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

使用說明:此藥方來源於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

珍奇散
珍奇散 【來源】《丹台玉案》卷六。 【組成】珍珠爐甘石(鍛)紫草茸各9克麝香枯礬各0.6克 【用法】上為細末。吹入耳內。 【主治】耳瘡並耳內流膿。
珍珠八寶丹
珍珠八寶丹 【來源】《飼鶴亭集方》。 【組成】珍珠象皮冰片乳香沒藥雞內金各9克生龍骨赤石脂各60克血竭輕粉各12克鉛粉30克辰砂6克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摻患處。
珍珠粉丸1
珍珠粉丸1 【來源】《內經拾遺方論》卷一。 【組成】珍珠90克蛤粉黃柏(新瓦上炒赤)各500克 【用法】上為末,水泛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0丸,空腹肘用酒送下。 【主
珍珠粉丸2
珍珠粉丸2 【來源】《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下。 【組成】黃柏500克(放新瓦上燒令通赤)真蛤粉500克 【用法】上為細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丸,空腹時用酒送
珍珠龍腦生肌散
珍珠龍腦生肌散 【來源】《仁術便覽》卷四。 【組成】降真香15克(用香油滾七次)兒茶15克牙末6克枯礬0,6克珍珠0.6克龍腦0.6克 【用法】上藥俱為極細末,瓷罐收貯,黃
珍珠散1
珍珠散1 【來源】《外科正宗》卷三。 【異名】月白珍珠散(《外科大成》卷一)。 【組成】青虹花1.5克(如無,用頭刀靛花代之,但不及缸花)珍珠3克(入豆腐內煮數滾,研至
珍珠散2
珍珠散2 【來源】《張氏醫通》卷十五。 【異名】珍珠十寶散(《外科方外奇方》卷二》。 【組成】爐甘石(銀罐內固濟,鍛過,水飛。預將黃連30克,當歸15克,用河水煎汁
珍珠散3
珍珠散3 【來源】《醫學心悟》卷四。 【組成】珍珠4.5克瑪垴4.5克琥珀4.5克珊瑚4.5克(上四味俱用豆腐煮過再研)硼砂1.5克熊膽1.5克(用筍殼盛,烘乾,為末)龍腦1.2克麝
珍珠天麻丸
珍珠天麻丸 【來源】《普濟方》卷三七○。 【組成】天南星(炮)天麻白附子(炮)各3克膩粉1.5克巴霜0.3克蕪荑(炮炒)全蠍滑石各4.5克 【用法】上藥為末,水煮麵糊為丸,如
珍珠丸1
珍珠丸1 【來源】《宜明論方》卷十四。 【組成】巴豆霜6克膩粉6克滑石6克天南星4.5克蠍梢24個續隨子24個粉霜4.5克 【用法】上藥研令極細,以糯米粥為丸,如黃米大。小
珍珠丸2
珍珠丸2 【來源】《雜病源流犀燭》卷六。 【組成】珍珠麝香各10克熟地當歸各45克棗仁人參柏子仁各30克犀角茯神沉香各15克冰片3克虎睛1對 【用法】上藥研末,煉蜜為丸
真功丹
真功丹 【來源】《重樓玉鑰》捲上。 【組成】大冰片0.3克真熊膽3克(陰乾,臨用乳細末)爐甘石3克(用羌活煎湯,鍛七次,飛去腳,曬乾用)硼砂3克牙消0.6克 【用法】共乳
真金散
真金散 【來源】《補要袖珍小兒方論》卷二。 【組成】黃連(去須)黃柏當歸(去蘆)赤芍葯各3克杏仁(去皮、尖)1.5克 【用法】上藥銼碎,用乳汁浸一宿,曬乾,研為極細末。
真君妙貼散
真君妙貼散 【來源】《仙傳外科集驗方》。 【組成】通明硫黃90克蕎麥粉6克 【用法】上藥研末,以井花水調和稀稠得所,捏作餅子曬乾,或焙乾收之。如有惡瘡,再用研碎
真武湯
真武湯 【來源】《傷寒論》。 【組成】茯苓9克芍葯9克白朮6克生薑(切)9克附子5克(炮) 【用法】上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溫服100毫升,日三服。
真應散
真應散 【來源】《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三。 【組成】白石英120克(通明者,以生絹袋盛,用雄豬肚一個,入藥在內,線縫定,煮熟取藥出,再換豬肚1個,如前法煮,三煮
真珠散1
真珠散1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三。 【組成】真珠末15克水精15克琥珀末15克硃砂30克馬牙消15克龍腦7.5克 【用法】上藥同研如粉。每以銅箸,取少許點眼。 【主
真珠散2
真珠散2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三十七。 【組成】真珠白礬(燒為灰)桂心各30克木通15克(銼) 【用法】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次1.5克,綿裹納鼻中,一日換三次。 【主治
真珠散3
真珠散3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 【組成】瓜蔞根末琥珀真珠粉寒水石(鍛,醋淬,研)鐵粉硃砂(研,飛)甘草末(生)川大黃牙消(枯,研)各等分 【用法】上藥各
真珠散4
真珠散4 【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七。 【組成】真珠末丹砂(研)各22克貝齒5枚(灰火中燒,為末)乾薑末22克 【用法】上四味,合研勻細,用熟絹帛羅三遍,每仰臥點少許
中藥藥方大全,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

中藥藥方大全(www.shahaizi.com)提供:中醫藥方查詢,民間中醫藥方,中醫藥方精選,中醫經典藥方,中藥經典藥方,中醫藥方劑,止咳中醫藥方,漢唐中醫藥方大全,胃病中醫藥方,療痘痘的中藥藥方,中藥藥方必答,調經中藥藥方等內容。

所謂中草藥,是中醫所使用的獨特藥物,也是中醫區別於其他醫學的重要標誌。中國人民對中草藥的探索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相傳,神農嘗百草,首創醫藥,神農被尊為藥皇。

中藥主要由植物藥(根、莖、葉、果)、動物藥(內臟、皮、骨、器官等)和礦物藥組成。因植物藥占中藥的大多數,所以中藥也稱中草藥。

目前,各地使用的中藥已達5000種左右,把各種藥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劑,更是數不勝數。經過幾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門獨立的科學——本草學。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