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師們的經典語錄

經典短文,勵志小短文,短文摘抄,短文網,小短文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經濟大師們的經典語錄

亞當·斯密 現代經濟學之父

精彩語錄

能力是分工的結果,而不是分工的原因。

如果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麼這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並且有風險的,因為這注定會威脅到整個社會的穩定。

追求個人利益是人的本性。

消費是所有生產的惟一結果和目標,只有在保證消費者利益的前提下,才應該關注生產者的利益。

對每個人而言,只要他不觸犯法律,都應該享有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個人利益的自由。

每個人都不斷地努力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資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固然,他所考慮的不是社會的利益,而是他自身的利益,但他對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會或者毋寧說必然會引導他選定最有利於社會的用途。

壟斷者,通過經常保持市場存貨的不足……以遠遠高於正常的價格出售他們的產品,從而無論在工資還是在利潤方面都提高他們的回報。

勞動生產力上最大的增進,以及運用勞動時所表現的更大的熟練程度、技巧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

任何人都會向他人提議進行某種交易。每個提議都是這樣的:把我想要得到的東西給我,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我們正是以這種方式從他人那裡得到自己所需要的更大的利益。

每個人都力圖利用優質的資本,使其實現最大的價值。一般來說,他並不企圖增進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實際上所增進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僅僅是他個人的利益和所得。但在他這樣做的時候,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在引導著他去幫助實現另一種目標,這種目標並非是他本意所要追求的東西。通過追逐個人利益,增加社會財富、增進社會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會效益時所能夠得到的那一種要更好。

還有誰比一個身體健康、沒有債務和問心無愧的人更快樂?

我們的晚餐並非來自屠宰商、釀酒師和麵包師的恩惠,而是來自他們對自身利益的關切。

包含著某些真理因素的謬誤是最危險的。

在大多數人那裡,財富主要用於炫耀。

勞動是財富的源泉。

除了乞丐,沒有人願意以他人的恩賜為生。

正是這種騙人的東西,激起人類的勤勉並且使其繼續行動下去;正是這種東西,首先鼓勵他們(即人類)耕種土地、建築房屋、建立城市和國家,並且發明和改進科學與藝術,提高和裝點人類生活,完全改變了地球的面貌,使自然界的原始森林變成景色宜人而且肥沃的平原,並使人跡不到和一片茫茫的海洋成為取得生計的新源泉,成為通達各國的康莊大道。

引出上述許多利益的分工,原不是人類智慧的結果,儘管人類智慧預見到分工會產生普遍富裕並想利用它來實現普遍富裕。它是不以這個廣大效用為目標的一種人類傾向所緩慢而逐漸造成的結果,這種傾向就是互通有無、物物交換、互相交易。

一個國家的國民每年的勞動,原本就是供給他們每年消費的所有生活必需品與便利品的來源。

一個到目前為止大部分成員都貧困潦倒的社會,不會是一個繁榮幸福的社會。

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宏觀經濟學奠基人

精彩語錄

長期來看,我們都將死去。

謙虛使我不能說誰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經濟學家。

通過連續的通貨膨脹,政府可以秘密地、不為人知地剝奪人民的財富,在使多數人貧窮的過程中,卻使少數人暴富。

企業創造並增進了世界財富。當企業順利運作時,無論是否節儉,社會財富都會積聚起來;而當企業停滯不前時,無論如何節儉,財富都會逐漸耗竭。

我們賴以生存的經濟社會的突出問題,是不能提供充分就業和武斷而不公平地分配財富與收入。

無論經濟學家與政治哲學家的思想觀點正確與否,他們都比我們普通人看問題深刻得多。實際上,世界幾乎沒有什麼規則可循。一些有識之士深信他們自己不受任何空談家的影響,但他們卻往往成為一些已故經濟學家的忠實追隨者。有權勢的狂人們,聽到一些流言蜚語,於是開始從幾年前的學術文人那裡汲取狂熱的思想。

當通貨膨脹來臨時,貨幣實際價值每月都產生巨大的波動,所有構成資本主義堅實基礎的、存在於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的永恆關係,都變得混亂不堪甚至完全失去意義,獲得財富的途徑退化到依靠賭博和運氣。

適度的通貨貶值,是我們今日可以找到的一條出路。

要使消費傾向與投資引誘二者互相適應,則政府機能必須擴大,這從19世紀政論家來看,或從當代美國理財家來看,恐怕要認為是對個人主義之極大侵犯。然而我為之辯護,認為這是惟一切實的辦法,可以避免現行經濟形態之全部毀滅;又是必要條件,可以讓私人策動力有適當發揮。

如果要斷言貨幣是刺激經濟體系活動的酒,就必須記住,在酒杯與嘴唇之間是有幾次溢漏的。

要想瞭解我的思想,你必須知道我相信自己正在寫的這本經濟學巨著將徹底改變——我想可能在起初不是如此,但是在接下來的10年中肯定會的——整個世界考慮經濟學問題的方式……我並不期望你或其他人現在就相信。但對我自己而言,我不光是期待它,並且在我的思想中深信不疑。

古典主義理論的假定條件只適用於特殊情況,而不適用於一般情況,它所假定的情況只是所有可能的均衡狀態中的有限的一點。更有甚者,古典主義理論假設條件的特徵正好是我們所居住的現實經濟社會所不具備的。結果導致如果我們試圖將之運用於實際經驗,則它的教義就是誤導性和災難性的。

在實際生活中,如果沒有非自願失業的存在。那麼對此種情況,我們稱之為充分就業。摩擦的與自願的失業,都與“充分”就業不悖。

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我認為把經濟學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價值論與分配論,另一部分是貨幣論,實在是錯誤的分法。我以為正確的兩分法應當是:一方面是關於廠商或就業之理論,研究如何把一種特定資源分配於各種用途,其報酬如何等;另一方面是適用於社會全體的產量論及就業論。

在我看來,我們所需要的不是現有經濟秩序的改變,事實上這只會導致對您的哲學結論的幻想的破滅。不,我們所需要的是重建正確的道德思維——使我們的社會哲學回歸到正確的道德價值標準上來。在一個思想和感覺健全的社會中,危險的行為也可以做得很安全;但在一個思想和感覺失靈的社會,危險行為就是通向地獄之路。

弗裡德裡希·李斯特 德國經濟民族主義之父

精彩語錄

關於政治經濟學我們可以讀到的最好的書本就是現實生活。

保護性關稅是對所有本國可以生產,但是不及外國產品有競爭力的工業部門的刺激。

我清楚地看到,兩個同樣具有高度文化的國家,要在彼此自由競爭下雙方共同有利,只有當兩者在工業發展上處於大體上相等的地位時,才能實現。

如果任何一個國家,不幸在工業上、商業上還遠遠落後於別國,那麼,它即使具有發展這些事業的精神與物質手段,也必須首先加強它自己的力量,然後才能使它具備條件與比較先進各國進行自由競爭。

保護關稅如果使價值有所犧牲的話,它卻使生產力有了增長,足以抵償損失而有餘。由此使國家不但在物質財富的量上獲得無限增進,而且一旦發生戰爭,可以保有工業的獨立地位。工業獨立以及由此帶來的國內發展,使國家獲得了力量,可以順利經營國外貿易,可以擴張航運事業,由此文化可以提高,國內制度可以改進,對外力量可以加強。

只有以促進和保護國內工業力量為目的時,才有理由採取保護措施。有些國家有著廣闊完整的疆域,人口眾多,自然資源豐富,在農業上有很大成就,在文化與政治方面也有高度發展,因此有資格與第一流農工商國家、最大的海陸軍強國分庭抗禮,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有理由實行保護制度。

缺少了自由制度以後,公民個人方面無論怎樣地勤奮、儉約、富於創造力和智慧,也不能有所彌補。歷史還教導我們,個人生產力大部分是從他所處的社會制度和環境中得來的。

財富的生產力比之財富本身,不曉得要重要多少倍。

美國人終於認識到了一個真理,作為一個大國,決不能只求眼前物質利益享受;文化的力量是比單純的物質財富更加重要、更加有益的資產……只有建立自己的工業,才能取得並保持這些資產;一個國家如果覺得自己在世界上強大、文明的各國中有資格佔有一席之地,那麼遇到任何犧牲時都不可退縮,只有這樣才能為自己守住這些資產。

約翰·斯圖亞特·穆勒英國著名政治經濟學家

精彩語錄

我是各種矛盾學說的接受者。

一個民族的富強之路是建立在個體的平等和自我決定的基礎上的,未來的發展取決於公民被培養為獨立思考的人的程度。

毫無疑問,與其讓人類的精力停滯腐朽,還不如任其追求財富。

正因為人類的心智是粗俗的,因此他們自然需要粗俗的刺激,既然如此,我們又何妨讓他們去追求粗俗之物。

工人的工資是對勞動的報酬,同樣,資本家的利潤,按照西尼爾先生的確切說法,則是對節欲的報酬。

我傾向於認為,總的來說,靜止狀態要比我們當前的狀態好得多。一些人認為,人類生活的正常狀態就是生存競爭;認為相互傾軋和相互競爭是激動人心的社會生活,是人類的最佳命運,而決不是產業進步諸階段的可惡象徵。坦白地說,我並不欣賞這種生活理想……對於人類的本性來說,最良好的狀態終究是,沒有一個人貧窮,沒有人想比別人更富有,因而誰都不必擔心別人搶先而自己落在後面。

人性所厭惡的,習俗卻偏將它們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人生的享樂足使生活成為一件樂事,但是必須把這些享樂作為旁及的事物而不能作為主要的目標。

自由放任是一般原則……一般應實行自由放任原則,除非某種巨大利益要求違背這一原則,否則,違背這一原則必然會帶來弊害。

分配規律在某種程度上是人為的制度,因為某一社會中財富分配的方式取決於通行於該社會的法令或習慣。但是,雖說政府或國家有權決定應該有什麼樣的制度,可他們卻不能任意確定這些制度起作用的方式,它們對財富分配擁有的權力依賴於哪些條件,社會所接受的各種行為方式是如何影響分配的,這些同任何自然規律一樣,是科學研究的主題。

一般來說,生活中的事物最好是由那些具有直接利害關係的人自由地去做,無論是法令還是政府官員,都不應該對其加以控制和干預。那些這樣做的人或其中的某些人,很可能要比政府更清楚採用什麼手段可以達到他們的目的。即使政府能夠最全面地掌握個人某一時期內積累的有關某一職業的全部知識(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個人也要比政府對結果更具有強烈得多、更直接得多的利害關係,因而如果聽從他們的選擇,而不加以控制的話,則手段會更有可能得到改進和完善。

只要所謂爭論避開了那些大而重要、足以燃起熱情的題目,人民的心靈就永不會從基礎上被攪動起來,而所給予的推動也永不會把即使具有最普通智力的人們提高到思想者的高度。

我們無法確定我們試圖壓制的觀點就一定是錯誤的;即使能確定,壓制別人的觀點的做法也是不對的。

天才惟有在自由的環境裡才能自在地呼吸。

在平庸的國度裡,天才就意味著危險。

隨著信用賴以建立的信任的擴展,每一個人以往必須隨身保持以備緊急之需的小額資本,現在都可利用於生產的用途……這就促成了社會生產總額相應的增加……信用除必然使一國總資本成為生產的資本以外,還能使一國的產業人才轉用於生產的目的,以使其事業才幹能有助於公共財富的增加。

信用雖不過為使資本從一人轉移到他人,卻一般是同時也自然是轉向於能使資本有效地運用於生產的人的移轉……所以,一國的資本,雖然並未因信用而增加,但由於信用之故,卻使其生產活動達到更加完善的狀態。

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劍橋學派創始人

精彩語錄

和其他任何人一樣,經濟學家必須關注人類的終極目標。

競爭可能是建設性的,也可以是破壞性的。

人類的歷史表明,人的慾望是隨著他的財富和知識的增長而擴大的。

我以為對歷史學家而言,1000年才算是時間。這使我總在想這個問題。我相信我可憐的《經濟學原理》隨同我忠實的朋友們一起,將會變成一堆廢紙。想得越多,我越不明白50年後的世界將會是什麼樣。

當需求價格等於供給價格時,產量沒有增加或減少的趨勢,它處於均衡狀態之中。當供求均衡時,一個單位時間內所生產的商品量可以叫做均衡產量,它的售價可以叫做均衡價格。

德國經濟學家往往注重國家財富中的非物質因素;在關於國家財富的有些問題上這樣做是對的,但卻不能在一切問題上都這樣做。

科學的知識,不管在哪裡發現,的確不久就會變成整個文明世界的財產,並且可以被認為是世界的財富,而不光是一國的財富。機械方面的發明和其他許多生產方法的改進都是這樣。

不能將追求金錢的經濟動機全部看成受到利己心所驅使,因為金錢完全可能是用於高尚目的的一種手段。

一個偉大的工業天才的經濟價值,足以抵償整個城市的教育費用。因為,像白塞麥的主要發明那樣的一種新思想所增加的英國的生產力,等於10萬人的勞動那樣多。醫學方面的發明——像古納或巴士特的發明那樣——能增進我們的健康和工作能力,以及像數學方面或生物學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即使也許要經過許多代以後才能顯出增大物質福利的功效,它們對生產所給予的幫助,雖沒有前者那樣直接,但重要性是一樣的。

正如我不能寫一隻在逆水中每小時移動3英里的船,而同時又寫一隻在靜水中每小時移動5英里的船一樣,我不能寫出一本關於我的靜態的書,而又寫出關於我的動態的書。

政治經濟學或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一般生活事務的學問;它研究個人和社會活動中與獲取和使用物質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關的那一部分……所有人初入世界都應有過文明生活的公平機會,不受貧困的痛苦和過度機械的勞動的呆板影響,這真是不可能的嗎?答案大部分有賴於經濟學範圍之內的事實和推論,給予經濟研究以主要的和最大的關心,也就是這一點。

優良的教育,即使對於普通工人也予以很大的間接利益:它刺激他的智力活動,讓他養成善於研究的習慣,使他在日常工作上更為聰明、更為敏捷和更為可靠,在工作時間內和工作時間外它提高他生活的品位。因此,它是物質財富生產上的一個重要手段;同時,即使它被看做是為了本身的目的,它也不比物質財富的生產所能組成的任何事情更為低劣。

經濟學家的目標應當在於經濟生物學,而不是經濟力學。但是,生物學的概念比力學的概念更為複雜。所以,研究基礎的書對力學上的類似性必須給予較大的重視,並使用“均衡”這個名詞,它含有靜態的相似之意。這個事實以及本書(指《經濟學原理》——編者注)中特別注意的近代生活的正常狀態,都含有本書的中心概念是“靜態的”而不是“動態的”之意。但是,事實上本書始終是研究引起運動的種種力量,它的基調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

資本大部分是由知識和組織構成的……知識是我們最有力的生產力,它使我們能夠征服自然,並迫使自然滿足我們的慾望。組織則有助於知識。

經濟學將財富看做是滿足慾望的東西和努力的結果……經濟學一方面是一門研究財富的科學;另一方面,也是研究人類在社會中的活動的社會科學的一部分,是研究人類滿足慾望的種種努力,然而只以這種努力和慾望能用財富或它的一般代表物——貨幣——來衡量為限。

我逐漸認識到以下事實的重要性,即我們按照物質世界的評判標準對自然的評價,與總量的關係不如與增量的關係緊密,特別是當對某一物品的需求是一個連續函數時;在穩定的均衡點上,邊際產出增量正好和相應的成本增量相互抵消。如果沒有圖表的幫助,我們很難對連續性得到一個清楚的概念。

菲爾弗雷多·帕累托 意大利著名經濟學家

精彩語錄

關鍵的少數和次要的多數比率約為二比八。

大約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

精英群體要從底層吸收精英才能保持活力。

派生物轉眼即變,剩遺物常存。

(剩遺物是指人性中固有的情感和情感表現;派生物則是指個人用來掩飾情慾或賦予一些本沒有理性的主張或行為以一種理性的外表的辯解的知識體系——編者注)

一分耕耘帶不來一分收穫,這中間有很多條件的限制。100%的努力,有時候只能帶來60%的收穫,這就是事倍功半。有時候,你付出了20%的努力,就能獲得80%的收穫,這是事半功倍。

人們可以通過搜集消費者的偏好相對物價的變動而變化的資料,來記錄和研究市場行為。

把最大滿足狀態定義為這樣一種狀態:這種狀態不可能有一點微小的變動,否則,每個人的滿足(除了維持不變者外)全都會增加或減少。

純粹的經濟學表明,關稅保護必然導致財富的消失。實用經濟學已證明了這個推論。但二者都無法告訴我們,英國的自由貿易為何在同一時間與美國、德國的關稅保護並存。同樣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英國依靠自由貿易而德國正相反依靠關稅,二者都得到了發展。

如果我們能夠在某種經濟情勢下,通過某種運動而遠離這種情勢,繼續無限制地運動以增加所欲求的所有物品的數量,那麼我們就可能達到這樣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們能夠擁有滿足慾望的一切,這顯然是一種均衡狀態。

我們看到,社會狀態的變遷一般來說是很緩慢的。社會整個來說常常表現出對試圖改變它的內部和外部勢力的十分強有力的反抗。來自社會的偶然運動,被社會所引起的相反方向的運動所中和,這些運動最後以失去勢頭而告終,所以社會可以在一種均衡或靜態均衡的狀態中加以觀察。準確地說,這裡的問題不是靜態均衡而是動態均衡,整個社會被捲入緩慢改變著它的一般運動之中,人們稱這種運動是進化。

一個集體的各成員,處在一定條件下便會享受最大限度慾望的滿足,這種條件是:不可能發現任何一種稍微離開這一狀態就使他們所享受的滿足增加或減少的方式。這就是說,任何偏離這一狀態的微小變動,必然造成一些人樂意接受,而另一些人難以接受的後果,即一些人享受的滿足增加了,另一些人的卻減少了。

經典短文大全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