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維森納(伊本·西拿)是一千多年前生活在中東的著名醫學家,同時也是一位哲學家、自然科學家和文學家。據說,有一次國王的寵侄得了重病,宮內御醫使盡了渾身解數也不見起色,於是只好求助於醫道高明的阿維森納。
阿維森納來到王侄的病榻前,按住病人的手,一摸脈就提出要一個熟悉京城情況的人來當助手。在城裡還果真找到這麼一位。來人遵囑開始依次說全城的大街小巷。在說到某一地名時,阿維森納覺察到病人的脈有力地搏動了一下,他吩咐說:"現在挨個說出這條街上每個居民的姓名。"在長長的一串人名中提到一個姑娘的名字時,王侄的脈搏又加快了。阿維森納自信地診斷說:"這個年輕人相思成疾,最好的藥莫過於讓他同所愛的姑娘結婚,否則,他會因過於抑鬱悲傷而不久於人世。
國王此時已別無選擇,當即擇定了婚期。說也奇怪,重病的王侄聽了這一喜訊很快就康復了。對於阿維森納的這一"絕招",王宮裡的御醫個個佩服得五體投地。
這大概是愛情治病的最早案例。如果說,這一傳說有某種不可信的成分,那麼白朗寧夫人由癱瘓到重新站起便是愛情治病的有力證實。
19世紀,英國女詩人伊麗莎白·巴萊特,在15歲那年不慎騎馬跌傷,動彈不得,整日像冬眠的睡鼠一樣蟄居室內。這時年輕英俊的白朗寧來到她的身邊,用火熱的愛情打開了她心靈昏暗的窗口。從春到夏每日採集最好的玫瑰花送到詩人床前,用一句句滾燙的語言慰藉詩人的心靈。花的芬芳、人的情戀、愛的熱烈,產生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竟讓癱瘓多年的女詩人站了起來。
愛情治病的這些讓人難以置信的實例早已引起心理學家和醫學家們的關注。近幾十年來,利用愛情防病保健已成為醫學實踐的重要課題。前不久,英國倫敦大學做了一項調查,把一個系的女職工以家庭幸福和睦與愛情遇到挫折障礙為標準,劃分成兩個觀察組,結果發現前者患病甚少,後者經常感冒者居多。以色列醫療機構也對一萬名男性在五年內的健康做了調查,發現患喉癌的病人有個共同特點,就是妻子對他們缺乏溫情。目前國外和國內某些醫院,在產婦分娩的過程中准其愛人在旁陪伴,從而使產婦減少心理上的恐懼感和孤獨感,讓小寶寶順利來到人間。
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真摯的感情和愛撫可以治病呢?心理學家和醫學家們普遍認為,夫妻恩愛首先是雙方思想感情上的和諧,在心理活動上的一種相互補充。湖上泛舟、月下漫步、山盟海誓、醉入花叢,這些愛的體驗構成一種和諧的健康心理,兩情繾綣的幸福和同居相愛的歡樂使這種心理轉化為生理上的效應,這樣有利於大腦皮層功能的生理協調,從而使體內分泌出有益的激素、酶、乙酰膽鹼等物質,這些物質能把體內血液運行和神經細胞的興奮程度調節到最佳狀態,不但有益於人體健康,而且能創造出目前醫學所無能為力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