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解放先驅圖帕克簡介:拉丁美洲第一個起義者

南美解放先驅圖帕克簡介:拉丁美洲第一個起義者

美洲歷史

南美解放先驅圖帕克簡介:拉丁美洲第一個起義者

  圖帕克·阿馬魯二世(1742-1781)是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先驅,是秘魯印第安人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起義的領導人。兩個世紀以來,圖帕克·阿馬魯二世的英名和業績在秘魯以至拉丁美洲印第安人民中間世代傳頌,婦孺皆知。他所發動的1780年11月4日大起義嚴重動搖了西班牙在秘魯的殘暴殖民統治,揭開了拉丁美洲人民偉大的獨立戰的序幕。

  他10歲時被送往庫斯科的聖弗朗西斯科·德博哈耶穌教會學校學習。在校期間,他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學會了拉丁文和西班牙文。加西拉索·德·拉·維加(1540-1616)所著《印加列王傳》一書使他深受感動,引起了他對印加故國的嚮往。畢業後回到故鄉。26歲時,其兄病逝,他繼任了酋長職務。

  孔多爾坎基擔任酋長以後,熱愛人民,深切同情印第安人同胞的悲慘遭遇,在他的職權範圍內,想方設法減輕人民的負擔。他經常解囊周濟他管轄下的鰥寡孤獨者,並代替貧困的村民繳納貢賦,因而得到當地人民的愛戴和擁護。西班牙殖民當局懷疑他有反叛之心,一度撤銷了他的酋長職務。廷塔省的督吏阿里亞加甚至公開辱罵他為「印第安人騙子」。他飽嘗種族歧視之苦,心中鬱積著對西班牙殖民者的不滿和仇恨。

  當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1759-1788年)實行一系列經濟、政治改革的時候,圖帕克·阿瑪魯曾對此抱有很大的幻想,希望他能改善印第安人的境遇。同時他也希望西班牙殖民當局能夠正式承認他是印加王室的後裔。1770年,他前往利馬,向殖民當局陳述印第安人的不幸,為印第安人請命,並要求殖民當局確認他為印加王族的後裔。然而,殖民當局對他的這些要求根本不予理睬。他在失望之餘,憤然返回故鄉。

  回鄉後,他正式襲用其先祖、末代印加王圖帕克·阿馬魯一世的名字,自稱圖帕克·阿馬魯,史稱圖帕克·阿馬魯二世,以表明追隨祖先的事業,恢復印加帝國的決心。

  1775年美國爆發獨立戰爭,這在西屬拉丁美洲殖民地引起強烈反響,秘魯社會更加動盪不安。在這種政治氣候下,圖帕克·阿馬魯於1777年再次來到利馬向殖民當局遞交請願書,懇請西班牙國王廢除「米達制」徭役,革除政府弊端,結果卻遭到殖民當局的嚴厲斥責。 阿馬魯二世請命遭拒,寄希望於殖民當局的幻想破滅了,於是下決心使用暴力手段,發誓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統治。

  1780年11月4日,雅納奧卡鎮神甫羅德裡格斯為慶祝卡洛斯三世國王的命名日舉行晚宴。廷塔省的督吏安東尼奧·阿里亞加和圖帕克·阿馬魯都應邀出席了這個盛會。圖帕克·阿馬魯中途藉故退席。宴後,阿里亞加在隨從護衛下趕回廷塔鎮。圖帕克·阿馬魯襲擊了阿里亞加,將他俘獲,押回通加蘇卡村。

  1780年11月10日,阿馬魯二世在通加蘇卡村召集群眾大會,當場處死廷塔省督阿里亞加,正式宣佈起義。起義後第12天,孔多爾坎基就發佈了《解放奴隸詔書》,宣佈解放處於殖民社會最底層的黑人奴隸。他還大聲疾呼「是時候了,消除分歧,兄弟般地團結起來」,他號召印第安人、黑人、混血種人和土生白人團結起來,為消滅「西班牙佬」而並肩戰鬥,並提出「打倒壞政府」的口號,起義人數很快擴大到6萬。庫斯科城殖民當局聞訊後慌忙調集殖民軍前往鎮壓,被起義軍在加拉拉鎮一舉擊潰。起義軍的聲威隨之大振。在「不獨立、毋寧死」的戰鬥口號鼓舞下,起義大軍所向披靡,解放了秘魯南部以及今玻利維亞、阿根廷和智利的部分土地,一次又一次地擊潰了西班牙殖民軍的瘋狂反撲。

  為給庫斯科城士生白人準備起義的機會,阿馬魯二世率起義軍南下,向秘魯高原和的的喀喀湖一帶挺進。大軍穿過拉拉亞,攻入拉姆湖,直指阿贊加羅。起義軍所到之處,成千上萬的印第安人掙脫殖民統治的枷鎖,積極參加起義軍,投入戰鬥。在很短的時間內,起義軍便在秘魯的50個省中控制了24個省,人數發展到9萬。在征戰中,阿馬魯二世憤怒抨擊封建大莊園制,揭露莊園主「強迫奴隸從清晨二時一直幹到星月滿天的傍晚,每天只有兩個瑞爾的工資,星期日也強迫奴隸幹活」,因此宣佈「將實行新的土地分配製度,分給農民以足夠謀生的土地」。他還宣佈廢除「米達」徭役制和紡織工場中使用童工的制度,取消人頭稅和一切苛捐雜稅,決心把秘魯從殖民暴政下解放出來,從而建立一個統一、平等的印第安人的國家。為了加強對起義的領導,阿馬魯二世建立了5人內閣,委任了法官和省督吏,並實行新的稅收制度,開始履行政府機構的職能。  圖帕克·阿馬魯起義使西班牙殖民當局感到震驚,迅速調動大軍,分別從利馬和布宜諾斯艾利斯出發向起義軍發動攻勢,並高價懸賞收買阿馬魯二世的頭顱。

  1780年12月底,阿馬魯二世率領起義軍6萬人圍攻印加故都庫斯科古城。殖民當局利用印第安部族間的矛盾,煽動當地部分印第安酋長率其部眾協同城內防軍對抗起義者,因情況變化,阿馬魯二世估計難以取勝,遂決定放棄強攻該城的計劃,於1781年1月10日乘夜間黑暗撤圍,向南方實行戰略轉移。西班牙秘魯總視察官何塞·安東尼奧·德·阿雷切和巴列元帥獲悉,立即統率1.5萬人殖民軍分五路跟蹤追擊。3月21日,阿馬魯二世率萬餘起義軍,在殖民軍必經的一個狹谷裡設下埋伏,準備聚殲這股敵人。由於叛徒告密,這次伏擊失利,殖民軍不僅逃脫了被圍殲的命運,而且摸清了起義軍的主力所在。隨後,在4月6日的切卡庫佩戰鬥中,起義軍被強敵打敗。阿馬魯二世被迫突圍,然後向南方轉移,但在途中又被叛徒出賣而被俘。西班牙殖民統治者立即組織對阿馬魯二世的審訊。當審問他誰是這次起義的同謀者時,他斬釘截鐵地回答:「唯一的同謀者就是你和我,你是因為壓迫人民,我是因為要把人民從這種暴政下解放出來。」惱羞成怒的殖民者決定盡快處死阿馬魯二世。1781年5月18日,阿馬魯二世被押解到庫斯科中央廣場,四馬分屍。就義之時,成千上萬印第安人不顧殖民軍的鎮壓,長跪於街頭向領袖致敬訣別,表示對英雄的敬仰和哀悼。阿馬魯二世犧牲之時年僅39歲。

  阿馬魯二世領導的這次起義雖然只堅持了半年多,但它為秘魯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鬥爭開闢了道路,標誌著拉美民族獨立戰爭時代的開始。阿馬魯二世為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而拋頭顱、灑熱血的獻身精神,他反抗殖民統治的思想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家和印第安人民為自由和正義而鬥爭。1980年11月10日,在紀念阿馬魯二世起義200週年的大會上,秘魯總統莊嚴地發佈命令,授予圖帕克·阿馬魯二世以「秘魯解放先驅、賢哲和烈士」的光榮稱號,同時在庫斯科廣場上樹立起阿馬魯二世的騎馬塑像。當我們在庫斯科廣場看到阿馬魯二世的塑像時,怎能不想到阿馬魯二世及其領導的轟轟烈烈的印第安人大起義呢?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美洲歷史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