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柳枝膏
柳枝膏 【來源】《普濟方》卷四○七。 【組成】垂柳枝150刻苦參60克黃芩30克 【用法】上銼為粗末。每用30克,以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濾去滓,碾人好墨半匙頭,拌
柳枝湯
柳枝湯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四。 【組成】柳枝1握(切)地骨皮細辛防風(去蘆頭)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蔓荊子各30克鹽15克生地黃200克(切) 【用法】上藥細
六安煎
六安煎 【來源】《景岳全書》卷五十一。 【組成】陳皮4.5克半夏6~9克茯苓6克甘草3克杏仁3克(去皮、尖,切)白芥子1.5~2.1克(老年氣弱者不用) 【用法】用水220毫升,
六成湯
六成湯 【來源】《溫疫論》卷一。 【組成】當歸4.5克白芍3克地黃15克天門冬3克肉蓯蓉9克麥門冬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溫疫愈後,陰虧血虛,大便數日不行,別無
六合定中丸
六合定中丸 【來源】《醫方易簡》卷四。 【組成】蘇葉藿香葉香茹各120克木香(另研)30克赤茯苓60克生甘草30克木瓜60克檀香(另研)30克羌活60克枳殼75克厚樸(薑汁制)45克
六合湯
六合湯 【來源】《易簡方》。 【組成】當歸生地川芎芍葯莪術官桂各等分 【用法】上藥哎咀。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熱服。 【功用】養血祛瘀。 【主
六和湯
六和湯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二。 【組成】縮砂仁半夏(湯,炮七次)杏仁(去皮、尖)人參甘草(炙)各30克赤茯苓 【用法】上銼。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薑3
六軍丸
六軍丸 【來源】《外科正宗》卷二。 【組成】蜈蚣(去頭、足)蟬衣全蠍殭蠶(炒,去絲)夜明砂穿山甲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末,神曲糊為丸,粟米大,硃砂為衣。每服0.9克
六君子湯
六君子湯 【來源】《世醫得效方》卷五。 【組成】人參(去蘆)甘草(炙)白茯苓(去皮)白朮(去蘆)陳皮半夏各等分 【用法】上銼散。每服9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不
六磨湯
六磨湯 【來源】《世醫得效方》卷六。 【組成】大檳榔沉香木香烏藥大黃枳殼各等分 【用法】上六味,各用水磨取汁75毫升,和勻,溫服。 【主治】氣洩腹急,大便秘澀。
六磨飲
六磨飲 【來源】《證治要訣類方》卷二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枳殼檳榔烏藥人參木香沉香 【用法】上用粗碗磨水服。 【主治】氣虛上逆,遂成痞塞而疼者。
六磨飲子
六磨飲子 【來源】《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上沉香3克尖檳榔3克小枳實3克廣木香3克台烏藥3克生錦紋3克(各用原支) 【用法】用開水各磨汁2匙。仍和開水1湯碗服。
六氣湯
六氣湯 【來源】《聖濟總錄》卷五十五。 【組成】白朮高良姜(銼)桂(去粗皮)陳皮(湯浸,去白,焙)茴香子(炒)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上六味,粗搗篩。每次9克,用水150
六神丹
六神丹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十。 【組成】丁香木香肉蔻(去殼)各15克(上三味用面裹,同入慢火灰中煨令面熟,取出放冷)訶子(煨,去核)使君子仁各15克蘆薈(研
六神全蠍丸
六神全蠍丸 【來源】《洞天奧旨》卷十五。 【組成】全蠍90克(焙乾,去足、鉤)白朮(炒)90克半夏30克白芍120克茯苓120克炙甘草15克 【用法】共為細末,核桃肉搗為丸,綠
六神散
六神散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八。 【組成】人參白茯苓干山藥白朮白扁豆甘草(炙)各等分 【用法】上藥為末。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大棗1個,生薑2片,煎
六神湯
六神湯 【來源】《永類鈐方》卷十三。 【組成】蓮房干葛枇杷葉甘草瓜蔞根黃耆各等分 【用法】哎咀。每服12克,用水300毫升,水煎,空腹時服。 【功用】補氣生津。 【
六神丸1
六神丸1 【來源】《醫方類聚》卷二五四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木香(濕紙裹煨)黃連(去須)神曲(炒)川楝子肉蕪荑麥櫱(炒)各等分 【用法】上為細末,豶豬膽蒸熱
六神丸2
六神丸2 【來源】《雷允上誦芬堂方》。 【組成】珍珠粉犀牛黃麝香各4.5克雄黃蟾酥冰片各3克 【用法】各研細末,用酒化蟾酥,與前藥末調勻為丸,如芥子大,百草霜為衣
六神粥
六神粥 【來源】《惠直堂經驗方》卷一。 【組成】芡實肉1.5千克米仁(炒)粟米(炒)白糯米(炒)各1.5千克蓮肉(去皮、心,炒)500克山藥(炒)500克茯苓120克 【用法】共為末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