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回憶路演故事:人生最難受的是不確定性

經典短文,勵志小短文,短文摘抄,短文網,小短文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李彥宏回憶路演故事:人生最難受的是不確定性

百度CEO李彥宏演講現場圖

  6月13日上午消息,百度CEO李彥宏近日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發表演講,分享了百度創業初期及百度上市路演時的歷程,他認為最難受最焦慮的時候,就是對於未來有著極強的不確定。他還認為,一個人應該做最擅長、同時也是最喜歡的事情,這樣成功的概率會很大。

  以下為李彥宏在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演講實錄:

  我是上次來清華經管學院講過一次,不過那是七年前的事情,今天看到在座的同學比那個時候的同學還要年輕,而我們已經老了七歲。

  七年前,百度還沒有上市,今天百度已經市值400多億美金。2005年百度上市創造了美國資本市場的一個記錄:一個外國公司股票當天漲幅350%多,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

  去年8月5號上市五週年時,我們做了一個小的慶祝:納斯達克專門為一家公司做遠程開市,就是在百度大樓裡敲響了大鐘。現場有一個美國老人,大概七八十歲了,叫鮑勃蒂姆,他其中講到一句話,百度上市五年為股東創造了很大價值,股票五年漲了30多倍,收入漲了幾十倍。但是他說,唯一一個我見到比百度成長更快的人是李彥宏本人。

  這麼多年一直堅持做同樣一件事情,並且能夠跟著公司不斷的成長,到底最主要的原因在哪裡?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前段時間有一本講百度的書叫做《人生可以走直線》,從A點到B點,如果我在A點,B點是我的目標,從A到B點,我可以找一條直線過去,那麼怎樣達到走直線的狀態,很多事情說起來容易。

  我問很多人,包括問在座的同學,你將來想做什麼,可能很多人能夠說出來,我想做什麼,成就什麼樣的事業,是能夠說出來的,但是從現在的狀態到最後實現理想,這個過程當中,可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變化,市場會在變,想法有可能會在變,就是說可能現在的狀態跟你想要達到的狀態,差距很大,是不是有信心,當你遇到大的困難的時候,當你有很強大阻力或者強大敵人、競爭對手的時候,是否還會堅持,當你有很多誘惑的時候,是否會改變自己的想法,這些因素在人生成長過程中,每個人都會遇到。

  1999年10月1號,我作為一個留學代表參加五十週年的大慶,我跟硅谷博士企業家代表團回國,我不是博士,也不知道怎麼選上我了。這個團主要見的都是一些各地的政府官員,省委書記、省長、副省長,很多其他代表團的成員都非常的活躍,每一次看到領導就趕緊搶機會說話,不停的在宣傳想做什麼。我覺得政府官員跟我想做的事情關係不是很大,我就不太愛說話,助理很難受,他說李先生,你看人家都那麼積極的跟領導套近乎,你老不說話,怎麼能做成事。但是我覺得,其實在我心目當中,那個時候我基本上已經想好了,我就是要回來,就是要做互聯網。我擅長的東西就是搜索技術,中國的搜索技術已經到了一個需要有突破的時候。我那時就在A,B已經想清楚了。

  當時很多人沒有注意到有李彥宏這個人,或者覺得這個人就不行,因為不怎麼說話。事實上後來的過程中,我覺得肯定證明這些人是不對的。當然,想好自己要做什麼,下一步就是一步步地實現,把自己想像當中的內容做出來。好在我是一個工程師出身,所以一步步做事情,是我比較擅長的。1999年聖誕節我從美國硅谷飛回來了,這個時間很巧合,1991年聖誕節我平生第一次坐飛機從北京飛到了美國加州,1999年聖誕節那一天,我坐著飛機從美國加州又飛回了北京。

  那個時候大家還小,那是美國互聯網泡沫最厲害的時候,非常瘋狂,也傳染到了中國。 百度從那個時候開始做,我們也很幸運,拿到了第一筆錢,就是我開始跟大家講的那位老人家,給了我們一筆錢,1999年12月份從他們手上接過10萬美元的支票,第一次是120萬美元,因為那個時候沒有做完流程,或者沒有簽合同,就是先借給10萬美元,就回去做了,我就回北京來了。

  從此大概有兩個月的時間,我再也沒有跟投資人聯繫過,他們心目當中覺得這傢伙沒準跑了,再也沒有消息了。後來等到我們把程序走完,公司基本上建起來,這個老人很高興,正好來中國,就到了百度辦公室,那個時候我們在租了兩個很簡陋的辦公室,他進門,覺得真有這樣的公司,真有人在工作,一進去就敲桌子,這是真的嗎?那個時候還是很瘋狂,瘋狂在哪裡?很多人很容易拿到很多的錢,我們當時的120萬美元不算很多錢,拿到錢就開始燒,也有很多人燒死了。

  燒錢我們也很有壓力,那個時候公司很小,成長很快,每個員工長本事都很快,所以我們說,我們員工六個月漲一次薪水,後來我們的員工就跟我說,我們漲薪是不是太慢了,人家的公司一個季度漲一次薪水,我覺得六個月漲一次已經挺快了,得悠著點花,我還給了大家股票,股票期權,說人家也給,人家不僅僅給員工期權股票,員工的朋友也給,我想著,這個事兒也不能幹,長期來講,是不靠譜的。這些做法跟心目當中的B,沒有直接的聯繫,但是中間會有各種各樣的干擾。所以要排除干擾,我就跟大家講,我們到底要幹什麼,未來在哪裡,的確我們也做得很快,很快出了第一款產品,簽了一些客戶,當時很大的網站都在用百度的搜索,那個時候百度不是面向終端網的網站,是給其他網站提供技術支持。

  我們簽下來第一家門戶網站的時候,當時還在保密,即使家人也不說。有一個很核心的工程師,慶祝時把男朋友也帶來了,她的男朋友就很好奇,到底跟誰簽約了?這個女工程師就說不能告訴你,說出來嚇死你,叫做Chinaren,那時候是一個很有名的互聯網公司。我們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中,不斷的做,也很興奮。

  2001年3月,互聯網泡沫破裂,一家家公司開始倒閉,融資形勢越來越對我們不利。我們第一筆錢只融了100多萬美元,當然我沒有把錢花完,留了一半,半年以後又開始融資,那個時候融資就很難了,因為市場不好。我們經過努力,在2000年9月初拿到了第二筆風險投資1000萬美金,(這筆錢)一直到2005年百度上市都沒有花完。

  拿到錢後大家也非常高興,簽了合同,都不敢跟員工說,就怕投資人反悔,最後不給你錢也沒有辦法。一直到9月初的某一天,我從銀行那裡得到電話,1000萬美金到帳了,我才去召開全體員工大會,所謂全體員工大會,加上前台、兼職就二十來個人,在會議室中跟大家宣佈這樣的消息。

  但是沒過幾天又有一個事情發生了,一個很核心的工程師突然跑來跟我說,有一個消息你知道嗎?Google的中文版發佈了,我說我知道,剛剛看過,他說你看了什麼感覺,我說不錯,速度非常快,相關性能很好,我當時看了是覺得不錯,但是並沒有馬上跟我們當時的狀態聯繫起來。但是我們工程師馬上產生一種自卑感,就說Google是硅谷最優秀的工程師做技術,而且規模比我們大很多,百度加上兼職、前台各種各樣的人才二十來人,怎麼可能跟他們競爭?有這麼強大的競爭對手,我們怎麼辦?當時軍心有點不穩。

  又過了一年多的時間,雙方一直在競爭,我們也飛速的提升技術,Google的技術也在快速的提升,從2000年到2006、2007年,這是Google在互聯網的黃金時代,2000到2004年它在國內受關注程度並不是很高,但我們都是同行,非常關注,每一件事情出來,都感到很大的壓力。如果我們再這樣僵持下去的話,對百度會產生不利的影響,所以到2002年初,我就決定從CEO位置下來做一個項目的經理,內部項目的“閃電計劃”,這個計劃就是要快速的提升百度的中文搜索的質量,超越Google。

  那時內部懷疑聲音也很多,他們老覺得我們人太少了,經驗又不足。而美國真正熱的互聯網公司會招到有經驗的人,我們怎麼可能能打贏這一仗?這種懷疑態度非常具有傳染性,所以我就回到了一個項目經理的位置,在中國強的地方在哪裡,百度強的地方在哪裡,我們能不能用我們強的地方攻Google弱的地方,即使在某些方面比我們強也沒有關係,就是綜合下來,用戶可能還選擇百度,那麼我們就開始找。

  找到第一點:中國互聯網跟美國互聯網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在於當時互聯網網上內容量增長非常快,我們當時估計大概一年內容網頁數目會增長3倍,但是全球範圍看網頁速度增長是50%。在美國互聯網公司看來,全球互聯網信息每年漲50%,所以索引信息量每年漲50%就可以了,但是對於中國來說,我們的服務器在本地,我們可以抓到更多中文信息,這也是技術要求沒有那麼強,起碼我們能做出來,那段時間,我們的索引量每年是漲200%,我們的競爭對手每年漲50%,這個時候逐漸給我們用戶一個心理暗示或者一個印象:有很多東西在別的地方找不到,但是在百度可以找到。這是我們找到的一個優勢。

  我們還找到第二點:雖然中文互聯網內容漲的速度很快,但是總體量還是非常少,很多東西在互聯網上找不到。是我們技術不行,是Google技術不行嗎?不是。因為網上就沒有內容,就是技術再好也沒有用,2003年我們推出一個產品叫貼吧,就是用來緩解這個問題的,當用戶來到百度輸一個關鍵詞,找不到內容的時候,自己可以進入一個討論區,進入一個吧跟興趣相同或者類似的人進行討論,大家相互交換信息,而這些信息被永久的保存在了百度的服務器上,這些內容極大的豐富了中文互聯網的內容,也使得很多搜索者來到百度,能夠找到想要的內容。

  現在回想起來,貼吧是最早的Web2.0產品,就是用戶創造內容,UGC,Web2.0概念是2004年提出來的,2003年百度已經有這樣的產品了,一直到今天流量比例仍然在百度總體量10%以上,其實最火的那一屆超女,第一名是誰,在短信上大家已經知道了,有人說是貼吧成就了李宇春,也有人說李宇春成就了貼吧,不管怎麼說,我們做了準備,在2003年的時候就已經做了這樣的事情,就是趕上了,這樣一點一點做出來以後,我們發現我們的流量漲的很快,用戶的口碑越來越好,大家越來越依賴百度,所以形勢很不錯,面對強敵的時候,我們堅持自己的理想一點一點去做。

  當然做起來了,就是別人的態度也不一樣了。2004年以後,我們面臨的更多的不是強敵,而是強大的誘惑,其實任何時候都有一個大的公司,有可能寫一張支票出來,李彥宏你其實可以退休了,我記得2004年的時候,我跟我媽媽說,如果我把這個公司賣掉的話,我估計我會成為億萬富翁,我媽說,你每天干的這麼辛苦,你快賣掉算了,我說我不想賣,我不是為錢工作的。百度不是我一個人的,就是風險投資人投了,人家也佔了很多的市場份額,是所謂的優先股,有一個很大的權利,可以投票決定讓不讓上市,如果投票反對上市,就不能上市,2005年我們開始跟投行接觸,如果上市的話,估計做到幾億美金的市值,競爭對手也好,或者願意買百度的公司也好,他們也跟投行接觸,給百度的估值,我可以給你們更高的價錢,大家能夠想到的互聯網領域,甚至IT領域,就是國際上的巨頭,基本上在這個階段,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示,我可以給你寫一張支票,遠遠大於上市之後獲得的價值。所以那段時間,我們就一直不斷的在董事會層面要討論,不要把公司賣掉。

  我一直在跟我們的投資者和跟董事會講,百度現在是一個青蘋果,看起來是青的,吃起來不好吃,要等到變紅。說起來簡單,但是實行起來非常難,投資者就是想賺更多的錢,何樂而不為?但是對我來說,我對這個公司有感情,所以不能賣掉,這個說不通,要有契約精神,要尊重投資人的取向,這種情況下怎麼辦?只有一種辦法,就是要說服他們,留著百度,將來會賺更多的錢。

  這種說服工作是不容易的,現在能賺8塊錢,結果現在準備用2塊錢的價格上市,然後未來有可能賺的比8塊錢更多,對他們來說,無非就是冒著風險的,大家一直在問這種問題,一直到百度上市,開始路演,路演大概是一個月的時間,就是跑遍全世界各地跟基金經理講,百度要上市,你們買百度的股票,2005年的時候,搜索已經非常熱了,就是說基金經理都很積極,很多的基金想要聽聽是怎麼回事,想要問問題,為什麼做得這麼厲害;所以,整個路演非常的忙。

  我記得在舊金山的時候,早餐之前有一個會,早餐有一個會,整個上午三個會,午餐有一個會,整個下午四個會,晚餐有一個會,晚餐之後有一個會,大概一天十來個會,每個會都是面對潛在的基金經理,因為他們對中國人不瞭解,也看不懂中文,就是非常的懷疑,雖然感興趣,但是持懷疑的態度,就用各種各樣的角度,問特別難、刁鑽的問題,一天下來很累,晚飯之後會結束之後就開始開董事會,董事會的議題就是說要不要上市,所以白天勸說基金經理要上市,你們買百度的股票,晚上勸股東,我們應該上市,我們不應該賣掉。

  這些投資者跟我跟了很多年,他們對我的人品等方面還是有認可,所以也不是說那邊給的錢更多,就一定要賣掉,但是在巨大的誘惑面前,就是不停的討論,人最難受的時候是不確定,就是對自己未來有極強的不確定的時候,是最難受、最焦慮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是這樣的階段,不知道明天打道回府,還是說要站在時代廣場看我們的股票價格,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就很難受;在路演的時候,也生病了,講幾句話都會咳嗽,壓力非常大。

  最後,到路演最後一站是紐約,投資者最後問了我一個問題,Google出多少錢你會願意賣?到最後一站的時候,我們基本上知道百度如果上市的話,市值大概是8億美金,我也知道我們董事會的成員和VC都知道,這個問題我不能不回答,不能說出多少錢都不賣,這是不對的,是對投資者不負責任,投資者的錢也是從其他地方融資來的,他們得對他們的投資人負責,所以必須要能夠說服自己的投資人,賭注值得下,我最後出了一個,他們出20億美金我就賣,一邊是8億,一邊是20億,我為什麼出這樣的價錢?因為我也在盤算,我要一個什麼價錢,Google會放棄買,20億。投資者去問,回來就說,他們不想買,這樣才會有後來2005年8月5號百度上市,創造美國股市記錄當天的漲幅。

 

  所以在成長過程中,既要想清楚利弊,又要能夠經受各種精神困苦,要扛得住壓力,同時要排除誘惑,才能做成功。百度發展從一兩個人到現在一萬兩千人,其實就是說遠遠超出我當時的想像。管理一個公司,到底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過去十一年我也不斷總結,基本上是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目標,就是我剛才講的,大家有一個共同目標,就是B,第一個方面,每個人都知道B是什麼,這是非常重要的,或者說公司的願景是什麼,這一點從百度成立到現在一直沒有變過,讓人們最便捷獲取信息,找到所求。這個說法如果仔細琢磨的話,第一,沒有提搜索,第二,甚至沒有提到互聯網,讓人們更便捷的獲取信息,找到所求,範圍非常廣,能做的事情很多,搜索只是實現理想的一個工具。第三,更沒有提到中國,還有一個不同的,可能有人也研究過Google的願景是什麼,就是組織全球的信息,這兩個概念不一樣的,就是在百度的願景裡,有一個讓人們,所以就是說,Google的想法,我一定要做一個特別酷的技術,有一天一定要做一個操作系統,這是他們的理想。

  對於百度來說,我們更關心的是人們需要什麼,所以我們是讓人們更便捷的獲取信息,找到所求,這就是為什麼百度後來會做出來貼吧、知道、百科,一系列有社區特質,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社會化,SNS的元素的搜索產品,使得百度的黏性遠遠強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公司。跟我們一開始清晰的定義了B,讓人們最便捷的獲取信息,找到所求,非常貼切。

  第二,就是一個公司要想做好,一定要有自己非常核心的企業文化。尤其在早期的時候,尤其在快速變化的市場和快速成長的公司當中,很重要,為什麼?因為這樣的一個市場,這樣一個環境,一個不是很規則的市場,沒有規則靠什麼做決策,就是靠文化。百度的公司文化,簡單可依賴,什麼意思?簡單就是大家說話直來直去,沒有上下級的考慮,沒有客氣、繞彎子,沒有公司政治,心裡在想什麼,就直接說出來。

  有時候比如新來一個高管,在其他公司待了很長時間,開會的時候他說話,就先做好幾句鋪墊,我們馬上說Stop,不要講這些,不是我們要聽的,你怎麼想就直接說,有這麼一兩次大家都明白了。開會的話,如果我晚到了,就是第一排沒有位置,我就坐在後排,沒有關係的,就是很簡單,大家不用天天想著,老闆來了要讓座,沒有這樣的文化,就是簡單,這一點同時也反映在百度產品上,大家看到百度的首頁非常簡潔,沒有特別多的東西,但是正是這樣的首頁,是全中國設首頁最多的首頁,就是因為簡單好用,所以簡單也有很大的價值。

  那麼,可依賴是什麼意思?是指百度的員工,我們要求每一個員工都是可依賴的,都是有能力要做所做的事情。與此同時,可依賴和可信賴也有區別的,可依賴是有感情因素的,如果遇到困難的話,有一個組織是可以依賴的,大家是願意幫助你,這就是有感情色彩存在,所以說不是每個人各自為戰,做好了交出去就不管了,而是說如果遇到困難,很多人會補位。就是說可依賴,一方面要求大家每個人的能力都很強,另外一方面,就是有一個可依賴的職業精神。

  本土公司很多民營企業老闆做起來的時候,他們都嘗試找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進去就水土不服走掉,後來就是不要職業經理人,哪怕進來的話,一定要改造成非職業經理人,大部分目前的中國公司是這樣的文化,對於百度來說,我們非常強調的內容是一個職業精神。這方面,我們經管學院也做過一個研究項目,我們瞭解,李老師做了一個項目,叫士文化,中國古代的士,就是說自己有自己的一套標準,有自己的原則,同時又很講道德的環境。

  有了使命或者是目標,有了文化,還缺什麼呢?

  第三點,是流程和制度,這一點在公司早期的時候,可能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就是說人少,每天都可以直接跟每一個人進行對話,這個時候沒有流程制度是沒有關係的,有事情嚷嚷一聲就可以了,但是當公司做大以後,就不能靠嚷嚷了,就是說兩百人以後,可能不是每個人都認識,現在可能絕大多數人,都是他們認識我,我不認識他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公司要仍然保持高效率,就需要第三個因素,就是流程和制度。

  從沒有流程制度到有流程,有好的流程和好的制度,怎麼做?第一個,遇到新問題首先看別人怎麼辦的,就是對於這個公司來說可能是新的,但是抽像出來看,其實那個公司已經一百年了,也碰到過類似的問題,他們解決的流程制度是什麼,所以這是一個做法。第二,當遇到新問題的時候,第一次解決,我們很可能是不設流程制度,因為沒有,那麼解決之後馬上要總結,總結的新問題就是有沒有普遍性,是不是未來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如果是的話,好,我們需要有一個流程,就是在公司成長過程中,就是一步一步有了流程,流程的作用不是幹活干慢一點,相反地是為了幹活更快,因為知道怎麼做一件事情,不用太多的琢磨和思考以及討論。所以在制定流程過程中,上次做事情出現一個問題,就在流程裡加一個關卡,就是每次都加一個,發現流程很長,非常的影響效率,大家就說,這樣的流程不出事,我說這樣不行,流程的作用,就是做事情更有效率,如果說過一段時間發現流程阻礙了高效的執行,我們就要想辦法簡化流程。所以做好一個企業,要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使命,強大的文化,還要有流程制度,公司的流程是世界級的,使得做事情更高效。

  想想這十幾年以來,我自己生命當中,經常說的就是認準了就去做,不跟風,不動搖,同時對自己要有清晰的判斷,一個人應該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同時也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這樣的話,做成的概率會很大。因為只有擅長的事情,才能做得比別人好,只有這個事情是自己喜歡的,才有可能在碰到強大的對手的時候,仍然要堅持,在遇到極其困難條件情況下,仍然不會放棄,在有非常大的誘惑的條件下,仍然會堅持,就是跟自己喜歡非常有關係,我經常也說,一個人要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要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所以今天簡單跟大家講一點心得體會,剩下的時間可以提問,謝謝!

  提問: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關於企業的CSR,就是現在快速發展的企業,總會遇到一些問題,包括2008年的三氯氰胺事件,還有最近雙匯火腿腸的事件,我也知道您非常注重CSR,非常積極的參與公益事業,尤其我知道後天您要跟蓋茨先生見面,有一個公益的活動,我想問一下,您怎麼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和企業發展之間的關係?

  李彥宏:CSR是叫做企業社會責任。這方面跟我剛剛講的使命是很有關係的,就是說百度的使命不是賺最多的錢,不是有最高的收入,不是成為這個行業的第一名,不是這些東西,是讓人們最便捷的獲取信息,找到所求,是從公司成立到今天一直沒有變的,為了實現使命,我們需要做很多事情,其中包括賺錢,包括技術上的投入,引入員工,包括企業社會責任,公益方面做一些事情,跟我們使命相吻合的事情我們都會做。但是讓人們最便捷的獲取信息,這一件事情本身就是百度最大的企業社會責任。

  有些信息可能永遠沒有任何商業價值,對百度來說是一個成本,但是我們仍然會去做,比如說我們有盲人的搜索,我們有專門為老年人開發的搜索,這些東西將來永遠不會有什麼賺錢的希望,但是我們認為是人們需要的,是人們能夠最便捷的獲取信息,找到所求。從捐贈來說,前一段捐給我家鄉一個項目,就是讓他們去建一個全程的免費的WIFI網絡,這樣到一個商店、理髮店也好,都可以免費的無線上網,這樣的項目在我們看來,是能夠讓人們最便捷獲取信息的,這些事情我們都會做,這是一個實現企業理想的途徑之一。所以一個企業的發展,不是說賺的錢最多,那這個企業就發展的越好,而是說,離自己的理想越近,最大限度實現了使命,才是這個企業發展的最好以及越好。

  提問: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百度定位社會發展的定位,SNS上的戰略?第二個是比較生活化的問題,請問十多年來您怎麼保持身材的?

  李彥宏:百度的SNS戰略,我是這樣看的,整個互聯網發展是有一條主線的,本質上互聯網是一個新的媒體,國內就是講SNS比較多,美國就是大概一年前,主要講SNS,現在注意一點的話,美國越來越多講的就是社會化媒體,百度本質上也是一個媒體,我上市的時候,為了跟美國人說清楚百度,百度就是一個基於技術的媒體公司。媒體公司最根本的在爭奪什麼?爭奪所謂的媒體時間,就是用戶在網站上到底花多少時間。

  這一點前段時間接受採訪的時候,我說我們最終爭奪的是媒體時間,只要是我們做的事情,是能夠獲得更多的消費者或者用戶的媒體時間的,我們就會去做,這就是為什麼,Google一開始一直在講一個什麼事兒,我們存在的理由就是讓我們的用戶盡快地離開Google這個網站,百度從來沒有說過這個話,因為我們覺得,大家在做的事情是要獲得媒體時間,我們才有貼吧、知道這一系列的內容出來。那麼SNS或者社會化媒體,是不是只有Facebook一個模式可以成功,答案顯然不是,在美國只有這一個形式,在中國其實有很多形式,微博就是這種形式、QZONE的形式、騰訊朋友形式,百度現在相當有幾個非常受歡迎的應用,貼吧、知道,都是社會化的應用。

  我們現在正在底層構建一個通行的社會化平台,這樣的話,用戶到了百度之後,在任何一個產品,任何一個應用之間自由切換,未來會有更多的媒體時間花在百度上,同時我們也使得我們的用戶能夠更加便捷獲取信息和掌握所求,這一點上來說,百度所處的位置,其實比Google在美國所處的位置要好很多。

  關於身材的問題,是因為壓力一直很大,所以胖不起來,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去擔心,每天睡的時間也很少,就是自然變成這樣,沒有刻意。

  提問:百度和Google在發展方向中,可能有一些不太一樣的地方,包括我看Google在移動互聯網非常厲害,包括操作系統;百度有很多內容,框計算,對下一步移動互聯網的佈局有什麼想法。

  李彥宏:我也是剛才提到了,Google公司甚至想做操作系統,對於百度公司來說有一個不同的判斷,我們認為未來的操作系統會越來越不重要,什麼重要呢?是構建在操作系統上的這套服務很重要。比如說安卓的電話很多,在中國現在越來越多,但是大多數安卓電話默認的搜索變成百度了,因為我們跟手機廠商談,在中國,百度可以給你分更多的錢,就是來合作,下一步操作系統並不是那麼重要,操作系統之上的服務越來越重要,百度不僅有網頁檢索,還有貼吧知道一系列用戶非常喜歡的服務。

  未來不管百度做不做操作系統,我們認為未來整個IT產業的重心會從操作系統轉到互聯網服務這一段,我們跟一些硬件廠商接觸了,就是iPad剛出來的時候,我們接觸他們的時候,這個東西很酷,你們為什麼不做,他們不敢做,為什麼?是因為沒有服務,我製造出來的只是一個設備,但是沒有服務,必須游服務才能賣的出去,而不是這個電腦很輕,就買的,就是能用才會買,從這一點上來看,我們考慮問題的出發點,用戶需要什麼,用戶需要簡單的、好用的服務,框計算就是這樣的理念。用戶不需要再學習,想幹什麼,通過語音的方式輸入也可以,自然就明白可以幹什麼,就是可以回饋,一個簡單的搜索方法就可以做各種各樣的事情。

  現在已經實現了很多了,現在在百度網頁檢索結果有63%的部分是有框計算結果的,框計算聽起來比較抽像,但是舉一些例子,大家就清楚了。現在在百度框裡搜索62英吋,馬上會知道等於多少厘米,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搜索,但是我們知道,或者我們猜測用戶輸入這個東西的時候,想要幹什麼,輸入路況,馬上會出來實時的路況,不需要再到另外一個網站上去了。所以越來越多的內容被集成到搜索框裡,對於用戶來說,覺得好用,就會用的習慣,這是我們對於未來發展方向的判斷,最早始於2008年。

  2008年有一個事情導致了這個判斷,就是奧運會,我們根據過去提供服務的經驗,奧運會最強的應用,就是今天有哪一個中國運動員獲得金牌,今天整個中國隊獲得多少塊金牌,總體金牌榜排第幾位,讓用戶輸入各種各樣的關鍵詞,查到一個網站,點擊到其他的鏈接網站查的話,這個是不方便的,我們通過新的技術就可以很快地讓他們知道,我們需要一套新的技術,新的構架來承載,有確定的答案的時候,我們就會給出答案,我們叫做阿拉丁,就是自己產品人員,把數據收集起來放進去,後來講這個想法的時候,我說應該要開放,所有擁有數據的人,可以提交數據給百度,我們就可以很好地滿足我們用戶很多非內容文化的需求,比如數據的需求及天氣、路況信息等化學,都是有確定性的答案,就是數據及可以直接給他們。

  中國有越來越多的人,掌握越來越多確定性的信息,而百度在中國是具有絕對領先地位的數據信息,當他們需要把信息傳遞出去,第一時間想到把這個數據提交給百度,現在有各種各樣的數據都提交給百度。所以開放數據平台,就是後來框計算的子集,一旦做起來以後,2008年的時候,我說,這是釘在Google棺材上最後一顆釘,這個釘起來了,Google在中國永遠沒有機會了,因為不會有人把數據提交給他們。

  2009年我們正式提出來框計算,當時的概念就是開放數據平台,2010我們增加了開放應用平台,除了數據以外,還有很多應用,玩遊戲、計算保險金額等各種各樣的應用,也可以直接從百度中直接提供。今年還會推一個新的東西,只不過現在不能說,整體給用戶的感覺,什麼事兒在這兒都可以幹。

經典短文大全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