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日軍的奇葩發明:自行火炮誰用誰倒霉
自行火炮(self-propelled gun)是同車輛底盤構成一體自身能運動的火炮。自行火炮越野性能好,進出陣地快,多數有裝甲防護,戰場生存力強,有些還可浮渡。自行火炮的使用,更有利於不間斷地實施火力支援,使炮兵和裝甲兵、摩托化步兵的戰鬥協同更加緊密。自行火炮主要由武器系統、底盤部分和裝甲車體組成。自行火炮除按炮種分類外,還可按行動裝置的結構形式分為履帶式、輪胎式和半履帶式;按裝甲防護分為全裝甲式(封閉式)、半裝甲式(半封閉式)和敞開式。全裝甲式車體通常是密閉的,具有對核武器、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防護能力。
由於自行反坦克炮多用於伴隨坦克進攻和作戰,所以又稱 「強擊炮」。繼德國之後,蘇、英、美等國也研製發展了與德國相似的強擊炮。自行火炮越野性能好,進出陣地快,多數有裝甲防護,戰場生存力強,有些還可浮渡。自行火炮的使用,更有利於不間斷地實施火力支援,使炮兵和裝甲兵、摩托化步兵的戰鬥協同更加緊密。
自行火炮(日軍稱「自走炮」)是一種安裝在車輛底盤上,能自行運動的火炮。日軍在二戰後期發展出一系列自走炮,但日本既沒有好的底盤,也沒有高性能火炮,因此日軍自走炮部隊戰績寥寥,其作戰過程堪稱「悲劇」。
二戰後期的菲律賓戰場,日軍的牽引式火炮機動能力差,打不了幾炮就會招來美軍飛機「打靶」。日軍組建了一支獨立自走炮大隊派往菲律賓,運輸自走炮的船隊於1944年11月25日抵達菲律賓的林加延港後駛向馬尼拉。然而,美軍航母正在攻擊馬尼拉,日軍運輸船隊被美軍艦載機發現,4艘遣輸船全被擊沉。獨立自走炮大隊還沒上戰場,就沉入了海底。
獨立自走炮大隊覆滅讓日軍痛心,但日軍並未改變策略。很快,一支裝備3門自走炮的自走炮中隊組建完成。該中隊1944年12月31日抵達林加延港,第二天,美軍飛機奪襲林加延,1門自走炮隨被擊沉的運輸船沉入海底。在隨後與美軍的戰鬥中,自走炮中隊傷亡不斷,剩下的兩門自走炮也先後喪失。更讓人想不到的是,由於自走炮中隊攜帶的糧食和補給相對比較充足,一些潰散日軍居然搶劫了他們,致該部隊陷入斷炊慘境,不得不就地解散,人員各自逃生,最終只有幾人逃回日本。
此外日軍在菲律賓戰場上還有一支老牌自走炮部隊——機動炮兵第2聯隊。該部隊在與美軍的戰鬥中也減員嚴重,自走炮或被繳獲、或被擊毀,日軍「悲劇」的自走炮作戰最終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