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使用說明:中草藥大全收集整理自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鴨腳板草
鴨腳板草 (《分類草藥性》) 【異名】辣子草、野芹菜(《分類草藥性》)。 【來源】為毛莨科植物揚子毛茛的全草。 【植物形態】揚子毛茛 多年生草本,遍體被白色或淡黃色
鴨腳木根
鴨腳木根 (《南寧市藥物誌》)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鵝掌柴的根,植物形態詳"鴨腳木皮"條。 【採集】全年可采,洗淨,切片,曬乾。 【性味】淡平,微苦。 【功用主治】
鴨腳木皮
鴨腳木皮 (《嶺南採藥錄》) 【異名】西加皮(《陸川本草》),鴨腳皮(《嶺南草藥志》)。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鵝掌柴的根皮及樹皮。 【植物形態】鵝掌柴,又名:鴨腳樹(
鴨腳木葉
鴨腳木葉 (《嶺南採藥錄》) 【來源】為五加科植物鵝掌柴的葉,植物形態詳"鴨腳木皮"條。 【採集】夏、秋采
鴨卵
鴨卵 (《本草經集注》) 【異名】鴨子(孟詵),鴨蛋(《醫鈔類編》)。 【來源】為鴨科動物家鴨的蛋,動物形態詳"白鴨肉"條。 【化學成分】每100克含水分70克,蛋白質13克
鴨舌草
鴨舌草 (《植物名實圖考》) 【異名】鴨兒嘴(《植物名實圖考》),鴨仔菜、鴨兒菜(《南寧市藥物誌》),香頭草、豬耳菜、鴨嘴菜、馬皮瓜(《江蘇藥材志》),肥豬草(江西《
鴨舌頭
鴨舌頭 (《貴州草藥》) 【異名】瓜皮草(《種子植物名稱·補編》),鴨舌草、鴨舌子(《貴陽民間藥草》),水充草(《貴州草藥》)。 【來源】為澤瀉科植物矮慈姑的全草。
鴨頭
鴨頭 (《別錄》) 【來源】為鴨科動物家鴨的頭,動物形態詳"白鴨肉"條。 【功用主治】《別錄》:"煮服,治水腫,通利小便。" 【選方】治陽水暴腫,面赤,煩躁,喘急,
鴨涎
鴨涎 (《綱目》) 【來源】為鴨科動物家鴨的唾涎。動物形態詳"白鴨肉"條。 【採集】以生薑少許,塞鴨口中,將鴨倒懸,其涎即下。 【功用主治】1《海上方》:"治小兒痓
鴨血
鴨血 (《本草經集注》) 【來源】為鴨科動物家鴨的血,動物形態詳"白鴨肉"條。 【性味】鹹,寒。 1《綱目》:"鹹,冷,無毒。" 2《本草正》:"味鹹,微涼。" 3《醫
鴨皂樹根
鴨皂樹根 (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 【異名】絨祖刺(福建晉江《中草藥手冊》),洋梅花刺根(《雲南經濟植物》)。 【來源】為豆科植物鴨皂樹的根,植物形態詳"鴨皂樹皮"
鴨皂樹皮
鴨皂樹皮 (《中國藥植圖鑒》) 【來源】為豆科植物鴨皂樹的樹皮。 【植物形態】鴨皂樹,又名:莉球花、楹樹、牛角花、消息花、番蘇木、金合歡、荊球花。 有刺灌木或小
鴨跖草
鴨跖草 (《本草拾遺》) 【異名】雞舌草、鼻斫草、碧竹子(《本草拾遺》),碧竹草(《本草圖經》),青耳環花、碧蟾蜍、竹葉草(《竹譜詳錄》),耳環草(《世醫得效方》),
鴨肫衣
鴨肫衣 (《綱目》) 【異名】鴨肫內皮(《本草求原》),鴨肫皮(《藥材資料彙編》),鴨內金(《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 【來源】為鴨科動物家鴨的砂囊的角質內壁。動物形
鴨嘴黃
鴨嘴黃 (《福建中草藥》) 【異名】調經草(《福建中草藥》),田蛭草、魚尾草(《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為玄參科植物旱田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旱田草 一年生草本
牙疳藥
牙疳藥 (《南寧市藥物誌》) 【異名】節節花(《南寧市藥物誌》),對坐葉、酒藥草、野雞草(《雲南中草藥》),葉上繡球、小繡球(《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為茜草
牙癰草
牙癰草 (福建) 【異名】破布草、破布粘、大號瘧草、一條龍、母一條根、半邊龍。 【來源】為紫草種植物披針葉琉璃草的全草。 【植物形態】披針葉琉璃草 二年生直立草本
崖花子
崖花子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異名】海金子(《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接骨丹、粘子柴、野黃梔、山枝木(金華《常用中草藥單力驗方選編》),山海桐(《浙江民間常用草
崖松
崖松 (《陝西中草藥》) 【異名】小鵝兒腸。 【來源】為景天科植物細葉景天的帶根全草。 【植物形態】細葉景天 一年生草本,全體無毛,具鬚根。莖單生或叢生,高5~30
崖棕根
崖棕根 (《本草圖經》) 【來源】為莎草科植物崖棕的根。 【植物形態】崖棕,又名:寬葉薹草。 多年生草本。根莖叢生,橫走;莖側生,高達30厘米,扁而平滑,具偽節,
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中草藥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常用中藥大全,中藥名大全,中藥大全黃芪,中藥大全及功效,婦科中藥大全,泡腳用的中草藥,壯陽的中草藥,中草藥價格,中草藥功效查詢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