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一部《西遊記》,洋洋灑灑寫了整整一百回,其中乾貨不過二字:「取經」。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眨眼間就會在大唐與雷音寺溜個來回。即便是沙僧、八戒,雖笨點兒,也能騰雲駕霧,日行千里,讓他們去,也可以「談笑凱歌還」。可是到頭來,非要唐僧前往不可,便把事情弄得曲曲折折,受盡九九八十一難,歷時一十七載,且取回來的還是一部「殘經」。
唐僧這人,有沒有本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這位「領導」一到,徒弟們除了要為他配備一匹白馬,還要干「挑子」、「前馬」、「警衛」之類的活兒,而且只能追隨左右,靠著兩片腳底板兒,一步一步往前蹭。
還因為有了唐僧,就招引來了妖魔鬼怪垂涎三尺,它們耍花招設詭汁,爭吃唐僧肉。為了保護唐僧,徒兒們出生入死,浴血奮戰。流血負傷倒也無妨,只要傷得其所,「領導」心裡明白,就值;可是,唐僧不辨笑丑,不識人妖,且自以為是。你打了真妖,非但無功,反而有罪,他念起緊箍咒,疼得你遍地打滾,還要把你趕回老家去……
我轉念一想,這事也怨不得唐僧,他就這水平,就那麼不濟,沒轍、主要責任恐怕還在如來、觀音身上——用人不當,或者是有意用人不當,以增添艱難險阻和劫數,更顯事業的偉大。他們這麼做,當然有他們的道理:其一,唐僧這人可靠,辦事穩當,不會招惹是非,還能忠實執行領導意圖,不會另搞一套;其二,唐僧與如來之關係非比尋常,唐僧前世名「金禪子」,乃如來之二弟子,只因他不聽說法才貶真靈,轉世東土——畢竟是如來的老部下、老關係,取經之事,一旦成功,便修成正果,得道成仙,此等好處怎能讓那刁鑽猴兒、呆傻的老豬、愚笨的沙僧白白拾得?其三,對不安分的猴兒,放心不下,怕他再闖出什麼亂子,於是既要利用他的本事,又要拿緊箍咒管束他,讓唐僧負責監督執行,確保萬無一失。如此,徒弟露了臉,師父也有功;唐僧有了功,如來也就獲得了識才有眼、教徒有方,指揮有力的名聲,因而也就能和這個故事…樣流芳百世了。
當然,話又說回來,《西遊記》是不能沒有唐僧的,有了唐僧才有「戲」嘛。可我總是希望在生活舞台上少有點「唐僧戲」,少點讓唐僧唱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