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題記:我坐在琵卓河畔,哭泣。傳說,所有掉進這條河的東西,不管是落葉、蟲屍或鳥羽,都化成了石頭,累積成河床。假如我能將我的心撕成碎片,投入湍急的流水之中。那麼,我的痛苦和渴望就能了結,而我,終能將一切遺忘…… 這是第二次看《似水年華》。 熟悉的旋律,熟悉的畫面,熟悉的話語,一年前的回憶,感覺又通通那麼強烈地浮現在眼前,不可抑制。安靜,溫暖,伴隨著昏暗的燈光,每週六的深夜,在完成那一大堆關係著高考的作業後,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裡,靜靜地融化自己。 英是個獨特的女子,當她走下黑色的小車,踏在烏鎮冰涼的小巷上時,就注定了一場刻骨的迷茫。現代與古樸的撞擊,心靈交匯的震撼。陽光照耀,映射出夾雜在空氣中塵土,打在書院的屋子裡。英抽出了那本厚厚的不知道有多少年歷史的書,就這樣,四目相對。忘卻,空白,顫動!她抽出的不是書,而是一段永恆的愛戀。一個永遠不會重複去一個地方的英,卻莫名地打破了自己的生活。第二次到烏鎮——橋頭,白色衣服的文和黑色衣服的英,遇見了。緣分嗎?長長的巷子,文拉起她的手,在時間與空間中奔跑,希望能沖脫一切,沖脫那隔著的山與水。第三次,在那間二傻說住著經常搬走人的房子的走廊,回頭,微笑,心跳不止。「我知道你會來的。」「我知道你知道。」一個瞬間,一個眼神,一個呼吸,一個堅定,一個忘卻。一段糾扯不清的感情,是愛還是習慣,還是習慣的愛?十幾年的習慣,瞬間產生的愛,你選擇什麼?世界上有很多事情都是在你沒有準備好的時候開始,而在你準備好的時候卻結束了。 台北的婚紗店裡,英換上芙送給她的婚紗。芙問:「一個女人什麼時候最幸福?」「不知道。」「是當她穿上婚紗的時候,心裡最愛的男人就站在她的近旁。」 ……終於,還是選擇了。也許是兩年後吧,當文和英再次相見,都已經明白。在台北,有那個堅實的雄,會為她在黃昏前拉好窗簾,打開燈:會讓她每次旅行回家時看到一束白色的花:會為她忍著眼淚切洋蔥。包容,習慣,依賴,眷戀。在烏鎮,有每天偷吃酒釀的默默,有永遠奔跑著的默默,有對著復讀機說「文哥,我喜歡你」的默默,有醉倒哭倒在台階上的默默,有執著著等待答案的默默。等等等等……等什麼?沒有人能說得上。齊叔等了一輩子,在書院的門口期待。也許,等到後面,連自己要等什麼都忘了,只是一種習慣。有時候,就是還活在過去,不願醒來。因為過去的美好能夠支撐一輩子。勁說是女人讓男人學會成長。英和默默也說:愛上一個男人,是會讓女人成長的,可是,讓彼此成長的兩個人卻往往不能在一起。等到一切變得太沉重/無奈選擇了放棄/看年華似水流/彷彿生命也跟著流走。似水年華,年華似水。有些東西只能用來回憶,只能是一種證明,對逝去的青春的回憶,對曾經的愛情的證明。沉醉在黃昏裡,水鄉。逢緣雙橋,愛情之塔,藍印花布,姑嫂餅,還有那牆壁石版上的刻子,一切的一切都是那麼的完美,就像那句:黃昏是一天之中最美的時候,是白天與黑夜短暫的交替,那種令人迷戀而又絕望的美。令人陶醉。 一個個破碎的片段,在我腦海中不斷地閃現。那繞人心扉的旋律一遍遍地在腦海中響起。黃磊說,看過《似水年華》的人,年紀小一點的會幻想,有一點年紀的就開始回憶。總以為自己會幻想很多,對那刻骨銘心的愛情。可是現在發現,自己是在回憶。回憶一年前的許多,人和事。是自己老了嗎?我對自己說,是因為經歷,因為選擇,因為放棄,所以在長大。這一年,是我成長最快的一年。換了個地方,從一個南方小城來到這個中庸的城市。依然是在昏暗的燈光下看《似水年華》,依然是在卸下一天的忙碌之後靜靜享受。可是,心境卻不能用「依然」來形容。但是,我會永遠記得那一年,第一次看《似水年華》,我花了整整5個月的時間看這部只有23集的電視劇。我經歷了很多,學會了很多。一年後的今天,我在一個美麗的校園,等待著櫻花的綻放。靜靜地生活。 不會忘記那句美麗的話:情書一定要寄,一定要郵票,要郵戳,要放進郵筒的瞬間。還有聶魯達的詩:當華美的葉片落盡,生命的脈絡才歷歷可見。我們曾醉在水鄉,任年華似水。清晰如一盞燈,單純如一扇門。在我的記憶深處,日子就像牆角那一張蛛網在烏鎮晃晃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