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短文大全 - 吳冠中經典語錄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

吳冠中經典語錄

 藝術大師吳冠中先生於2010年6月25日深夜在北京醫院因病逝世,享年91歲。吳冠中是20世紀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也是著名教育家,為中國繪畫的傳承、發展、創新作出了巨大貢獻。他不斷探索東西方繪畫,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作理念。

  吳冠中(1919—2010),20世紀現代中國繪畫的代表畫家之一;吳冠中終生致力於油畫民族化及中國畫現代化之探索,堅韌不拔地實踐著“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代化”的創作理念,形成了鮮明的藝術特色;他執著地守望著“在祖國、在故鄉、在家園、在自己心底”的真切情感,表達了民族和大眾的審美需求,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化品格;國內外已出版畫集約40餘種,文集10餘種;曾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中文名: 吳冠中 外文名: 荼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宜興 出生日期: 1919年 逝世日期: 2010年6月25日 職業: 畫家 畢業院校: 巴黎國立高級美術學校 主要成就: 法國文藝最高勳位 代表作品: 《長江三峽》,《魯迅的故鄉》,《春雪》,《長城》

 

 

吳冠中經典語錄

1、畫家走到藝術家的很少,大部分是畫匠,可以發表作品,為了名利,忙於生存,已經不做學問了,像大家那樣下苦工夫的人越來越少。

 

  2、整個社會都浮躁,刊物、報紙、書籍,打開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畫廊濟濟,展覽密集,與其說這是文化繁榮,不如說是為爭飯碗而標新立異,嘩眾唬人,與有感而發的藝術創作之樸素心靈不可同日而語。

 

  3、藝術發自心靈與靈感,心靈與靈感無處買賣,藝術家本無職業。

筆墨等於零

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這話怎麼理解呢?兩個層次:一,構成畫面,其道多矣,點、線、塊、面都是造型手段,黑、白、五彩,渲染無窮氣氛,孤立的色無所謂優劣,品評孤立的筆墨同樣是沒有意義的。二,筆墨只是奴才,它絕對奴役於作者思想情緒的表達,情思在發展,作為奴才的筆墨手法永遠跟著變換形態。所以,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價值等於零。

“我對美術教育很失望”

美盲不等於文盲,前者是審美缺陷,過去在農民院子寫生,我常常會拿一幅並不好的作品給他們看,他們會說畫得像,我再拿出一幅畫得滿意的作品給他們看,他們則說“美”。從這裡我知道,儘管他們沒有文化,但是他們不是美盲,相反很多文化程度很高的,卻是知識越豐富越是美盲。

“別讓孩子太早學美術”

我不讓我的孩子學畫畫,因為我不希望孩子真正成才了,像凡高那樣變得瘋瘋癲癲,我也勸很多家長不要讓孩子一開始就學美術,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孩子天生就是畫家,其實沒有那麼多藝術家。

“一個魯迅抵二百個齊白石”

  吳冠中:我說過這話,我現在還這麼認為。一個魯迅的社會功能抵得過二百、三百個齊白石。齊白石可以沒有,多一個少一個也無所謂,但是魯迅不一樣,我是單從社會功能上說的,他們的影響不一樣。齊白石畫得很好,我也很喜歡,但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需要魯迅。少一個魯迅,中國的脊樑要軟得多。

 

人生哲理

  一個情字了得年輕的我,拋棄浙江大學的工程學習,寧願降班,轉入了杭州藝專。從家庭的貧窮著眼,從我學習成績的

 

優異著眼,從謀生就業的嚴峻著眼,所有的親友都竭力反對我這荒誕之舉。我當然也顧慮自己的前程,但不幸而著魔,是神,是妖,她從此控制了我的生命,直至耄耋之年的今天。

 

  歲月流逝,留了回憶。一切的付出與坎坷都從創造中獲得了解脫與回報:戀情被覺察的滿足。戀情無邊,發現真實與創造美,永遠是誘惑科學家和藝術家忘我的動力。別人稱頌他們的使命感,這使命感其實是感情的噴發或爆炸。

 

  學藝之始,我崇拜古今中外的名家與名作,盲目的。歲月久了,識見廣了,漸漸有了自己的識別力:名家不等於傑出者,名畫未必是傑出之作。人死了,哪怕你皇親國戚,唯作品是溝通古今中外的文脈。偽造了大量的廢物欺世,後人統統以垃圾處理。我分析自己對名家與名作看法的轉化因由,要害問題是著意於其情之真偽及情之素質,而對技法的精緻或怪異已不再動心。情之傳遞是藝術的本質,一個情字了得。藝術的失落同步於感情的失落,我不信感情的終於消亡。

 

  我寫過一篇千字文,筆墨等於零: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文中主要談創作規律,筆墨的發展無限,永遠隨思想感情之異而呈新形態。筆墨屬技巧,技巧乃思想感情之奴僕,被奴役之技有時卻成為創新之旗。石濤謂無法之法乃為至法,明確反對以古人筆墨程式束縛了自家藝術,其實他早先提出了筆墨等於零的理念。知識分子的天職是推翻成見,而成見之被推翻當緣於新實踐、新成果的顯現,歷史上已多明鑒。

 

  我生長於江南,浪跡天涯,從未在上海展示過自己的作品,感謝上海美術館創造了這次展出機會。在此,我情我愫,一目瞭然。雖無法與所有的讀者握手,但我估計所有讀者都觸摸到了我的心臟,是冷是暖,雖感受各異,作者總是欣慰的,謹表謝忱。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sk_3.php?id=4586&s=2156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