多之後,往往感到失望灰心,甚至厭棄學習。這就是努力後的失敗效應。

  39.練習效應:隨著被試對一個任務或給定的一系列任務中的某些任務具有日益增多的經驗而產生的變化,被稱為練習效應。這種效應可以是正的,其中被試者的成績變得好一些,好比一種技能發展了;這種效應也可能是負的,其中的成績變得差一些,好比陷入了厭倦或疲勞。這種練習效應,不管是正的,還是負的,都會直接影響到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40.模倣傚應:它與直接模仿不同。直接模仿是指員工受到榜樣的影響,就可能即時地或者在環境條件有利的情況下相當精確地複製榜樣行為。也就是說,員工多半會做出他觀察到的榜樣的動作。模倣傚應是指員工多半會做出跟榜樣所做的動作同類的動作。也就是說,它適用於跟所觀察到的活動同屬一個大類、但實際上又在所有特點上有所不同的那些活動。

  41.反模倣傚應:它與直接反模仿不一樣。直接反模仿是指員工多半不會做出他觀察到的榜樣的動作;反模倣傚應是指員工多半不會做出跟榜樣所做的動作同類的其他動作。

  42.駝峰效應:這種說法出自滑雪運動,儘管真正的目的是要輕鬆愉快地順著山坡往下滑行,但必須先登上山頂。只有爬上滑雪坡,才有可能往下滑行。它也包括這樣一種情況:為了最終能朝正確的方向前進,有必要先往相反的方向走一段。德波諾把這兩種情況引入到思維教學中來,說明思維教學中也存在著試種駝峰效應。

  43.邊緣效應:它普遍存在於自然生態系統以及人類生態系統中,但一直沒有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這一概念最早是由比奇提出的。他發現在兩個或多個不同的生物地理群落交界處,往往結構複雜,出現不同生物的種類,種群密度變化較大,某些物種特別活躍,生產力也相應提高,他將這一現象稱為邊緣效應。

  44.馬蠅效應:利用身上的馬蠅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結果。

  45.布裡丹效應:選擇的困惑。

經典短文大全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