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創作出了哪些古典音樂?對後世音樂又有什麼影響?
肖邦對古典音樂的發展作出了什麼貢獻?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1.《夜曲》
《夜曲》為英國作曲家費爾德(1782—1837)所首創。他採用平靜的和弦伴奏下的優美旋律這種形式,表現夜的幽靜和夢幻的情調。肖邦繼承了這種形式,又極大地發展、創新了這種形式。肖邦的《夜曲》,包含了相當多樣的意境,甚至是熱情的戲劇性形象。令人驚疑的是,無論音樂多麼複雜、激動,卻仍不失「夜」的總的感覺。由於肖邦賦予了《夜曲》以新面貌,後人都將《夜曲》看作是肖邦創作特有的標誌之一。
肖邦的《夜曲》,幾乎每一首都是那麼迷人。其中最為廣大聽眾熟悉的可能是第二號《bE大調夜曲》,它的主旋律早已深入人心:中段開始是聖詠般的和弦進行,從容而又威嚴,蘊涵著內在的力量。這力量開始是片斷的顯露,逐漸積累,顯露的片斷在增大,終於,釀成雙手八度齊奏從上往下排山倒海式的暴發,此時,真是身在「黑夜」心在「白晝」了。經過中段的暴發,「夜」再也無法平靜,當第一段再現時,同樣的曲調用了織體完全不同的伴奏,原來嚴整的節奏現在變成了惶惶不安的三連音,音樂變得哀怨、悲痛,久久不能平息。在增加了一段擴充的終止後,才勉強安靜下來,最後消失在延長音裡,可留下的沉重心緒始終沒有消失。
2.《前奏曲》
肖邦在24個大小調上寫了24首《前奏曲》。關於這些樂曲,曾有各種不同的評說。有的認為是《練習曲》的雛形,甚至認為有些是草稿,有的認為是音樂的格言,有的認為是即興式的音樂意念,類似「音樂瞬間」。有的鋼琴家將24首當作一個套曲,從頭至尾連續演奏,有的按自己的理解重新組合。的確,這些作品有長有短、情趣各異、手法多樣,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五顏六色。
我們知道肖邦生前曾不肯出版自己的某些作品,而後人將其出版後都公認是音樂的珍品。由此判斷,肖邦對正式發表自己的作品是十分嚴肅的。既然肖邦於1839年將這批《前奏曲》出版,恐怕不會是草稿。事實上,隨時間的推移,人們越來越珍愛這些《前奏曲》。下面介紹其中常被演奏的兩首。
第15號《bD大調前奏曲》,又名《雨滴前奏曲》。這裡又遇上了別人為樂曲起名的事情。說來耐人尋味,標題音樂是浪漫主義音樂的特徵之一,但是肖邦這位偉大的浪漫主義作曲家卻從不為自己的作品加上一個說明音樂內容的曲名。對於別人給他的樂曲命名,他也十分反感。可見,浪漫主義音樂,根本上在於音樂的氣質本身,不在於有名無名。肖邦反對一個具體的名稱,說明他的音樂有廣泛的概括性。所以,我們欣賞那些已被命名的樂曲時,只能將名稱作為理解的一個媒介,一個入門的途徑,絕對不必限制自己聯想、體驗的自由。比如這首《雨滴》的得名,顯然是伴奏部中一個bA(#G)音,幾乎從頭至尾在八分音符平穩的律動上,持續不停,恰似從屋簷上滴下的雨珠,滴滴答答不絕於耳,行板:
雨滴聲襯托出恬靜,心中升出高尚、美麗的歌。隨著雨滴聲聲,慢慢地,思緒轉向沉重,在低音區出現了小調的曲調,雨滴聲化為了宏亮的鐘聲,心情激動起來。最後又回到開頭的安靜,仍在雨滴聲中結束。
第24首《d小調前奏曲》,有人稱之為《雷雨時的祈禱》。這裡確有雷雨閃電的氣氛而「祈禱」,則絕無此事。這首作品與《革命練習曲》寫於同時,也同樣是沙皇俄國軍隊攻佔華沙這一事件,在肖邦心中激起的驚濤駭浪。所以,音樂的性質與《革命練習曲》相似。所不同的,這裡只有憤怒,「來不及」在悲哀中逗留;這裡是慷慨激昂,不屈不撓,已經沒有眼淚。左手低音從頭至尾這樣轟鳴,似沉雷,如戰鼓:
主題音調堅定、果敢,一派英姿:衝擊力直達末尾,最後三次猛擊鋼琴最低音區的主音D,以表達作曲家那義無反顧、鋼鐵般堅強的意志。
3.《瑪祖卡舞曲》
《瑪祖卡舞曲》是肖邦另一個獨特的創作領域。在整個鋼琴音樂文獻中,提起《瑪祖卡》,首先想到的就是肖邦。其他作曲家也有《瑪祖卡》。但唯有肖邦寫了大量的、閃耀著特異光彩的《瑪祖卡》。在肖邦本人的作品中,《瑪祖卡》也很特殊。一是這批作品,最具波蘭泥土的芳香。另外,這是他較少帶有戲劇性、悲劇性成分的創作領域之一。
瑪祖卡舞,是波蘭瑪祖維亞地方的民間舞蹈。它的音樂,都是三拍子的,典型的節奏是:
此外還有庫亞維亞克舞曲和奧別列克舞曲也都是三拍子的。肖邦的《瑪祖卡舞曲》,是集合上述三種舞曲的特點創作出來的。瑪祖卡舞曲的典型節奏,在肖邦《瑪祖卡舞曲》中經常顯露,但肖邦是出神入化地應用它,遠不是刻板地重複民間節奏。旋律,肖邦是天才地吸取民間音樂的精華,按照高度專業化的藝術標準創造出來的。和聲、調式更有肖邦獨出心裁的創造。儘管如此,《瑪祖卡舞曲》的波蘭鄉土風格毫不減弱;相反,是以更高雅、更詩意的風度,婷婷玉立於鋼琴音樂的百花園之中。評論家們說,《瑪祖卡舞曲》是肖邦對故鄉、土地、人民和對人民光輝精神的生動感覺,是波蘭人民的「整個靈魂」。
由於《瑪祖卡舞曲》是這麼波蘭化的音樂,有位波蘭鋼琴家說只有波蘭人才能彈好。然而,值得中國人自豪的一件事是,1955年在華沙舉行了第五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中國鋼琴家傅聰不但獲得了第三名,而且還得了《瑪祖卡》的最佳演奏獎。
1.肖邦音樂的高度思想價值在於它反映了19世紀30~40年代歐洲資產階級民族運動總潮流的一個側面,喊出了受壓迫受奴役的波蘭民族憤怒、反抗的聲音。
2.肖邦的音樂具有濃厚的波蘭民族風格。他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態度非常嚴肅,反對獵奇,同時又不被它所束縛,總是努力體會它的特質加以重新創造。這樣,他既提高了民間音樂體裁的藝術水平,又保持了它純淨的風格,從不喪失其鮮明的民族民間特色。
3.他對當時西歐在音樂創作手段方面獲得的經驗和成果有深刻的瞭解和掌握,並將它作為自己創作的起點,從而使自己的音樂具有同古典傳統有深刻聯繫的嚴謹完整的藝術形式。但是肖邦又從來不受傳統的束縛,敢於大膽突破傳統,進行創新。這特別表現在他深入地挖掘和豐富了諸如前奏曲、練習曲、敘事曲、夜曲、即興曲、諧謔曲等一系列音樂體裁的潛在的藝術表現力,賦予它們以新的社會內容。
4.他的旋律有高度的感情表現力,極富於個性,他的和聲語言新穎大膽,鋼琴織體細膩而富於色彩。這一切因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新穎的獨特的「肖邦風格」,為歐洲音樂的歷史發展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