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土桃山時代什麼時候建立的?安土桃山時代的發展史
安土桃山時代又稱織豐時代,是1573年(或1568年)至1603年之間,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稱霸日本的時代。始於織田信長驅逐最後一個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昭,終於德川家康建立江戶幕府。以織田信長的本城安土城和豐臣秀吉的本城桃山城(又稱"伏見城")為名。時代特徵是由戰國時代的分裂走向豐臣、德川時代的統一,伴隨著現代化趨勢。
這個時代三個主要人物相繼成為這個時期的主導者:織田信長(1573年至1582年)、豐臣秀吉(1582年至1598年)、德川家康(1598年至1615年)。織田平定了大半個日本,秀吉繼之統一天下,後豐臣氏被德川氏取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進行了許多先進的為政舉措,推動了日本的現代化。
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戰火紛飛,民不聊生。16世紀中葉,一位決心以武力統一日本、結束亂世的梟雄出現,他就是織田信長。永祿三年(1560年),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二萬五千大軍,名聲大振。1567年,消滅齋籐並遷都於其本城稻葉山,改名岐阜,從此天下布武。1568年,佔領日本首都京都(日語把這一行動稱為上洛)。之後統一近畿,並準備進攻山陰、山陽。在此期間,信長修築了氣勢宏大、壯麗明快的安土城。因此,信長的時代被稱為"安土時代"。
織田信長在清州(現日本名古屋地區)時推行軍事改革,實行"民兵分離"政策,在還處於農業為主的日本有了一支長期穩定的軍事力量,從而軍事實力迅速強大起來。與此同時美濃地區的齋籐家(在織田信長主政織田家時期,齋籐家與織田家是親家,即同盟關係)日漸衰落,在"齋籐三老"和竹中半兵衛相繼背叛齋籐家轉而投靠織田家後,織田信長髮動了對齋籐家的戰爭,佔領了齋籐家的居城稻葉山城。後經擴建,織田信長將新城取名"岐阜"(取周文王起於岐山(鳳鳴岐山)和孔子之鄉曲阜之意)。同時織田信長宣稱"天下布武",表明了武力統一天下的決心。之後,他又趁著正親町天皇和足利將軍請他幫助恢復他們在尾張的領地和權力的時候,取得了統一全國的合法地位。1568年9月,織田信長佔據京都,扶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並控制了天皇,挾天子以令諸侯,加快了他統一全國的步伐。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亡。織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後擊敗明智光秀及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此後,秀吉經過四國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戰,逐步統一日本,結束戰國時代。後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受封"關白"一職。由於秀吉的權力中心在京都附近的桃山城("伏見城"),所以豐臣秀吉的時代被稱為"桃山時代"。
安土桃山時代日本出現了強大的軍事領導者。他們擊敗了相互作戰的諸大名,並且統一了日本。三個主要人物持續統治了這個時期,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他們作為主要領主出現,並統率著大量的軍隊。隨著他們實力的增長,他們都向京都的宮廷尋求支持。織田信長在1571年憑借裝備精良的正規軍擊敗了天台宗的僧兵,並且燒掉了日本中世紀的標誌--佛教聖山、天台宗的大本營比睿山,還殺死了數千的僧侶。1573年,放逐了室町幕府末代將軍足利義昭,開創了歷史上的安土桃山時期。
天正13年(公元1585年),秀吉征服了最後一個守舊勢力堡壘和歌山縣的高野山(佛教真言宗的根據地)和紀伊的根來寺。同年迫使朝廷授之以關白之職。公元1586年任太政大臣,更受天皇賜姓為"豐臣"。天正15年(公元1587年)進攻九州,大名島津義久投降。這一年秀吉在京都建成宏大富麗的官邱聚樂第,圍以城壕,宛如宮苑。天正16年(公元1588年)他在這裡迎來後陽成天皇,召織田信長次子信雄、德川家康等一起表演了向天皇誓忠的一幕。
全國統一
天正18年(公元1590年)秀吉出征關東,討伐北條氏一族,包圍小田原城,使東北的伊達政宗臣服,然後北進,平定奧羽地方。至此全國統一,戰國時代結束。文祿2年(公元1593年)他又使戰國時代統治蝦夷地區(北海道)南部的松前氏歸順,北海道南部地區遂正式劃歸日本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