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硃砂膏3
硃砂膏3 【來源】《中醫外科學》。 【組成】銀朱150克硃砂30克官粉300克麻油300毫升 【用法】前三味研細末,先將銀朱、硃砂入油內,煎熬至滴水成珠,再入官粉攪勻收膏
硃砂紅丸子
硃砂紅丸子 【來源】《御藥院方》卷十。 【組成】硃砂(研細)白朮白蘞白附子吳白芷白殭蠶木香各15克白及白茯苓密佗僧各4.5克鐘乳粉60克 【用法】上為細末,用阿膠15克
硃砂黃連丸
硃砂黃連丸 【來源】《普濟方》卷一七六引《醫方集成》。 【組成】硃砂30克(另研)宜連60克生地黃90克 【用法】上藥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燈心、棗湯下
硃砂煎
硃砂煎 【來源】《秘傳眼科龍木論》卷三。 【組成】龍腦0.3克乳香0.6克硃砂15克細辛白芷黃連秦皮各30克 【用法】上為末,以水浸泡一晝夜,去滓取汁,加蜜150毫升煎之
硃砂涼膈丸1
硃砂涼膈丸1 【來源】《內外傷辨》卷中。 【組成】黃連山梔子各30克人參茯苓各15克硃砂9克(別研)腦子1.5克(別研) 【用法】上為細末,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朱
硃砂涼膈丸2
硃砂涼膈丸2 【來源】《活人心統》卷一。 【組成】川黃連黃柏黃芩大黃天花粉滑石薄荷各等分 【用法】上藥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硃砂為衣。每服50丸。 【主治】三焦
硃砂散
硃砂散 【來源】《普濟方》卷三八八引《醫方妙
硃砂丸1
硃砂丸1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四十九。 【組成】硃砂30克(細研,水飛過)肉桂30克(去皺皮,為末)巴豆20粒(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禹餘糧30克(燒,醋淬三遍,細
硃砂丸2
硃砂丸2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五。 【組成】硃砂15克(細研,水飛過)牛黃7.5克(細研)麝香15克(細研)天麻15克天南星15克(炮裂)干蠍15克(微炒)白附子15克(炮裂)
硃砂丸3
硃砂丸3 【來源】《楊氏家藏方》卷十二。 【組成】硫黃30克白礬15克雄黃15克麝香3克(別研)穿山甲30克(新瓦上炙令黃赤色)甘草15克(炙)肥皂1枚(去子,焙)蝸牛7枚(炙,去
硃砂消痰飲
硃砂消痰飲 【來源】《古今醫統》卷五十。 【組成】牛膽南星15克硃砂7.5克(另研)麝香0.6克(另研) 【用法】上藥為末。臨臥薑湯調下3克。 【主治】痰迷心竅,驚悸怔忡。
朱衣滾痰丸
朱衣滾痰丸 【來源】《醫宗金鑒》卷五十一。 【組成】礞石(鍛)30克沉香15克黃芩21克大黃30克 【用法】上為細末,水泛為丸,硃砂為衣。用量據年齡大小而定,白滾水化服
茱連丸
茱連丸 【來源】《活幼口議》卷二十。 【組成】土黃連(去須)吳茱萸各30克陳皮15克(去白) 【用法】上藥為末,水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20丸,米飲送下。 【主治】
茱萸內消丸
茱萸內消丸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八。 【組成】山茱萸(搗,去校,取肉微炒)桔梗(水浸一伏時,濾出,慢火炒干為度)白蒺藜(炒,去刺)川烏(炮,去皮、臍)肉桂
茱萸湯
茱萸湯 【來源】《備急千金要方》卷七引蘇長史方。 【異名】木瓜湯(《醫心方》卷八)、木瓜茱萸湯(《普濟方》卷二四四)。 【組成】吳茱萸6克木瓜(切)12克 【用法】上二
珠寶散
珠寶散 【來源】《瘍科心得集》卷下。 【組成】珍珠0.9克西黃0.3克鉛粉1.5克密陀僧3克熟石膏3克冰片0.3克大黃9克寒水石9克人中黃0.9克 【用法】共為極細末,用雞子清
珠粉散1
珠粉散1 【來源】《古今醫鑒》卷十五。 【組成】輕粉0.3克珠粉0.6克天竺黃1.8克 【用法】上藥為細末。先用槐條煎湯,洗淨患處後,將藥搽上。 【功用】攻毒,生
珠粉散2
珠粉散2 【來源】《顧氏醫徑》卷六。 【組成】真珠母(即大石蚌)1個爐甘石90克石膏90克陳年蠶絲繭30克赤石脂90克血竭9克粉口兒茶30克 【用法】研為細末。摻於患處。 【
珠蛤散
珠蛤散 【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熟石膏62克鍛蛤粉31克黃柏15克冰片少許 【用法】共研為細末。麻油調敷。 【功用】清熱燥濕。 【主治】濕疹,皮炎,燒
珠黃粉
珠黃粉 【來源】《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珍珠粉30克牛黃30克琥珀45克石決明(鍛)45克龍齒(鍛)45克硃砂24克滑石45克 【用法】共研為細粉,過羅,瓶裝。成人每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