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氣象,是用什麼煉成的?

經典短文,勵志小短文,短文摘抄,短文網,小短文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盛世氣象,是用什麼煉成的?

感謝子軾的整理和編輯。文章比較長,分2篇。

 

盛世通常是這樣的:百姓不會因言獲罪,讀書人有出路而不用靠拼爹,貪官少,百姓富足而不崇洋媚外,民風淳樸而不奸詐等。當代中國具備這些嗎?

前言:回望“盛世”,正視今天的中國

在盛世中,精神、文化、思想、觀念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政治、經濟。漢唐盛世,這種軟實力的影響登峰造極,輻射日本、韓國、越南、泰國等周邊國家,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中華文化圈。至今,海外華人聚集的地方還被稱為唐人街。今天,也有人把改革開放之後的中國概括為“盛世”。但對於一些在城市裡長大、不太瞭解中國底層社會的人來說,僅憑“電視屏幕裡的世界”去想像中國,並把這些看作是“現實世界”,進而認為未來的世紀將是“中國的世紀”,這樣的“盛世幻覺”,是會妨礙我們正視問題的。

中國令人注目的如果只有經濟的狂飆、科技產品的升級、基礎設施的發達和完善,而沒有思想、文化、觀念的進步,那麼,中國的國力越強,“中國威脅論”的聲音只會越大。因為世界看到的只有硬邦邦的、目的不明的“肌肉”,很難從內心認可中國,更多只會把中國視為一個“淘金地”,而不是朋友,甚至可能當成一種“威脅”。

事實上,我們自己也無時無刻不處在各種問題當中,地震、泥石流中的無力與無助,礦難、毒食品中的無奈與麻木,都說明所謂的“盛世” 底下,有著諸多的災難和苦難,有著巨大的貧富差距和社會不公,以及社會和體制的腐敗。所謂“大國崛起”可能還只是一個願望。

重讀歷史,盛世的遠影依然讓人神往。在歷史的旅途中,我們遺失了很多,踐踏了很多。歷史永遠是一面鏡子,面對它,重新作一番認知判斷,應當是大有裨益的。

一、盛世有什麼值得驕傲?

1、講信用成風氣:放歸的死囚沒有一個逃跑的

貞觀六年年末(公元632年),唐太宗李世民親自審查覆核案件。當太宗看到30多個死囚時,覺得很是可憐,就下了一道聖旨:把他們一律放回家,與家人團聚,一年之後的秋天來京城執行死刑。接著太宗又下了一道命令:把全國的死囚都放回去,來年都到京城,一起問斬。於是乎,全國390個死囚都回了家。

貞觀七年(公元633年),被放回去的全國390個死囚,沒有人帶領,也沒有人監督,都按時從全國各地返回長安,沒有一個逃跑或隱藏的。最後太宗將這些死囚們全都赦免了。

故事情節很簡單,但其中卻有太多的東西值得後人解讀與回味。這390人明知已被判死刑,為何有機會不逃走卻心甘情願回來受死?——囚徒如此,百姓可知。

太宗又為何將他們都赦免了呢?僅僅是出於憐憫嗎?這其中的緣由還要從唐太宗的仁德說起。太宗愛民如子,他曾說:“人死了不能再活,執法務必寬大簡約。”太宗規定,殺一個死囚,得向皇帝報告三次,而且,實行死刑之日,皇帝不能進酒肉,不能欣賞歌舞。因為酒能亂性,音樂能使人沉湎於情感中,不能進行理性思維,目的是在行刑前的最後一刻讓皇帝進行冷靜思考,以免錯殺無辜。而且太宗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真正地做到了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再加上太宗以農為本,減輕徭賦,使得百姓安居樂業,社會治安相當好,貞觀初有幾年,全國死囚犯還不足百人。

有這樣一位道德高尚、懂得以德治國的君主,才有了廉潔奉公的官員和講究規矩的百姓,這也就不難理解,唐初為何出現政治清明、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太平盛世了。

2、國民自由度高:百姓不會因言獲罪

唐朝,是中國史上文化、政治、經濟最發達的一朝,也是特殊的有言論自由的朝代。唐朝人雖然有不少文字上和語言上忌諱,但忌諱的範圍以私人之間為主,一般的,可以放言無忌。批評皇帝,拿皇帝的故事作詩作文,甚至講得很不堪,亦不會遭禍。

在楊貴妃生前,文人對她品評有之,對楊氏家族譏嘲也有之,到她在馬嵬驛遭難後,她的故事迅速地發展成為文學創作上的主題,並且隨著時間而更加深廣,漸漸,唐朝的文人把歌詠楊貴妃故事當作一種“考試”式的共題。白居易的《長恨歌》自然考得了古往今來的第一名。但在“長恨歌”出現之後,文人依然熱心於自這一個“共題”而孜孜不倦於“考試”,借此來練習和表達自己的史才,詩筆,議論,想像……

整個唐朝,有記載的只有一起文字獄。那是在唐高宗發動對高麗的一次戰爭前,有個叫元萬傾的詩人,寫了一首詩給高麗人打招呼:唐軍將要來犯,趕快備守鴨綠江天險。結果唐軍江邊而退。元萬頃此舉,實為叛國叛軍,罪不容恕。唐高宗卻沒有要他的腦袋來平息眾怒,只是把他充軍到嶺南了事。不久,居然又把他招回來,封給他一個著作郎的官職。武則天在唐代君主中大概是口碑最差的一位,但對文人同樣十分地灑脫大度,“唐初四傑”之一駱賓王,曾為反武則天勢力寫下義正詞嚴的討伐檄文,直斥武則天為“狐媚惑主”,武則天讀後卻只是“嘻笑”,不僅沒有加害駱賓王,乃至清剿“駱賓王反革命集團”,反而埋怨大臣,為什麼早沒能將駱賓王此等優秀的人才羅織到朝廷中來?!

3、史官能直書其事:不虛美不隱惡

太宗對監修國史房玄齡說:“前世史官所記,都不讓皇上看到,這是為什麼呢?”房玄齡答道:“史官不虛美,不隱惡,要是皇上看到了,必怒,所以不敢讓看。”太宗說:“我的心胸與前世不同。帝王想自觀國史,知前日之惡,為後來之戒。請你還是給我看一看好了。”

諫議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聖德,沒有過失,史官所記,自然盡善。陛下獨覽《起居》,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但是,若以此法傳示子孫,我擔心數代之後的君主心胸沒有您那麼寬闊,一定會飾非護短,忠實記錄的史官必不免刑誅。這樣的話,史官這個職業必然會變得希風順旨,全身遠害,悠悠千載,就沒有一句話可信了!所以當代君主不得看自己的歷史記錄的制度,就是為此。”--這話說得既委婉,又有原則。

太宗沒話可說了,但還是堅持要看。怎麼辦呢?於是,房玄齡便和給事中許敬宗等“刪為《高祖、今上實錄》,書成,上之”--顯然,這並非原始記錄,而是編輯整理成書。

太宗看到書中所記“六月四日事”--也就是他把太子建成、弟弟元吉殺死的玄武門之變,其中“語多微隱”,便對房玄齡說:“周公誅管、蔡以安周,季友鴆叔牙以存魯,朕之所為,亦類是耳。史官何諱焉!”當即命令“削去浮詞,直書其事。”

唐太宗這一聲歎息,實在是忠厚,但卻是盛世大唐一個有力的註腳。當唐人傳讀史書史,翻到最高領袖這一頁不光彩記錄時,他們的目光,驟然變得平靜安然——那是一個社會面對真相時特有的坦蕩與淡定。

4、讀書人有出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生逢盛世的唐人,尤其是年輕書生,都有一股奮發向上的強烈進取精神。民心向上,士皆欲奮發有為,“好語王霸大業”,豪氣干雲,砥礪志氣,不畏艱險辛勞。是這個時代最難得的精神。他們渴望為明主重用,在治國平天下中施展才華、建功立業。李白在《將進酒》詩中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在《南陵別兒童入京》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杜甫說:“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戰伐有功業,焉能守舊丘。”(《後出塞》)他欲使君王成為唐堯、虞舜那樣的聖賢,天下風俗淳樸。孟浩然自稱“晝夜常自強”,(《書懷貽京邑同好》)與二、三友人“俱懷鴻鵠志”。(《洗然弟竹亭》)高適的志向是:“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塞下曲》)他們意氣風發,充滿活力,自強不息;或參加科舉,力爭金榜題名,博得一官半職,有的雖皓首窮經,失意科場數十年,布衣而死,也不後悔;或投筆從戎,仗劍去國,不畏邊陲驚沙、風雪,雖馬革裹屍也在所不惜,以求封妻蔭子,衛國保家。萬千士子,勇於征戰四方,開疆拓土,高歌“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雲閣,若個書生萬戶侯”。總之,整個社會充滿昂揚向上、朝氣蓬勃的時代氛圍。

“學而優則仕”的遴選人才的標準,給各個階層的人們開拓了廣闊的前途。一個充滿理想的社會,也同時充滿了活力,展示了豐富多彩的生活內容。科舉制度衝破了士庶的階級界限。普通人也可以憑功名儕身政界,平步青雲。因而,這是一個奮發有為的時代,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 唯有這樣的時代,詩人才有“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四海為家的豁達心理。“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的宏大氣魄,“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的壯闊胸懷,可以“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盛唐時代人民意氣豪邁,英雄輩出。可以說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5、男兒多豪情:或自強或豪邁或灑脫

生逢煌煌盛世的唐朝男子,尤其是年輕書生,都有一股奮發向上的強烈進取精神。他們渴望為明主重用,在治國平天下中施展才華、建功立業。李白在《將進酒》詩中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在《南陵別兒童入京》說:“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杜甫說:“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戰伐有功業,焉能守舊丘。”(《後出塞》)他欲使君王成為唐堯、虞舜那樣的聖賢,天下風俗淳樸。孟浩然自稱“晝夜常自強”,(《書懷貽京邑同好》)與二、三友人“俱懷鴻鵠志”。(《洗然弟竹亭》)高適的志向是:“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畫圖麒麟閣,入朝明光宮。”(《塞下曲》)他們意氣風發,充滿活力,自強不息;或參加科舉,力爭金榜題名,博得一官半職,有的雖皓首窮經,失意科場數十年,布衣而死,也不後悔;或投筆從戎,仗劍去國,不畏邊陲驚沙、風雪,雖馬革裹屍也在所不惜,以求封妻蔭子,衛國保家。總之,整個社會充滿昂揚向上、朝氣蓬勃的時代氛圍。

唐詩唐朝男人性格的最美寫照,它有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的豪情萬丈,有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磅礡大氣,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壯志,有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的悲天憫人,有天子呼來不上船的灑脫,有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的豪邁...有太多太多的男人情懷。

6、女性自信自強:落落大方不失高雅風度

在開放的煌煌盛世,女性較少受封建禮教束縛,思想較為開放,行為較為自由。她們自信自強,已從初唐全身障蔽、面網垂頸的狀態中走出,靚裝露髻地出現在盛唐的人生舞台上,湧現出不少詩人、音樂家、舞蹈家、書法家和巧婦等,在中國婦女史上寫下了光彩奪目的一章。可以說,她們和男性共同創造了盛唐文明。

盛唐女性愛美,服飾講究,富有文化底蘊。頭髮挽成高髻、望仙、樂游、墮馬等數十種髮髻,並插入簪、梳、釵、搔頭、花卉和步搖等飾物。臉部化妝則有“額黃”、“黛眉”、“花鈿”、“點唇”等。耳垂墜子,頸繫項鏈,臂套手鐲,手戴指輪(戒指)。也有女性自恃其美而不修飾的,如楊貴妃三姊虢國夫人,不施妝粉,自炫美艷,常素面朝見天子。

盛唐女性的服裝,通常是由衫、帔和裙組合而成。衫是短上衣。帔是披在肩上的長巾。裙的色彩、款式頗多,有所謂七破裙、九破裙之類。石榴裙最流行,楊貴妃則獨愛黃裙。女性還喜好穿丈夫衣服靴衫、戎裝和胡服。最令人矚目的是,她們穿類似西方女性那樣袒胸露乳的服裝,在大庭廣眾中,落落大方地展示獨特的女性美,如《逢鄰女》:“日高鄰女笑相逢,慢束羅裙半露胸。”盛唐女性化妝和服飾的豐富多彩與超前,是盛唐經濟發達、生活富裕,情趣高雅、身心健康、珍重生命、樂觀向上的表現。

7、萬國來朝:國人不崇洋媚外,外國人無法喧賓奪主

李唐統治者實施的一項重要政策就是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和平相處,共同發展。朝廷的鴻臚寺等機構,專門掌管對外事宜,為來唐的外國使節提供食物、翻譯、醫療、喪葬、賜物、封官等優惠。對其他來唐者,朝廷和地方官吏也予以照顧。難以數計的外國使節、留學生、宗教徒、藝術家、科學家、商人和旅行者等,不畏茫茫沙磧或驚濤駭浪,潮水般地湧入大唐帝國,帶來了豐富多彩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這些具有濃郁異域風情的外來文明,深受盛唐人喜愛。《舊唐書·輿服志》說:開元年間以來,朝廷太常樂尚胡曲,貴人御饌,盡供胡食,士女皆竟衣胡服。由西域胡商出售的火烤、水蒸和油炸的各式胡餅,或酥脆可口,或熱氣騰騰,人人愛吃。波斯名酒三勒漿,由“貌如花”、“笑春風”的胡姬素手招客,並為客人跳胡舞助興,生意興隆。李白等詩人也樂往品酒賞舞,寫下了不少動人詩歌。最受盛唐人歡迎的胡舞,是出自中亞的旋轉如風的胡旋舞、騰躍飄逸的胡騰舞和雅妙馨香的柘枝舞。王維和岑參等詩人對高麗、天竺的音樂和歌舞懷有濃厚興趣。盛唐朝廷的十部樂中,就有外來的高麗、天竺、康國和安國四部樂。以虛帽、翻領、襟袖窄小、條紋褲和軟錦靴為特徵的胡服,是盛唐男女競穿的時髦款式。今存的盛唐墓壁畫、唐三彩俑、唐詩和文獻記載中,都有大量出土文物和文字數據可證。外來的小狗、馬、象、犀牛、豹、鷹和鸚鵡等動物,也備受唐人寵愛。如毛茸茸的小狗,是盛唐貴婦的寵物。楊貴妃有一條“康國小狗”,頗像今天的京巴狗。

貞觀王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王朝,外國人入境和中國人出境並沒有太嚴格的限制,即不擔心中國人出去後忘本忘祖;也不擔心外國人進來後喧賓奪主。僅這一點就說明貞觀王朝的高度自信,深信自己的國家是世界上最最文明富強的土地,不擔心外來文化把自己淹沒。

8、國民素質高:對外國人既不歧視也不奉迎

唐帝國是當時世界最為文明強盛的國家,首都長安是世界性的大都會,就像今天的美國紐約一樣。那時的唐帝國是世界各國仁人志士心目中的“陽光地帶”,各國的傑才俊士冒著生命危險也要往唐帝國跑。許多國家在長安駐有使者,萬國來朝,盛況空前。眾多的留學生在這裡習漢文、漢語、書法,學習中國的政治、歷史、哲學和天文、曆法、醫學。作為絲綢之路的始點長安,各國商旅雲集。絲路上駝鈴丁當,中國的造紙術、絲綢、瓷器、書籍、藥材等源源不斷地傳播或運到中亞、西亞、歐洲,西方的葡萄、苜蓿等通過絲路進入華夏。來自世界各國的外交使節,在看到唐帝國的高度繁榮和文明之後,自己的國家在他們心中和沒有開化的“原始森林”差不多,於是就不想回國,千方百計地要留下。中國高度發展的文化,使來到中國的各國人民,大多數以成中國人為榮。不僅首都長安,全國各地都有來自國外的“僑民”在當地定居,尤其是新興的商業城市,僅廣州一城的西洋僑民就有二十萬人以上。

貞觀王朝的國民素質很高,對外國僑民既不歧視也不奉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來主義”,一幅不卑不亢的大國民氣度和王者風範。外國人在中國就像中國人在自己家裡一樣,享有和中國人一樣的公民權力,不但可以發財致富,還可以從政當官。來自阿拉伯帝國和日本的僑民就有不少在中國擔任官職的,有的還擔任部長級高級官員。

唐帝國除了接受大批的外國移民外,還接收一批又一批的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先進文化,僅日本的官派的公費留學生就接收了七批,每批都有幾百人。民間自費留學生則遠遠超過此數。這些日本留學生學成歸國後,在日本進行了第一次現代化運動 --“大化改新”,也就是中國化運動,上至典章制度,下至服飾風俗,全部倣傚當時的貞觀王朝,使處於原始部落狀態的日本民族平空躍進了一千年。

9、國民獨立思考:敢於標新立異,不迷信權威

盛唐人既有遠大理想,又有腳踏實地的刻苦開拓創新精神。

最能體現這種精神的,莫過於文化中號稱最難的吟詩。因癡迷吟詩,王維走入醋罈,孟浩然眉毛盡落,崔顥苦吟體瘦。盛唐人開拓創新的成就的確輝煌:三千里嘉陵江山水畫一揮而就的吳道子,使山水畫為之一新。他突破北齊曹仲達“曹衣出水”畫風,新創“吳帶當風”風格,被譽為“畫聖”。與他同師習畫的楊惠之,自感不如,又不甘屈居其下,毅然改攻雕塑,終成一代泰斗。王維的破墨山水,韓干的馬,張萱的仕女,李白的“口吐天上文”,杜甫的“詩史”,孟浩然的田園山水詩,岑參豪放奇特的邊塞詩,顏真卿雄秀獨出的真書,李陽冰筆力遒勁的篆字,張旭醉後呼號疾走或以頭濡墨的狂草,僧懷素“天下稱獨步”的草書,李龜年的歌,李暮的笛聲等,都是不落前人窠臼,自成一家。

舞蹈藝術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在唐代也有了極大的創新和發展,達到了空前的繁榮。唐代舞蹈的創新,主要體現為更加注重主題意蘊的表達;更加注重豐富多彩的形式;更加注重新穎獨到的技巧;更加注重藝術風格的借鑒與融合,從而造就了唐代舞蹈藝術的輝煌。

正是這些群星璀璨的盛唐人,不迷信權威作品,不止於前人成就,敢於獨立思考,標新立異,才攀上了文化發展的眾多峰巔,為博大精深的大唐文化增添了絢麗的光彩。

10、民間生活有品位:不沉溺於聲色犬馬

標誌精神文明輝煌建樹的成果,是盛唐之世對中國古代社會和豐富文化的傑出貢獻。從詩歌,傳奇,繪畫,音樂,書法,雕塑,舞蹈到建築、旅遊,醫藥,宴飲,等等領域,以至於宗教,無不成績斐然,光彩奪目,星光燦爛。

這是一個民族整體向上,向著真善美共同努力營造的結果。只有那物質充裕,精神愉快,環境寬鬆,情緒坦然,個性自由,執著奉獻和創造得到社會的認可和嘉許,傳誦和回報的時代,才會擁有奮發有為的國民,雨後春筍般成長的人才,和不斷的成就。而在這種社會背景和風氣下,人們才能生活的滿足,輕鬆,樂觀,豁達,才會盡情享受生活,創造美。因此,因為物質豐富,心情恬淡,個性自由,唐人才會有豐腴的體態,並以豐腴為美。才會以閒適,恬靜的心態充分領略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枝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蹄”(杜甫《江畔尋花四絕句之一》)“人面桃花相映紅”(崔護《尋人不遇》),“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弘《寒食》)這些畫面,展現的是優遊性情的美的人,美的畫。只有真正的和諧社會,才會有這動人的畫面。

因為經濟繁榮,生活富裕,心情愉悅,環境輕鬆,唐代婦女才注重美,廣泛地使用各種化妝品,興起一次次“時世妝”;才會盡情地欣賞音樂,舞蹈,百戲雜耍,使世俗生活充滿了豐富多彩的內容,充滿了人生的樂趣。那種優遊,閒適的生活,不是醉生夢死,而是一種心靈的忘我境界,一種空前的解脫。

“新豐美酒斗十千,長安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繫馬垂楊高樓邊”(王維《少年行》之二)。“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孟浩然《過故人莊》。“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該是怎樣心情的寫照?

11、貪污很少:皇帝率先垂范,官員各安本分

中國官場的貪污病菌是無孔不入的,以至佔絕大多數的國人都認定貪污是人類社會的不治之症,只要是有“官”的地方就避免不了貪污。

貞觀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貪污很少的王朝,這也許是李世民最最值得稱導的政績。在李世民統治下的中國,皇帝率先垂范,官員一心為公,吏佐各安本份,濫用職權和貪污瀆職的現象降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點。

尢為可貴的是,李世民並沒有用殘酷的刑罰來檠告貪污,主要是以身示範和制定一套盡可能科學的政治體制來預防貪污。在一個精明自律的統治者面前,官吏貪污的動機很小,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

明王朝的朱元璋對貪污的處罰最為嚴酷,貪官一律處以剝皮的慘刑,可明王朝的貪官之多在歷史上仍屬罕見。可見防範貪污主要取決於一套科學修明的政治體制,光靠事後的打擊只能取效於一時,不能從根子上剷除貪污賴以滋生的社會土壤。

12、窮官常見:官員大多清貧而自律

唐太宗提倡節約,而唐朝的官員們居然照做了。

唐朝的戶部尚書戴胄,住房簡陋,連祭祀祖先的地方都沒有;尚書右僕射溫彥博家裡沒有正屋,死後只好把棺材停放在廂房裡。

唐朝的中央政府秘書長岑文本,家裡的住房矮小潮濕,連蚊帳都沒有。有人勸他置辦產業,他說:我本來就是一個平民百姓,靠著讀了幾天書,坐到今天的位子上,拿國家的薪水,我都擔心拿得太多了,還置辦什麼產業呢?

宰相魏征家業沒有正房。魏征有一次生病時,唐太宗正在建一座小殿。看到魏征住宅簡陋,太宗就把自己蓋小殿的材料,讓給魏征蓋了正房。

唐朝的君臣真夠寒酸的,但這份寒酸,成就了大唐盛世最恢弘的氣度。

13、百姓生活富足: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資治通鑒》有一段原文:“上與群臣論止盜,或請重法以禁之,上曬之,曰:“民之所以為盜者,由賦繁役重,官吏貪求,饑寒切身,故不暇顧廉恥耳。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選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餘,則自不為盜,安用重法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描寫的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時期的社會情況:皇上與群臣討論禁止盜賊。有人請求使用嚴酷的法律來制止。皇上微笑著說:“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盜賊,是由於賦稅太多,勞役、兵役太重,官吏們又貪得無厭,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這是切身的問題,所以也就顧不得廉恥了。我們應當去掉奢侈,節省開支,減輕徭役,少收賦稅,選拔和任用廉潔的官吏,使老百姓穿的吃的都有富餘,那麼,他們自然就不會去做盜賊了,何必要用嚴厲的刑法呢!”從這以後,過了幾年,天下太平,沒有人把別人掉在路上的東西拾了據為己有,大門可以不關,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

14、人生選擇多樣:不求功名也可逍遙自在

唐朝大詩人孟浩然生當盛唐,是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於趨承逢迎。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後世所傾慕。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裡,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王維曾畫他的像於郢州亭子裡,題曰:”浩然亭“後人因尊崇他,不願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為當地的名勝古跡。

生在“開元全盛日”的孟浩然,三番兩次朋友伸過援引的手來,都被拒絕,甚至最後和本州採訪使韓朝宗約好了一同入京,到頭還是喝得酩酊大醉,讓韓公等煩了,一賭氣獨自走了。正如當時許多有隱士傾向的讀書人,孟浩然原來是為隱居而隱居,為著一個浪漫的理想,為著對古人的一個神聖的默契而隱居。他這般的隱居,卻並不淒苦,反倒生活得頗為滋潤,李白稱讚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而不願“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雖也仕途不順,卻一生悠遊天下,亦能自得其樂,風流高雅。遠非後世被迫歸隱,或者入仕無門淪落街頭的窮困潦倒所能比擬。反觀當下的所謂“隱士”,多是被現實逼入絕境,想“隱”亦無處可隱。

15、文豪輩出:創造文學鼎盛時代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也是文學史上一個輝煌耀眼的巔峰。唐代文學可謂百花齊放,詩歌、散文、小說都得到很大的發展,同時還興起了詞和變文這兩種文學形式。

唐代是一個詩歌大普及的時代,不僅詩歌的數量多,作家多,而且詩人隊伍的構成也很廣泛,上自帝王將相、王公大臣,下及緇流羽客、童子婦人,都對詩歌十分愛好,並喜創作詩歌,所以胡應麟說:“其人,則帝王將相,朝士布衣、童子、婦人、緇流、羽客靡弗預矣。”以帝王而言,唐代的帝王大多能詩,著名的如太宗李世民、中宗李顯、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文宗李昂、德宗李適、宣宗李忱、昭宗李曄等。其中存詩一卷就有四帝。后妃則有武則天、徐賢妃、楊貴妃等。以童子而言,唐詩中早慧能詩者頗多,如駱賓王、楊炯、杜甫、徐惠、繆氏子、劉晏、林傑等。緇流羽客中有寒山、拾德、皎然、貫休、齊己、吳筠、陸羽等。婦人則有魚玄機、薛濤、李冶等。唐詩在當時以種種方式在社會上廣為流傳。白居易曾說他的詩被人“繕寫模勒,衒賣於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說明當時人們對詩歌的普遍喜愛。不僅如此,唐詩還影響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宣宗李枕在白居易死後所寫的《吊白居易》詩中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居易名,造化天子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君一愴然。”

當代詩人餘光中這樣贊李白: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這個贊語是貼切的。一千多年後,以文化人身份進入官場的龍應台,說出這樣一段話:一個社會要有一定的素質和成熟度,才能允許純潔的文人進入體制裡頭。唐朝的太多詩人都有入仕的經歷。唐朝的官文上,傳遞著光耀千祖的名字,和光耀千祖的詩篇,散文,書法,那是盛世大唐最“奢侈”的現象。

二、盛世成因總有相似性

經典短文大全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