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方泡酒配方,泡酒藥材配方酒方
- 香豉酒方
- 香豉酒方——(腳氣) (《外台秘要》) 【配方】香豉一鬥。 【製法】上升以酒三斗,浸三日。 【主治】療腳氣。 【用法】取飲任性多少,利即減之,不利任性,其中用橘
- 小芥子酒方
- 小芥子酒方——(哮喘) (《外台秘要》) 【配方】小芥子(搗碎)一升。 【製法】以絹袋盛,好酒二升浸之七日。 【主治】療氣喘。 【用法】空腹溫服三合,日二服,漸
- 芎酒方(二)
- 芎 酒方(二)——(口眼?斜) (《聖濟總錄》) 【配方】芎、羌活(去蘆頭)、莽草、細辛(去苗葉)、甘草(炙剉)各一兩,黑豆(炒)二合。 【製法】上六味,粗搗篩
- 雄黑豆酒方
- 雄黑豆酒方——(背強口噤) (《太平聖惠方》) 【配方】雄黑豆(小緊者是)三合,雞龔白二合。 【製法】上諸藥,先炒豆聲欲絕,入雞龔白同炒令黃,投酒五升,後去滓
- 痃癖不能食酒方
- 痃癖不能食酒方——(痃癖) 痃癖系古病名,見《外台秘要》,是臍腹部或脅肋部患有癖塊的泛稱。病因飲食不節,脾胃受傷,寒痰結聚,氣血凝滯所致,除癖塊脹痛外,常伴
- 茵芋浸酒方(一)
- 茵芋浸酒方(一)——(痺證) (《聖濟總錄》) 【配方】茵芋(去粗莖)、萆、蜀椒(去目並閉口炒出汗)、狗脊(去毛)、桂(去粗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
- 茵芋酒方(二)
- 茵芋酒方(二)——(癩病) (《太平聖惠方》) 【配方】茵芋一兩,烏頭(炮裂去皮臍)一兩,天雄(炮裂去皮臍)一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川椒(去目及閉口者
- 欲蛇龜酒方
- 欲蛇龜酒方——(跌打損傷) (《太平聖惠方》) 【配方】欲蛇龜一枚,糯米(蒸作釀飯)五斤(升),好酒二。 【製法】上藥細剉龜,釀飯,同入酒甕中,牢封一七日後服
- 愈風酒方
- 愈風酒方——(風疾諸病) (《隨息居飲食譜》) 【配方】陳海蛇(漂淨拭乾,晾極燥)十二兩,井黑大豆、嫩桑枝、松針(杵爛)各四兩,陳酒七斤。 【製法】封浸,煮三
- 皂莢酒方(二)
- 皂莢酒方(二)——(水腫臌脹) (《普濟方》) 【配方】皂莢(剝去筋皮炙令黃, )三升。 【製法】酒一斗漬入石器煮令沸。 【主治】治水腫入腹苦滿急,妨害飲食。
- 皂莢乳香酒方
- 皂莢乳香酒方——(癰疽、瘡瘍、發背) (《聖濟總錄》) 【配方】皂莢刺(大者)一枚,乳香一塊,如雞頭實大。 【製法】皂莢剉製作十餘片,用乳香銀石器內炒令煙起,
- 蜘蛛浸酒方
- 蜘蛛浸酒方——(瘰癘) 本病是發生於頸部淋巴結的慢性感染疾患。因其結核纍纍若貫珠之狀,故名瘰疬。欲稱「疬子頸」或「老鼠瘡」。起病多緩,初起結核如豆,皮色不變
- 枳殼浸酒方(二)
- 枳殼浸酒方(二)——(風癮疹) 風癮疹又稱「隱疹」、「風瘙癮疹」、「風 」。即現代醫學的蕁麻疹。多因內蘊濕熱,復感風寒,鬱於皮腠而發,或因對某些物質過敏所致
- 枳殼浸酒方(一)
- 枳殼浸酒方(一)——(口眼?斜) (《太平聖惠方》 【配方】枳殼(刮去上面青末)三斤。 【製法】上以微火炒去濕氣,以酒二斗浸之,其藥瓶常令近火,微煖,令藥味得
- 枳殼酒方
- 枳殼酒方——(赤游風) 赤游風又名「游風」、「赤游丹」。多因脾肺燥熱,或表氣不固,風邪襲於腠理,風熱壅滯,營衛失調所致。滯於血分則發赤色,名赤游風或赤游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