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兩軍緬北最後對決戰戰況:兵力比達到15:1

中日兩軍緬北最後對決戰戰況:兵力比達到15:1

美國歷史故事

中日兩軍緬北最後對決戰戰況:兵力比達到15:1

  當滇西反攻正進行到戰火紛飛、雲南前線各部在松山和騰越浴血苦戰的時刻,西線駐印軍的部隊卻處在休整的狀態。從8月攻佔密支那,新編第一軍在這裡開始了長達兩個月的休養生息。

  中國軍隊在密支那休整後,漸漸兵強馬壯,於是1944年10月,駐印軍各部向東前進,向日寇發動了最後的攻擊,兵鋒直指中緬邊境。一路上過關斬將,所向披靡。用繳獲的日軍文件上的一句話來說:「支那軍歸國心切,銳不可當。」

  密支那休整後,遠征軍的下一個目標,是日軍在中緬邊境構築的要塞城市八莫。10月,新一軍、新六軍分左右兩路,在裝甲部隊的的掩護下向八莫發動進攻,美國空軍第14航空隊為其提供空中掩護。實際此時日軍在緬北的空中力量已經基本潰滅,雙方甚少空戰,美國飛機更多的時候被用來進行地面支持。這也是駐印軍所有主力第一次齊心協力發起對一座城市的攻擊。

雙方兵力達到了驚人的15︰1

  驚魂未定的日軍帶著大量傷員,疲憊沮喪,缺乏給養,再無當初威逼怒江的凶狠。

  在進攻八莫之前,中國遠征軍在緬北的進軍路線是從西向東,攻佔密支那後,從地圖上看,離中國邊境已經近在咫尺。但是,此後中國軍隊的進攻路線卻急轉直下,變為從北向南。

  到了1944的年10月,八莫周圍卻出現了許多當地人多輩子沒見過的日本人。

  當駐印軍部隊開始向八莫進軍時,滇西戰場上的日軍正在節節敗退。儘管此處集中了日軍第2師團、第18師團、第49師團、第56師團等一大串番號的部隊,但是他們不是剛剛在龍陵前線被打得潰不成軍,就是經過長途跋涉從駐印軍手中逃脫性命。驚魂未定的日軍帶著大量傷員,疲憊沮喪,缺乏給養,再無當初威逼怒江的凶狠。此時,從桂林方向進攻中國的日軍部隊,也表示不可能繼續向雲南前進,呼應緬北日軍。那位在龍陵親自督戰依然敗下陣來辻參謀,後來在日記中寫到,當時在滇西前線的日軍部隊,僅有一萬餘人還有戰鬥力,但雲南方面的遠征軍部隊足有將近20萬人,雙方兵力對比達到了驚人的15:1。對了,這位神通廣大的辻參謀所寫的著作,名字就叫《十五對一》。

駐印軍又從背後殺了過來

  日軍能夠指望的,就是一直沒有捨得動用,專門留下用於阻擊駐印軍的八莫守備隊。

  儘管戰爭的天平已經無可選擇地沉向了中國一方,但是日軍困獸猶鬥。本多政材將軍把司令部設在芒友,嚴令各部在雲南遠征軍出滇之路上步步設防,節節抵抗;同時拚命向緬甸總軍司令部「請求作戰指導」,這也是日軍中變相求援的意思。實際上,本多和日軍上層,明知密支那和松山相繼失守後,緬北局勢已經絕望,但對整個緬甸戰局仍存有一絲期待。這一絲期待主要放在緬甸南方日軍能夠抽出力量北上支援,重振緬北戰局上。日軍中有一種觀點認為,當時緬甸的軍事領導人昂山,與日方的關係十分密切,他的部下組成緬甸獨立軍,曾經在日軍入侵緬甸過程中為日軍提供幫助。密支那戰役時,在緬甸兵力捉襟見肘的日軍,正在將昂山的部隊改編成緬甸國民軍,希望他們能夠在日軍顧問的指導下協助日軍作戰。因為日軍普遍認為英軍戰鬥力不強,所以如果緬甸國民軍能夠接替日軍承擔南緬防禦,日軍便可集中精銳北上增援,繼續切斷中國運輸線的任務。

  當然,日軍上層忘記了日本入侵給緬甸帶來的災難,也忽略了日本在緬甸推行的殖民統治,讓以追求獨立為目標的昂山將軍內心怎樣的憤恨。

  不要小看日軍在緬北仍然控制的這塊地域,包括芒友、庶方等大小城鎮的土地,其面積仍然可以裝下好幾個巴基斯坦。因此日軍尚有迴旋餘地。

  然而,駐印軍又從背後殺了過來。日軍能夠指望的,就是一直沒有捨得動用,專門留下用於阻擊駐印軍的八莫守備隊,他們在城防司令原好三大佐的率領下,已經在八莫修了好幾個月的工事,希望依托這座已經變成了要塞的古城,重現一個袖珍的馬德里或者斯大林格勒。

中國人再加把力,曼德勒已在囊中

  這時,已經被中國遠征軍打怕了的日軍紛紛向南或向東潰敗,很多通過邊界進入泰國境內。

  這支日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且以逸待勞,堪稱緬北日軍的最後一張王牌,其主力為日本陸軍第二搜索聯隊。按照日軍第33軍的思路,原好三所部應該將八莫變成一根釘子,死死釘在第33軍的背後。

  只是,這樣用兵從一開始就就顯示了失敗的苗頭。

  說讓這支部隊守城是一個敗筆,是因為搜索聯隊,在日軍中是一個獨特的編制。日軍中的搜索聯隊,堪稱今天的摩托化步兵部隊和快速反應部隊的綜合體。

  這樣一支機動性強,主要由老兵組成的突擊部隊,沒有被日軍用於突襲作戰,卻用來守城,本身已經是一個用兵上的失誤。

  10月15日,中國遠征軍在密支那的部隊大舉東進,日軍的幻想徹底破滅。

  擔任主攻的是孫立人的所部中國遠征軍部隊新一軍。從密支那沿伊洛瓦底江順流而下,從西北向東南方向攻擊前進,目標直指八莫。中路廖耀湘的新6軍第50師則向南直插....。.掩護新一軍對八莫的攻擊。

  實戰中第50師倒沒有獨立完成任務,但在攻克八莫的新38師配合下,兩支如狼似虎的中國遠征軍交錯前進,不但在1945年3月24日拿下了西堡,而且繼續向南前進,前鋒部隊第50師一直打到曼德勒郊外,攻佔了號稱「曼德勒門戶」的喬美鎮和南燕鎮。這時,已經被中國遠征軍打怕了的日軍紛紛向南或向東潰敗,很多通過邊界進入泰國境內,如果打瘋了的中國人再加把力,曼德勒已在囊中。

番號龐雜的守軍來不及協調就被擊潰

  實際這些日軍都是驚弓之鳥,他們有的曾被遠征軍殲滅過。

  儘管西堡周圍的戰鬥因此有一點失色,但仍是遠征軍作戰中非常值得紀念的一戰。

  說西堡戰鬥值得紀念,至少有三條理由。第一條理由,西堡之戰參戰日軍的番號極為龐雜,日軍共集中了包括第29、第56、第113、第146、第148五個步兵聯隊和一個炮兵聯隊,還有23個其他單位的的部隊。要是齊裝滿員,這批日軍可達到3萬多名,而中國軍隊一個第50師就敢單獨對這裡發起強攻。

  實際這些日軍都是驚弓之鳥,他們有的曾被遠征軍殲滅過,有的曾經過多次補充,戰鬥力極差。兩軍交鋒僅僅3個小時,日軍殘部就棄城逃走,我軍統計斃傷日軍約1600名。

  想一想,日軍在抗戰中通常按照一個聯隊頂中國軍隊一個軍來計算,攻的和守的多少都會有點感到吃驚。

  西堡日軍很快被打垮,主要原因是第50師突擊過於犀利。在正面進攻遭到敵軍在南渡河組織的的河防陣地頑固抵抗時,潘裕昆師長看出日軍兵力不足,不可能在漫長的防線上處處設防的弱點,派出一支部隊從日軍防禦空隙中迂迴攻擊,偷渡南渡河,僅用了6天時間就到達西堡外圍,突然襲擊了在無名高地據守,負責掩護市區的日軍第146聯隊第一大隊第三中隊,敵人中隊長中村大尉死亡,部隊潰散。

  這一戰只用了一天時間就掃清了西堡外圍據點,第二天開始攻城。這突如其來的強攻給了日軍極大震撼,番號龐雜的守軍來不及協調就被擊潰。....。.

  第二條理由是,西堡之戰中,日軍依托制高點355高地,出動了97式裝甲車為主力的戰車部隊,掩護步兵反擊中國軍隊的進攻。結果遭到第50師師長潘裕昆少將指揮的火箭炮部隊的迎頭痛擊,遭到全殲。

  攻佔西堡,對中國遠征軍來說是一個標誌性的行動,為緬北戰場中國軍隊作戰的區域劃下了一條南限。但中日兩軍在緬北真正意義上的最後一次對決,還要算是八莫。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美國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