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刀的功效,山大刀的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草藥大全,中草藥名稱大全,中藥名稱大全

請輸入查詢關鍵詞:

山大刀的功效,山大刀的作用,山大刀的副作用

山大刀
(《生草藥性備要》)

【異名】大丹葉、暗山公(《生草藥性備要》),暗山香、山大顏、吹筒管(《嶺南採藥錄》),刀斧傷(《陸川本草》),血絲羅傘、大退七(《廣西中藥志》),刀傷木(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金雞爪、大羅傘、散血丹、假太竹(《廣西中草藥》)。

【來源】為茜草科植物九節的嫩枝及葉。

【植物形態】九節,又名:九節木。
直立灌木,高1~3米。枝近四方形,後漸變為圓筒形。葉對生,紙質,橢圓狀矩圓形,長8~20厘米,寬2~7厘米,先端長尖,基部漸狹而成一柄,背脈腋內有簇毛,余禿淨;托葉闊,膜質,早落。圓錐花序頂生及腋生,長2~6厘米,3歧,短於上部之葉;花淺綠色或白色;萼長約2毫米,裂片短三角形;冠管闊,長約1.5毫米,裂片披針形,長約2毫米,外反;雄蕊通常5枚,著生於冠喉部;子房下位,2室,胚珠每室1顆。核果近球形,長5~7毫米,紅色,光滑;小堅果有稜4~5條。花期秋季。

生於山野。分佈我國東南部。

本植物的根(山大刀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採集】全年可采。

【藥材】乾燥的幼枝近四方形。葉紙質,橢圓狀矩圓形,長約8~20厘米,先端長尖,基部漸狹成柄,呈暗紅色;背面網脈突出,較明顯。或有托葉殘存。氣微,味淡。

產廣東、廣西。

【化學成分】含甾醇、內酯、酚性成分、有機酸。

【性味】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苦,涼。"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祛風去濕。治扁桃體炎,白喉,瘡瘍腫毒,風濕疼痛,跌打損傷。

1《生草藥性備要》:"干水殺螆。"

2《嶺南採藥錄》:"清熱去濕。熏洗痔瘡,煎涼茶多用之。"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咽喉腫痛,白喉;風濕骨痛,腰肌勞損,胸中滯痛;跌打損勿,骨折;蛇咬傷;瘡瘍腫毒。久不收口的慢性潰瘍。"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2兩(干品)。外用:煎水熏洗,研末調敷或搗敷。

【選方】1治刀傷出血:山大刀葉搗爛或研末敷。(《陸川本草》)

2治瘡癤:大羅傘葉;土牛膝葉各適量,共搗爛,用酒調,冷敷患處。(《廣西中草藥》)

3治骨折:山大刀葉研粉,酒醋調敷患處。(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臨床應用】治療白喉
取山大顏嫩芯或嫩葉5斤,加水10斤,煎成500毫升。1歲以下每日30~40毫升,1~3歲40~50毫升,4~5歲50~60毫升,6~10歲70~100毫升,加糖,分2~3次服。臨床觀察118例,均以山大顏為主(代替白喉抗毒素),適當配合其它藥物,結果除1例死亡外,均獲治癒。一般用藥1~2天,臨床症狀即見好轉,體溫下降,食慾增加,咳嗽減退,二便暢通,假膜逐漸脫落;3~5天症狀全部消失。
中草藥大全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
每日黃歷
黃歷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