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到底來過中國嗎?為何遊記中充滿矛盾呢?

馬可波羅到底來過中國嗎?為何遊記中充滿矛盾呢?

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到底來過中國嗎?為何遊記中充滿矛盾呢?

馬可波羅出身商賈世家,他的家族在威尼斯頗有聲望,深受當地教會器重。為了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威尼斯教會委託即將前往東方經商的波羅家族,為蒙古大汗送去禮物和書信。年紀輕輕的馬可波羅跟隨父輩抵達中國,並在開平府覲見了當時蒙古政權的統治者忽必烈。此時,忽必烈要面臨的問題與祖父截然不同,他不再致力於擴土開疆,而是絞盡腦汁思考如何將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民族的人民融合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往下看。

馬可波羅所看到的上都,不但是忽必烈崛起的龍興之地,更是最能展現忽必烈民族融合成果的城市。在這座城市裡,北方的遊牧文化與南方的農耕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對於從未領略過中原王朝繁盛的馬可波羅來說,這裡的風景足以令他傾倒。

在遊記中,馬可如是說道:

「上都是大汗設立的首都,這座城池的中央有一座由大理石打造的豪華皇宮,璀璨奪目。皇宮中的所有建築都被塗抹了一層金漆,上面雕刻著花鳥走獸,雕工非常考究。不論皇宮的設計和裝潢都令人歎為觀止。皇宮外有一層宮牆環繞,宮牆的範圍約有十六英里。在宮牆之中,除了建築之外,還有泉水、河流和植物,許多野獸在草地上奔跑。據說,這些動物都是大汗飼養的獵鷹的食物。」

在遊歷期間,馬可還發現了一種前所未見的貨幣——紙幣。中國人將樹皮剝下,將樹皮內層的白色細皮取下泡水,隨後,將細皮放在臼中研碎,以這種粉末作為製造紙幣的原材料。如果,百姓在使用紙幣的過程中,紙幣產生了污損,那麼,只需花費紙幣面值的百分之三,即可兌換嶄新的紙幣。從馬可波羅的描述中我們知道,他說的就是元朝初期發行的中統寶鈔。

當然,馬可波羅的父輩都是商人,所以,馬可頗具商業頭腦,對旅行中見到的各類物產、商品非常敏感。在馬可波羅的遊記中,他總會不厭其煩地敘述各式各樣的商品。從馬可波羅在朝廷受到的待遇來看,波羅家族在中國的身份應該是斡脫商人,他們的地位屬於色目人,有權在中原各地行商,但是要將利潤的一部分上繳給蒙古統治者作為賦稅。

煤炭是現代人再熟悉不過的燃料,根據元朝時期的地方志記載,當時,煤已經成了各地百姓最常用的燃料。然而,當時世界的絕大多數國家都不懂如何使用煤,馬可波羅所在的威尼斯亦是如此。馬可對這種能夠點燃的黑色石頭非常好奇,對此,他曾這樣寫道:「這種黑色的石頭能像木材一樣被點燃,但它的可燃性遠遠超過木材。倘若,在夜間點燃這種黑色石頭,第二天清晨石頭也不會燃盡。這種石頭的產量非常高,所以價格並不昂貴。」

上世紀四十年代,我國史學家楊志玖在《永樂大典》收錄的元史中找到一份材料,材料中提到了十三世紀伊利汗國的三位使臣。湊巧的是,在《馬可波羅遊記》中也出現了這三位使臣的名字。要知道,在我國史料中這三位使臣的名字僅出現在《永樂大典》中,在其他史書中並未提及。

由此可見,馬可波羅的確造訪過中國。

馬可波羅雖然在中國居住了十多年,但以遊記中的記載來看,他並不懂漢語。不過,在元朝時期,色目人只需掌握蒙語、突厥語、波斯語中的一種,即可在中原大地上暢行無阻。

這也就解釋了為何馬可波羅在敘述某些關於年代、數字和地理情況時,出現了不少謬誤和前後矛盾,甚至,嚴重偏離了史實。因為馬可不懂漢語,所以在與漢族人交流的過程中捉襟見肘,難免「聽風就是雨」獲取錯誤的信息。不過從馬可波羅的文字來看,如果他並未造訪過中國,寫下的文字不可能如此生動。

南宋覆滅之後,阻隔南北文化交流的最後的桎梏被打破,中原實現統一。為了使中原四通八達,元朝統治者進一步開鑿了前朝的運河,全線貫通了由大都到杭州的航道。馬可波羅來到中原後,親眼目睹了南北運河對中原交通造成的巨大影響:「運河既深又寬,就像真正的河流一樣。它為中國起到了非常好的聯結作用,能夠讓滿載貨物的商船在中原大地上暢行無阻。」

因為,馬可波羅需要跟隨父親經商,所以,不止一次地沿著運河北上南下,在十七年的時間裡他的腳步幾乎遍佈所有沿岸城市。這些沿岸城市在遊記中均有詳細記載,我們不妨看看馬可波羅在運河沿岸城市的見聞。據馬可波羅回憶:在他隨商隊抵達鎮江後,在瓜州對岸看到江中有一座由岩石堆砌成的島嶼,和尚們在島上修建了一座寺廟。

顯然,馬可波羅說的就是如今的金山寺,不過,隨著河道變遷,如今的金山寺已與河岸連接在一起。1291年,馬可波羅家族結束了在中國的商旅生涯,一家人從泉州登船,返回闊別已久的故鄉。此時的馬可波羅已經從一個未經世事的小伙子成長為見多識廣的青年。回到故鄉後,馬可參與了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爭,在作戰期間被敵軍活捉。

馬可波羅鋃鐺入獄後,為了打發百無聊賴的時光,他向獄友魯思蒂謙諾敘述了自己在亞洲的所見所聞,獄友將馬可的口述記錄成書。這部書一經問世,迅速在歐洲引發轟動。然而,馬可波羅的見聞對於當時的西方人來說太過離奇,他們根本不敢相信東方有這樣一個神奇的國度。歐洲充斥著對馬可波羅的質疑聲,然而,馬可波羅本人卻不以為然。

在馬可波羅臨終前,他的朋友曾勸馬可波羅向公眾澄清那些見聞都是假的,畢竟,撒謊者是無法升入天堂的,然而,馬可波羅始終堅持自己的見聞是真的,並對朋友說道:「這本書中記載的只是我見聞的一部分,我只將我的東方見聞說了一半而已。」

馬可波羅死後,一個小丑演員在威尼斯嘉年華中扮演著馬可的形象,自詡為「馬可百萬」,以誇張的肢體動作和誇大其詞的語言博觀眾一笑。威尼斯人都用「這是一個馬可波羅」來形容虛假新聞。由此可見,馬可波羅的晚年始終活在詆毀與偏見中。

image.png

不過,在西方人對馬可波羅遊記進行考證的過程中,不少外國人親身前往馬可波羅口中那個神秘的國都,親眼見證了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載的東方奇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蒙古時代造就了馬可波羅,而馬可波羅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進一步交流,從此,為人類社會開創了嶄新的時代。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馬可波羅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