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經典短文大全 - 周國平經典語錄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

周國平經典語錄

大智慧者必謙和,大善者必寬容,大驕傲者往往謙遜平和.有巨大成就感的人,周國平經典語錄

、必定也有包容萬物,寬待眾

生的胸懷.小智者咄咄逼人,小善者斤斤計較,小驕傲才露出不可一世的傲慢臉相.

幽默是受傷的心靈發出的健康機智寬容的微笑.有超脫才有幽默.

最深刻的幽默是一顆受了致命傷的心靈發出的微笑.

自嘲就是居高臨下地看待自己的弱點.

自嘲混合了優越感和無奈感.

自嘲使自嘲者居於自己之上.

聰明者嘲笑自己的失誤.

在較量中,情緒激動的一方必居於劣勢.

種種強烈的情緒,憤怒或痛苦的姿態,如果沒有觀眾在場,其中有多少能堅持下去.

一個人只要不討厭自己,是不該怕無聊的.不讀別的書,正好仔細讀自己的靈魂這本書.

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就無嚴肅可言.

平庸就是最大的不嚴肅.

最高的嚴肅往往貌似玩世不恭,在嬉笑中做成別人嚴肅認真地做的事,這是最高的智慧.

給人最大快樂的是人,給人最大痛苦的也是人..

智慧無國籍.全人類共同創造了各民族歷史上的優秀文化遺產.

優秀靈魂的自愛其實源於對人類精神的泛愛.

每一個問題至少有兩個相反的答案.

〞邦無道〞時,能逃就逃,逃不了則少說話為好,會裝傻則更妙.

懷疑來自過分認真.

譭謗的根源是懶惰和嫉妒.因為懶惰自己不能優秀;因為嫉妒而怕別人優秀.

未完成是人生的常態,也是一種積極的心態.

一切偉大的作品在本質上是永遠未完成的.

最動人心魄的愛情似乎都沒有圓滿的結局,愛情也是因未完成而成其完美的.

“像一個有死者那樣去看待事物,把每一天都作為最後一天度過”——奧斯留

 疾病會使人變得更人性一些,更輕功利,也更重人情。對愛和友誼的體味更細膩。

有尊嚴地正視死亡是人生最後的一項光榮。

每個人對於別人來說都是一個秘密。“不需要注視別人的臉和探視別人的心靈”相愛的人也只是“在黑暗中並肩行走”。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並互相感受到這種努力,互相鼓勵。

一個把自己的價值完全寄托於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並無價值。

表白是理解的死亡證書。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逾越的最後界限(包括愛情、親情、友情等)。

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對方獨處的權利。

對於一個高尚的心來說,莫大的屈辱是嫉妒別人。這種情緒向他暴露了一個他不願承認的事實——他自卑了。

嫉賢妒能的實質是嫉名妒利。超脫者因其恬淡於名利而遠離了嫉妒——既不妒人,也不招妒。萬一被妒也不在乎。如果在乎,說明還是太牽掛名利。

適世是出世者的入世法。懷著大化的超脫心境享受人生。(凡間仙、世間佛)

兩種人最自信:無所不知者和一無所知者。

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點。

沒有一個人性的弱點是我所不能原諒的,但有的是出於同情,有的是出於鄙夷。

凡是被信任和寬容毀壞的,猜疑和苛求也決計挽救不了,那就讓該毀掉的毀掉吧。

健康的全部價值是使我們愉快地享受人生。其最主要的享受方式就是做我們真正喜歡做的事。

唯一的大事是把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做好,順應自己的天性。一心把自己喜歡做的事做得盡善盡美,他在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園。

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區分不在職業而在心靈。

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萬有皆逝,惟有精神永存。

信仰是對人生根本目標的確信。

一個不能融入現代潮流的人是一個落伍者,一個無所堅守的人是一個隨波逐流者。

比成功更寶貴的是追求本身。能被失敗阻止的追求是軟弱的,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淺薄的,它顯示了深度的有限。

一個不曾用自己的腳在路上踩下腳印的人,不會找到一條真正屬於自己的路。

在這個沒有上帝的世界上,誰敢說自己已經貫通一切歧路和絕境,因而不再困惑,也不再需要尋找了?我將永遠困惑,也永遠尋找。困惑是我的誠實,尋找是我的勇敢。

肖伯納: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

周國平: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創造;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我們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們最不瞭解的。

可以沒有愛情,但如果沒有對愛情的憧憬,哪裡還有青春?可以沒有理解,但如果沒有對理解的理解的期待,哪裡還有創造?可以沒有所等的一切,但如果沒有等待,哪裡還有人生?

人生唯一有把握不會落空的等待是那必然到來的死亡。但是,人們都似乎忘了這一點而等著別的什麼,甚至死到臨頭仍執迷不悟。我對這種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滿意。

在神話時代,神替人解釋一切,安排一切。神話衰落,哲學興起,人要自己來解釋和安排一切了,他幾乎在躊躇滿志的同時發現了自己力不從心。面對動物或動物般生活著的芸芸眾生,覺醒的智慧感覺到一種神性的快樂。面對宇宙,它卻意識到了自己的局限,不得不承受由神性不足造成的痛苦。人失去了神,自己卻並不能成為一個神,或者用愛默生的話說,只是一個破敗中的神。

西來者人一再強調,智慧不是知識,不是博學。在博學的人,他所擁有的也只是對於有限和暫時事物的知識,而智慧確是要把握無限和永恆。由於人本身的局限,這個目標永遠不可能真正達到。

儘管人的智慧有其局限,愛智慧卻並不因此就屬於徒勞。智慧的果實似乎是否定性的:理論上——“我知道我一無所知”;實踐上——“我需要我一無所需”。然而,達到了這個境界,在謙虛和淡泊的哲人胸中,智慧的痛苦和快樂業已消融為了一種和諧的寧靜了。

浩渺宇宙間,任何一個生靈的降生都是偶然的,離去卻是必然的;一個生靈與另一個生靈的相遇總是千載一瞬,分別確實萬劫不復。說到底,誰和誰不同是這空空世界裡的天涯淪落人?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sk_3.php?id=5012&s=2501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