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世界之最 - 世界走出塔克拉瑪干的第一個女人

使用說明:請輸入查詢關鍵詞,例如:世界走出塔克拉瑪干的第一個女人

世界走出塔克拉瑪干的第一個女人

又有人徒步穿越了新疆「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不同的是,這次徒步穿越的是位女性,而且是位年齡已到52歲的女性。她在超越人類生存環境極限的歷險中,經歷過在極限中對自身條件和能力的挑戰,她要比男性比青壯年付出得更多。這位不平凡的女性是意大利職業探險家,名字叫卡拉·佩羅蒂。

塔克拉瑪干處於塔里木盆地中部,東西長約1000公里,南北寬約400公里,面積達32.4萬平方公里,在世界上號稱第二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不知吸引過多少探險家,也不知掩埋過多少探險家的屍骨。在新疆維吾爾族語裡,塔克拉瑪干就是「進得去出不來!」,也正因此,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探險家們才一往情深地一次次與它親暱。

探險家有探險家的信念、性格和風骨。1998年10月26日下午,卡拉·佩羅蒂身背裝有帳篷、睡袋、燃氣爐、小鍋、水瓶、照相機、攝像機等25件物品重約20多公斤的背包,在和田以北120公里處向塔克拉瑪干進發了。她走了24天,行程600公里,於同年11月18日的下午2點走出了塔克拉瑪干,在沙漠北端的阿克蘇與親人會合,完成了塔克拉瑪幹探險的壯舉。在塔克拉瑪干她遭遇了什麼?是怎樣戰勝困難走出這死亡之海的?也許,只有卡拉·佩羅蒂的日記才能真切而詳盡地回答這些問題。她每天都記日記,在每天走出大約七八個小時,站下腳,搭起帳篷,生堆火,晾曬濕了的衣服之後。她記的日記有兩種,一種是客觀觀察到的技術日記,另一種是心情和感受,分別記在兩個日記本上。卡拉在穿越塔克拉瑪干之前,有兩年的時間都在做這次探險的準備,包括向贊助商申請,包括技術準備,包括身體適應訓練。臨行前卡拉還於4月到新疆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專門考察了塔克拉瑪干,瞭解了那裡的氣候、地貌等自然情況。

卡拉是令人感佩、令人欽敬的。探險就是探險,在荒無人跡的大沙漠裡,她要經受高溫與驟寒的巨大溫差的考驗,要經受非常人所能承受的疲累,要戰勝沙暴,要忍受乾渴———即便有淨水藥片,有丈夫和支援小組帶駱駝提前放置的水桶,那總得找到水源和水桶才行。至於24天中沒有人交流、相伴的孤獨,有著10年職業探險經歷的她已經習慣了,孤獨對於她也許是一種享受,在沒有生命的地方,她充分地感受到自由和做為生命體的力量。

卡拉也許不是惟一走進塔克拉瑪干的女性,但她實實在在是第一個徒步、單人、無後援穿越過塔克拉瑪干的女性。這次探險,她不是為沙漠,而是為灌木人,為童年的夢來的。沙漠探險把驕傲給了她,也把從容和自信給了她。當她真正獨自、徒步、無後援地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時,她已經不怎麼覺得什麼是值得恐懼的,她適應了沙漠,沙漠也接納了她。

卡拉從新疆來到了北京,住在一家五星級的豪華大飯店裡,時有電視台和報社的記者採訪,但未必都能見得到她。她很忙。她不是拒絕和排斥都市生活的人,她不是為了躲避都市的喧鬧和繁華才去尋找沙漠中的孤寂的。

卡拉是要不停地走下去的,她下一個目標是澳大利亞的大沙漠。世界各個洲的著名大沙漠,她都要留下自己的足跡。但澳大利亞沙漠探險之行,絕不會是在今年,估計也不會是在明年,她不會把探險活動的密度安排得那麼緊。都市生活仍是卡拉生活的一部分。在這裡,是否有不同社會環境、社會習俗,不同社會環境社會習俗中的價值觀念在起作用呢?探險也應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種時尚,那時我們才有卡拉,而不是始終不被理解的劉雨田。是社會習俗給劉雨田布上了英雄的色彩,他是先驅者。當代社會需要的是整個社會的探險精神。探險精神應該成為整個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本文地址:http://www.shahaizi.com/wenzhang_top_3.php?id=1638&s=1228955763

贊助商鏈接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