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蕉根的功效,美人蕉根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美人蕉根的功效,美人蕉根的作用,美人蕉根的副作用

美人蕉根
(《南寧市藥物誌》)

【異名】觀音姜(《南寧市藥物誌》),小芭蕉頭(《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美人蕉科植物美人蕉的根莖。

【植物形態】美人蕉(《楓窗小牘》),又名:蘭蕉(《農圃六書》),水蕉(《生草藥性備要》),蓮蕉(《台灣府志》),曇華(《藥圃回春》),紅蕉、虎頭蕉、鳳尾花、白芭蕉。
多年生草本,高可達1米,綠色無毛,全株被蠟質白粉。具塊狀根莖。地上枝叢生。單葉互生,葉大,具有鞘的葉柄;下部葉片較為長大,卵狀長圓形,長10~30厘米,先端尖,基部闊楔形至圓形,全緣或微波狀。總狀花序,花單生或成對,每花具1苞片,長約1;2厘米;萼片3,長1厘米,綠白色或先端帶紅色;花冠通常紅色,管長約1厘米,裂片3,披針形,長約3厘米;退化雄蕊3,鮮紅色,長約4厘米,唇瓣全緣,發育雄蕊花藥與花絲相接處彎曲;子房下位,3室,花柱1,長捧狀,扁。蒴果卵狀長圓形,綠色,具柔軟刺狀物,長約2.5厘米。花期6月(江蘇)或全年(廣州)。
全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

本植物的花(美人蕉花)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全年可采,挖得後去淨莖葉,曬乾或鮮用。

【性味】苦,寒。

1《生草藥性備要》:"味澀,性寒。"

2《南寧市藥物誌》:"甘辛,微澀,有小毒。"

3《四川中藥志》:"性寒,味苦澀,無毒。"

【功用主治】治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久痢,咯血,血崩,白帶,月經不調,瘡毒癰腫。

1《生草藥性備要》:"退熱毒,敷大瘡,又利小水。"

2《南寧市藥物誌》:"收斂,驅痰。治久痢,咯血,神經病。"

3《四川中藥志》:"補腎虛。治血崩,白帶,月經不調,癰毒初起紅腫疼痛。"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搗敷。

【選方】1治紅崩:小芭蕉頭、映山紅。燉雞服。

2治紅崩,白帶,虛火牙痛:小芭蕉頭、糯米。燉雞服。

3治白帶:小芭蕉頭、小過路黃。燉雞服。(1方以下出《四川中藥志》)

4治小兒肚脹發燒:小芭蕉頭花葉、過路黃各等分。生搗絨,炒熱,包肚子。(《重慶草藥》)

【臨床應用】治療急性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取美人蕉鮮根2~4兩(最大量不超過半斤),水煎1次,早晚分服,20天為一療程。服藥時忌吃魚蝦、辛辣和葷菜、葷油。初步觀察63例,治癒58例,好轉3例,未癒2例。治癒時間在20天左右的有34例,30天左右的有18例,最長45~47天,有6例。此外,亦有用美人蕉與苛草根、鐵馬鞭製成合劑,治療100例,治癒92例,基本治癒8例。
中草藥大全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