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是個怎麼樣的人?艾森豪威爾有多優秀?
艾森豪威爾是如何成功的?是誰成就了他?
說起艾森豪威爾,他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當選為總統的五星上將。在軍事上,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歐洲盟軍的最高司令以及美國陸軍參謀長。從政之後,連人了兩界的美國總統,儼然就是「能文能武」的成功典範。人生沒有無緣無故的成功,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在二戰爆發前,艾森豪威爾還是一個沒有上過戰場的少校參謀,他的成功離不開有人幫忙。他通過好友巴頓到康納將軍手下做參謀工作,3年後到參謀學院深造並成為潘興將軍的得力助手;陸軍大學畢業後,在麥克阿瑟身邊工作7年,讓他收穫最多。
繁瑣的行政工作,讓他成為優秀的參謀。
1928年,艾森豪威爾從麥克奈爾陸軍大學畢業,完成了一名陸軍軍官走向高級崗位的一系列正規教育。在夫人的堅持下,一家人來到法國,艾森豪威爾走遍了一戰期間的各個戰場,為他的歐洲戰場手冊收集資料,也讓他成為一個「法國通」。
15個月的法國生活,讓他對法國的地形瞭如指掌,以至於16年後的諾曼底登陸,常讓他在複雜的戰局做出正確的決定,也是日後成為歐洲戰區盟軍總司令的主要原因。隨後他調派到陸軍參謀部,成為麥克阿瑟的助理參謀。
由於歐洲政局新的變化,戰爭成為當時美國面臨的潛在威脅,陸軍參謀部將美國可能參戰,如何快速動員,以及與美國工業的緊密協作,作為時下最主要的工作來做。艾森豪威爾要做的就是制定動員計劃,然而,這是一項不合時宜的工作。
原來,眾所周知的「金融危機」在美國爆發,引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大蕭條。艾森豪威爾花費很大精力與企業家們交換意見,協調戰爭動員時宜,但沒有一個人認真對待。在他們看來,眼下對付的是經濟危機,而不是進行戰爭準備。
不管怎麼說,一份詳盡的戰時動員計劃讓時任陸軍參謀長的麥克阿瑟大為讚賞。而艾森豪威爾在企業界合作的過程中,對上級思路的揣摩以及把握恰如其分的意見,讓他成為一個「左右逢源」、在軍界人人稱道的、有經驗的參謀軍官。
麥克阿瑟的辯論才能讓他受益匪淺。一旦在某個問題採取某個立場,麥克阿瑟能合乎邏輯地擺出事實並堅持自己的觀點,讓自己的立場顯得非常有權威性。久而久之,艾森豪威爾在戰爭期間和擔任總統時,在辯論中總是傚法麥克阿瑟,成為厲害的「辯論高手」。
但跟著麥克阿瑟,學到的更多是教訓。
麥克阿瑟是個典型的「官二代」,愛出風頭、自高自大是他鮮明的特徵。尤其是喜歡成為新聞人物,經常面對記者發表一些富有爆炸性的言論,旨在能成為報刊雜誌的頭條新聞。艾森豪威爾對他的性格缺點十分厭煩,並警示自己不能學他。
首先,「決不能見到天上還有另外一個太陽」。麥克阿瑟不允許有任何人超過他,比他有才能的人都是他打壓的目標,打擊報復是他的一貫做法。一戰期間,馬歇爾的一道命令,讓麥克阿瑟爭取頭功的夢想破滅,從此記恨在心。
當上陸軍參謀長後,他就讓馬歇爾去指揮國民警衛隊,要知道國民警衛隊不是正規軍,這就意味著馬歇爾的晉陞之路被堵死。幸虧有潘興將軍從中斡旋,馬歇爾才沒有離開軍隊,並在二戰爆發時成為他的上級,可謂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其次,「退伍兵請願事件」。經濟大蕭條讓退伍軍人紛紛失業,2萬名生活窘迫的退伍軍人走向華盛頓街頭,要求改善物質條件。胡佛政府採取平息騷亂的做法,讓愛顯擺的麥克阿瑟又看到了機會,並對艾森豪威爾的勸告不予理睬、一意孤行。
他親自帶隊,騎著高頭大馬,身後跟著幾十位記者。軍隊向衣衫襤褸、手無寸鐵的老兵開槍,這是美軍史上的奇恥大辱,但麥克阿瑟對此洋洋得意。一時間,他成為人們心目中殘暴的人,艾森豪威爾也極其反感他的極端主義做法。
更為重要的是,麥克阿瑟對人苛刻、無情,讓艾森豪威爾很受傷。他離不開艾森豪威爾這樣優秀的助理,不止一次地拒絕其他單位調用艾森豪威爾的請求,卻從來不給任何晉陞機會,7年裡只提升了一級,成為中校。倍感失望的艾森豪威爾,決定離開他。
外駐菲律賓,倆人徹底鬧翻。
對於麥克阿瑟的專橫、跋扈,艾森豪威爾有了退出軍界的想法。但他想到康納、潘興、巴頓等人的預測,下一次戰爭很快就會到來,他堅持留了下來。隨著麥克阿瑟的任期已到,他終於可以離開麥克阿瑟,試圖到野戰部隊中去服役。
現實還是殘酷的,麥克阿瑟調任菲律賓,他堅持要艾森豪威爾一起去。菲律賓的生活還是充實的,越來越緊張的太平洋地區,讓艾森豪威爾參加建立了空軍基地、軍校等,尤其是制定了菲律賓的防禦計劃,但他覺得素然無味、心灰意冷。
更讓他受不了的是,與麥克阿瑟的關係越來越緊張。俗話說得好「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作為美國在菲律賓的最高軍事顧問,麥克阿瑟儼然就是一個「山大王」,對艾森豪威爾等人十分霸道,脾氣很壞,常常是惡語相加、非吵既罵。
更有甚者,麥克阿瑟不顧美國的政策,要求華盛頓同意菲律賓在1938年完全獨立,並為此與羅斯福大吵一架。可想而知,麥克阿瑟退出了現役,但他很快被菲律賓政府任命為陸軍元帥,遭到國內民眾的抨擊,艾森豪威爾對他也徹底失望。
艾森豪威爾堅定回國的信心,但麥克阿瑟就是不批准他的調離請求。1939年二戰爆發,菲律賓安逸的生活徹底讓艾森豪威爾坐不住了。在他看來,美國捲入這場戰爭是遲早的事情,他一定要回去抓住這難得的機會。
此時,麥克阿瑟也無權再阻止艾森豪威爾了,因為按照美國法律規定,任何一名軍官外派執行任務不得超過4年,而艾森豪威爾已經到期了。當他踏上回國的郵輪,長舒了一口氣,4年的折磨生活終於結束了,心情很舒暢,其中更多的原因是,因為離開了麥克阿瑟。
能在麥克阿瑟這樣「難伺候」的人手底下干了7年,讓艾森豪威爾練就了處驚不亂、善於溝通的本事,這讓他在以後的軍人生涯和總統任期內,再難處理的事情、再難交流的人,他都能輕鬆應付。在他看來,再也沒有比麥克阿瑟更難對付的人了。
從另一個角度看,正是有了麥克阿瑟這樣的反面教材,讓艾森豪威爾更加重視人與人平等地位,協調各種關係,這也是他擔任歐洲戰區盟軍總司令的重要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