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桕子的功效,烏桕子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烏桕子的功效,烏桕子的作用,烏桕子的副作用

烏桕子
(《本草拾遺》)

【異名】烏茶子(《天寶本草》)。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烏桕的種子。植物形態詳"烏桕木根皮"條。

【性味】甘,涼,有毒。

1《日華子本草》:"涼,無毒。"

2《綱目》:"甘,涼,無毒。"

3《天寶本草》:"有大毒。"

【功用主治】殺蟲,利水,通便。治疥瘡,濕疹,皮膚皸裂,水腫。便秘。

1《本草拾遺》:"桕油,服一合,令人下利,去陰下水氣。炒子作湯亦可。"

2《綱目》:"桕油,塗一切腫毒瘡疥。"

3《天寶本草》:"通腸利便。治大便秘結,水腫病,寒火結胸。"

【用法與用量】外用:搾油塗、搗爛敷擦或煎水洗。內服:煎湯,1~2錢。

【選方】1治膿瘡疥瘡:桕油二兩,水銀二錢,樟腦五錢,同研,不見星乃止,以溫湯洗淨瘡,以藥填入。(《唐瑤經驗方》)

2治濕疹:烏桕種子(鮮)杵爛,包於紗布內,擦患處。(《閩東本草》)

3治竹木刺入肉:烏桕種子合冷飯粒搗爛敷患處,刺即逐漸浮出。(《泉州本草》)

4治手足皸裂:烏桕子煎水洗。(江西《草藥手冊》)
中草藥大全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