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首相高橋是清的生平簡介
高橋是清(,1854年9月19日-1936年2月26日),是第20屆日本首相、第7屆日本銀行總裁。在 岡田啟介內閣任大藏大臣時,因反對為擴軍而增加財政支出而被日本陸軍所嫉恨,二二六事件被陸軍兵變士兵暗殺。高橋是清生活於日本由弱到強、開始侵略鄰國的時代,他在思想上積極主張對外擴張、在行動上為侵略戰爭效勞,是日本對外侵略的鼓吹者和身體力行者之一。特別是他所推行的高橋財政,助長了日本的對外侵略,實質上是軍國主義財政、戰爭財政。高橋是清是日本近代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的人物。
日本資本主義的守護神高橋是清生於1854年,是當時幕府御用畫師川村莊右衛門守房與保姆北原金之間的孩子。當時莊
右衛門四十七歲,北原金只有16歲。高橋是清在出生不久即被仙台藩的足輕(武士中的步卒)高橋覺治收為養子。覺治與妻子文子夫婦也都是養子,他們與養母喜代子三人一起生活。高橋喜代子代替母親養育了高橋是清。喜代子的一生也是波瀾壯闊的。
喜代子在江戶的岸和田藩(今大阪)公館作傭人時與江戶留守土川新治是則結合,因為土川在家鄉已有妻室,二人被藩主驅逐出門。他們來到芸州藩(今廣島)淺野家在江戶的公館作傭人,喜代子在赤阪靠替人做針線活維持生計。後來她來到四谷的旗本高力家的內宅作傭人。
後來他們聽說仙台藩足輕高橋直右衛門要出售足輕的名號,於是花二十兩銀子購買了這個名號,夫婦雙雙成為高橋家養子。他們雖然育有一子,但在十八歲的時候死去,其夫絕望而亡,喜代子也出家為尼。還是嬰兒的高橋是清被收為高橋家養子後,喜代子還俗回家,養育高橋是清。她是一個勝過男人的女人。
高橋是清兩歲時,一家點心鋪提出想收他作養子。是清的生父表示同意,但是喜代子反對說"是清將來作一個足輕挺好,希望他能在武士家族中成長"。以後這件事就沒有人再提了。
高橋是清後來曾感歎道:"也許我會在點心鋪裡渡過一生呢,人生實際上是在瞬息之間決定的。"高橋是清五歲時曾被馬踩傷,非常疼痛,所幸沒有造成大的後患。他曾說:"我在小時候就深信自己是一個幸福的、有非常好運氣的人。無論遇到什麼失敗,陷入怎樣的困境,我都相信好運總會到來,所以能夠專心努力。這大概就是我生來就是樂天派的原因吧。"這種幸運和好運氣經常出現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喜代子把高橋是清送到與她關係不錯的大崎昌壽寺作幫工,恰逢時任仙台藩駐江戶留守居役的大童信來這裡掃墓,發現高橋甚為聰明伶俐,遂將他派往橫濱學習英語。最初高橋還能認真的師從美國宣教團成員學習,但後來他住進異人館作侍者,沾染上喝酒鬥毆等惡習。當時他年僅十三歲。
高橋是清聽說和他一同學習英語的鈴木六之助要去美國留學,他便決心當一員捕鯨船的船員,憑借自己的力量到美國去。他的執著感動了大童,於是高橋是清於1867年與仙台藩的青年人一起去了美國。等待他們的是千辛萬苦。離開日本前,大童拜託橫濱的武器商人尤金對高橋予以關照。到美國後,高橋和鈴木一起來到舊金山尤金的父母家。起初他們受到親切的招待,但後來逐漸冷淡下來,
給他們剩飯吃,並讓他們幫著幹活。高橋是清時常罷工以示抗議。
後來尤金的父母向高橋他們說在奧克蘭認識一家叫布萊溫的富豪,問他們願不願意到那裡去。他們到了那裡一看,果然住房、庭院都十分寬闊,據說女主人會教他們英語。於是高橋和鈴木就按要求在對方拿出的文件上簽了字,並住進這家。但是他們被要求幫助做家務和照看小孩,他們提出不想在這裡住了,結果對方說已經簽了三年合同買下他們,因此他們得不到自由。這時他們才明白當初簽的是奴隸買賣契約。在日本總領館的幫助下,高橋得以在1869年12月回到日本 。
仙台藩在明治維新中成為叛軍。生於仙台藩的高橋擔心自己的籍貫會給自己招來麻煩,於是隱居在東京牛入的一間湯粉店裡,悄悄地生活著。後來他遇到時任外國官權判事的森有禮(日本首任文部大臣)的賞識,成為神田錦町森宅的門客。這個時期成為高橋與政界、官界建立關係的起點,不過十七歲的高橋在當時還沒有這種意識。他擔任成立不久的帝國大學南校的教授助手時,有三個學生向他提出借二百五十兩錢,他很爽快的答應了。學生們為答謝他,請他到東京兩國柏屋吃飯,並和藝妓們尋歡作樂。高橋從此養成放蕩不羈的習性。在這些學生的家鄉有一家專作舊服裝生意的福井屋,店主人和高橋是遠親。高橋直覺感到藝妓們嫌棄他衣著粗糙,於是便向福井屋訂了幾身衣服。第二年元旦他同樣在柏屋設宴,受到藝妓們的另眼相看。後來高橋住進福井屋,後又搬到與其相投的藝妓東屋椎吉家,當東屋的跟包。這時,他學習英語時代的一位同學在唐津開辦了英語學校,邀他前去任教。高橋單身前往唐津赴任,月薪一百日元。當時高橋十八歲。
由於政府廢除藩制,唐津藩無法繼續經營英語學校,1872年高橋返回東京。之後,他先後在大藏省和文部省任十等文官。1875年,他22歲時到大阪擔任英語學校校長。他去仙台同鄉、曾一同赴美留學的一條十次郎處拜訪時,對方邀請他共同研究佛學,他當即表示同意,辭去了大阪英語學校校長這一要職。至此,高橋一直像風一樣自由地生活著,如果一直這樣發展下去他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青年就不得而知了。善於融通是他的長處也是他的弱點,這在他以後的政治活動中也可見一斑。
高橋曾擔任東京英語學校教師;曾經營牛奶生意失敗;在文部省和農商務省供過職,擔任了首任商標註冊所所長;參與過開發秘魯礦山,也遭失敗。他一直過著大起大落的生活,人們調侃地稱他為"走山路的人"。
1892年,高橋39歲,日本銀行總裁川田小一郎讓他擔任日本銀行本店新建項目的建築主任,他這才有了穩定的工作。作為少年留洋,頗有才能的高橋來說,進入官界實在是太遲了一點。
1893年他擔任日銀西部(馬關)支店長,1895年擔任橫濱正金銀行本店經理,甲午戰爭後,曾建議政府用中國賠款做準備金,改行金本位。1899年擔任日本銀行副總裁,可謂青雲直上。
日俄戰爭期間,為了籌集軍費,他被任命為駐英國財務官。他工作非常出色,贏得很高評價,一躍成為貴族院議員,並被封為男爵。
第一次募集公債
日本本來的作戰計劃,是以"從朝鮮半島驅逐俄軍,防止俄軍重犯鴨綠江畔"為目標的。為實現這項計劃,預定要用一年的時間和一億五千萬日元的硬幣。然而當時日本國庫只有五千萬日元,按要求尚缺一億日元。日本銀行副總裁高橋是清肩負了募集一億日元外債的艱巨任務。一方面,
這是一項"萬分火急"的決定戰爭命運的大事;另方面,當時的國際形勢對日本募集外債極其不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高橋副總裁發揚了頑強的實幹精神,於1904年5月,提前完成一億日元的募債工作(那時日本國全年的預算不過四千萬日元)。但是,金錢這種東西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用處。在那種情況下,政府還不斷地提出追加募集外債的要求。所以,高橋最終所完成的募債金額總共達十四億日元。據說因為簽字過多,右手曾一度疲勞過度,造成活動不便。長期以來,世界上的金融資本集中在英法兩國。俄國推行南進政策就是借助他們提供的資金。而高橋的工作,正是把要流向俄國的資金渠道切斷,並使之改道流向日本。也就是說,不僅僅是為日本籌措軍費,更主要的是要造成俄國的戰爭經費出現短缺、枯竭,以便大大改變日俄戰爭的態勢。
第二次募集公債
高橋受命籌集了一億日元公債的使命勝利完成後,就準備回國述職。就在這時接到日本政府的命令,要求再募集軍事公債二億日元。從當時英美兩國的情況看,開展第二次募債工作並不困難。高橋想的是"照此下去"今後可能還要不斷追加新任務。政府指示中說:"在作為第一次募集公債擔保的關稅收入之外,還可再提供煙草專賣利潤和國鐵收入作為還債之用。"儘管這樣,高橋並未輕易地用這些項目的專款作為抵押。他仍以第一次的關稅收入作為保證,沒有費力就在同年十一月間,在倫敦和紐約兩地完成了募集指標。應募結束時間,紐約為十二月五日,倫敦是第二年的二月十五日。
第三次募債
一九零五年三月六日傍晚,高橋到達紐約。立即和謝弗商議並得到他的私下允諾,即如果發行三億日元公債,他將認購一半。十一日離開紐約,十九日到達倫敦(十日奉天會戰日軍告捷)。
因為有前兩次的工作基礎,加之奉天會戰取得大勝的有利條件,募債的工作於二十日便有了順利完成的希望。公債的條件是:年息四分半,發行價格為票面的百分之九十,期限二十年,以煙草專賣利潤作為擔保。募集地點除英美兩國外,進一步擴大到歐洲大陸各國。與前兩次相比,形勢特別有利。
第四次募集公債
一九五年五月二十九日,高橋在紐約接到松尾日本銀行總裁的電報。內稱:"五月二十七日,在對馬海峽日俄大海戰中,我國艦隊取得重大勝利。"繼之又收到日本政府的來電說:"這次對馬海戰,全殲俄國艦隊,俘虜羅日傑斯特文斯基、涅博加托夫、恩奎斯特三名艦隊司令。另外,望在英美等國發行三億日元以上的墊支公債(作為償還已發行的公債之用)。"這確實使人為難。歐美各國都為對馬海戰取得勝利帶來了和平而高興。日本的聲望不斷在提高,英美等國決不會在這個時候向日本討還公債。所以,從他們的常識判斷,這種募債只能是在恢復和平以後或者是戰爭要長期拖下去時才能進行。第四次募集公債工作於七月十日晚正式公佈計劃。由於空前的景氣,當晚在倫敦便出現了百分之七十五、在德國出現百分之一的溢價。美國也來電說:"認購情況非常好。"七月十一日,並始受理認購業務。倫敦的認購者多達十倍以上,十五時半停止受理。德國的消息說:"小戶認購者居多,無法掌握準確數字,大約超過七倍以上。"第四次的三億日元募債工作以取得了最好效果而告結束。十二日接到曾稱大臣來電:"在不利的時機募債,竟能收到如此好的結果,定是足下竭盡全力所致,深表慰勞之意。"
第五次募集公債
在對馬海戰後的七月十六日,英國大金融家阿爾弗雷德·羅思柴爾德在別墅招待高橋時,委婉地說:"日本要求賠款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數額不宜過大,而且不必一定要付現款,可以公債代替,這樣做將是無可非議的。"薩阿·尼斯特·卡賽爾(英國的大金融家,在高橋與謝弗相識前,曾友好地向謝弗介紹過日本的情況)也說:"日本接受的公債,可在倫敦和巴黎兌換現金。"同樣委婉地勸說日本接受以公債作為賠款的做法。
俄國沒有錢,如果日本迫其支付現款,結果勢必要由英法負擔。向俄國長期提供貸款的這兩個國家,是深知這個內情的。就它們的內心而言,不願意借更多的錢給面臨危機的俄國;實在不得已時,它們與其借給俄國,勿寧借給日本。
它們提出的"日本把接受的俄國公債兌換成現金",正是考慮要把俄國發出的票據由日本保證貼現。也就是說,把錢借給俄國,俄國不能還時,轉嫁由日本償還。
經過高橋百折不撓的努力,到了十九日終於完成在英、法、德、美四國發行公債的準備工作。高橋過去一直以倫敦為募集工作的中心,如今要轉移陣地到與俄國友好的法國,而德國
又是英法兩國的宿敵。因此,這次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儘管這樣,他仍然迅速圓滿地取得了成功。分析其原因:(1)預想到了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提前對法國做了工作,而法國方面也抱有相同的意圖,所以交涉工作進行得很順利。(2)抓住了英法接近這一政治形勢變化的時機。(3)結識了統治歐洲金融界、擁有不分國界的巨大金融資本的羅思柴爾德為主的認購者。第五次公債的發行情況說明,高橋是個豁達大度和堅忍不拔的人。發行公債的條件是:(1)發行額為五億日元,年利四分,發行價格為票面的百分之九十,無擔保。(2)募集地點是,倫敦和紐約二億五千萬日元;英、美、法、德四國二億五千萬日元。
十一月二十七日晚,在四國同時發表發行公債的計劃,二十八日開始募集。結果,這次又是盛況空前,申請認購者倫敦達二十七倍,紐約四倍,德國十倍,法國二十倍以上。日本募集工作的巨大成功,正是意味著俄國募債活動的慘敗。高橋通過這個辦法割斷了俄國的資金來源,迫使俄國在日俄經濟戰中遭到嚴重的失敗,陷入了財政破產的困境。
1911年,58歲的高橋就任日本銀行總裁。成為政府財政金融政策的主要決策人物之一。兩年後山本權兵衛首次組閣時,他加入立憲政友會,接著以該黨黨員的身份入閣任大藏相。原敬組閣後,再次出任藏相,大力推行積極財政。
1921年1月,時任原敬內閣藏相的高橋在眾議院進行財政政策演說時提到整頓軍隊計劃,他說:"(計劃)用陸軍六年時間,海軍用八年時間……",台下有人接下茬喊"不倒翁九年",引起哄堂大笑。這就是他被人們稱為"不倒翁"的來歷。
1921年11月,首相原敬遇刺身亡,經西園寺公望與重臣、推薦高橋接任首相,藏相仍由高橋兼任,原內閣的全部成員全部保留,繼續推行前內閣的施政方針。因此,高橋內閣被認為是原敬內閣的延長。輿論對高橋首相的評價並不高。高橋從未想過自己能成為首相和總裁,也不是那種執著於權力的人。原敬被暗殺後,如果政友會放棄組閣就等於向恐怖分子表示屈服,出於這種政治考慮,不可能在政友會以外物色繼任首相人選。擔任首相也許並非出於高橋本意,因此人們對作為財政家和藏相的高橋評價很高,對其作為首相的存在感卻不太認同。
他的首要工作是處理裁軍問題。當時日本在華盛頓裁軍會議上不得不接受與美、英兩國的主力戰艦的比例為5:5:3,並且對保全中國領土完整、以日美英法四國條約代替英日同盟等問題上表示同意。華盛頓體系的建立給予二三十年代的日本政治以深遠的影響,同時直接影響到高橋內閣的對內政策。為適應戰後資本主義經濟恢復和不景氣的局勢,高橋改變積極政策,實行財政緊縮。在制定1922年財政預算時,比上年度減少支出1.18億日元。宣佈除完成即定的新興事業外,不再擴大建設規模。他還表示,一旦實現裁軍,將把軍費節之用於發展文教、水利事業。
在高橋主持下,政府為穩定社會秩序,調整政治關係,對有關法律制度做了修改。其中包括修改治安警察法、使婦女獲得組織和參加政治集會的自由;制定《健康保險法》;通過議會批准犬養毅提出的《整縮陸軍建議案》和前田利定提出的《整頓綱紀建議案》。不過,對實行普選和廢除軍部大臣武官制問題,高橋的態度卻很消極。特別是後者,他的見解是:"沒有必要修改陸海軍大臣武官制和帷幄上奏。"
高橋的理財能力已有定評,其政治能力卻不怎麼樣。與他的前任原敬相比,他在組織、社交、判斷決策能力上大為遜色。原敬多謀善斷,交際廣泛,進行社交時,一下就能牢記對方的姓名、職務、性格特點。高橋卻疏於人事,不善社交,甚至擔任藏相時,連誰是屬下的主稅局長都忘卻了。
高橋就任首相的翌日,政友會基於首相和總裁不可分的考慮,推舉他為第4任總裁。平時疏於黨務,不注意培植親信的高橋,在處理黨務矛盾時,顧此失彼,優柔寡斷,缺乏總裁應有的統治力。
早在原敬執政時,因五所學校升格和修改鐵路敷設法問題,政友會內部就有人提出撤換文部、鐵道二相職務並改組內閣主張,當時高橋也是改組論者。高橋上任後,改組呼聲愈加強烈,內閣中也出現改組和不改組兩種對立意見。高橋錯誤的權衡了內閣中兩派意見的優劣,倉促決定改組,遂使內閣中對立意見公開化,彼此吵成一團,互不讓步。高橋企圖通過內閣總辭職來實現改組,而文部相中橋德五郎、鐵道相元田肇拒絕辭職。關鍵時刻高橋害怕強行改組會導致政友會分裂,於是來了個180度大轉彎,聲明停止改組,以求維持局面。
不久,政友會常務會和醫院總會通過有關政務一憑總裁決定的決議,據此高橋再次提出改組內閣,接著又一中橋和元田反對,內閣不統一為由,宣佈內閣總辭職,並開除中橋等六人的黨籍。他期待著又他組閣的敕命。然而天皇卻把首相大印授給了加籐友三郎。
高橋辭職後,繼續擔任政友會總裁,1924年與軍部勢力對立,辭去爵位和貴族院議員等職,在第二次護憲運動中,當選眾議員,率領政友會參加推翻清浦奎吾內閣的鬥爭,並與護憲會,革新俱樂部合作,建立了以加籐高明為首席的護憲三派內閣。使戰前日本政治進入所謂的議會黃金時代--政黨內閣時代,高橋本人則歷任加籐高明、田中義一、犬養毅、齋籐實、岡田啟介五屆內閣藏相,推行積極財政和健全財政政策。這樣,他一生中八次出任藏相,主持國家財政達12年之久。
作為政府中德高望重的財政家,高橋比較注重從國家經濟實力和長遠利益出發,制定後實施財政經濟政策,這與三十年代後期軍部極力主張的無止境擴軍備戰要求形成尖銳矛盾。在他擔任岡田內閣藏相時已經是81歲高齡,力主削減軍費開支,與軍部代表通曉論戰,一度壓制了軍方的意見,只有高橋才能讓軍部明白,執行緊縮財政政策誰也不能例外。但僅靠高橋一個人難以獨自支撐,最終"二·二六事件"奪去了這位稀世的財政政治家的生命。高橋的死亡引起了日本證券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波動,其對日本經濟影響之深,可見一斑 。
與其前半生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相比,高橋擔任藏相後的人生就沒有那麼豐富多彩了。從日本帝國主義擴張政策的視角來看,日本通過"二·二六事件"和"五·一五事件"開始走上軍事獨裁的不歸之路。從這個意義上講,精通經濟政策的政治家高橋是清被暗殺意味著政黨政治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