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淪陷後國聯的態度 讓中國和日本雙方都惱火

東北淪陷後國聯的態度 讓中國和日本雙方都惱火

日本歷史故事

東北淪陷後國聯的態度 讓中國和日本雙方都惱火

1931年9月,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張學良坐擁38萬東北軍,但是他卻直接撤進了關內。在此之後,1萬多日軍佔領了東北全境。在東北淪陷之後,蔣介石把這一問題上交國際聯盟。但經過一年多的商討之後,國聯終於做出了裁決,不過裁決的結果讓中日雙方都十分惱火。其實裁決的結果無外乎偏向中國或者偏向日本,而國聯竟然異想天開的想出了第三條路,問題是這條路中日雙方都不會答應。

一、九一八事變之後,蔣介石根本無力干預

有很多人都質疑九一八事變之後,蔣介石為什麼不出兵收復東北。其實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來說,首先是張學良方面的問題。在中原大戰以後,張學良不僅擁有東北地區的控制權,而且還掌控著華北地區。這也是為什麼張學良沒有抵抗而撤退的原因之一,他還有一半家底在關內,沒有必要拚命。張學良和其他軍閥一樣把控制區視為自己的私產,堅決不允許中央軍進入。此時的蔣介石如果要收復東北,就必須先經過華北地區,但張學良擔心蔣介石鳩佔鵲巢,絕對不會讓蔣介石的中央軍進入東北。他不能前門拒虎後門進狼,他做不了東北王,至少還是華北王。從他的角度來說,他絕對不會讓中央軍進入自己的地盤。這是軍閥的通病,在抗戰初期,閻錫山到了十萬火急時,才同意中央軍進入山西。

從蔣介石自己的角度來看,他也根本沒有精力收復東北。蔣介石雖然是國家領袖,但是卻僅僅是名義上而已,他實際的控制區只有東南而已。要命的事情來了,紅軍的根據地偏偏出現在他的控制區內,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蔣介石集結部隊對紅色根據地發動了幾次大規模的圍剿,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其他的人的地盤內,蔣介石絕對沒有這麼熱心。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正在江西前線,他的軍隊也忙於此事。他根本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去收復東北,至少在平定江南之前,蔣介石不會忙於對付日本人。他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正是處於這個原因,蔣介石不出兵,其他軍閥就更不會有什麼動靜。所以當時中國唯一的一條路就是把東北問題上交國聯,有國際聯盟裁決。

二、國聯根本靠不住,國聯的裁決讓中日兩國無法接受

國聯的主要組成國是英法,由於美國拒絕加入國聯,所以國聯的執行能力受到很多人的質疑。國聯的主要任務就是維護凡爾賽體系,但是這個體系本身就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英法兩國雖然是一戰的戰勝國,但是兩國均元氣大傷,根本沒有精力再進行戰爭。因此英法兩國一直希望天下太平,中國將東北問題提交給了國聯之後,國聯的反應向中日雙方都十分惱火。國聯派出了李頓調查團來東北實地調查,經過半年多的調查之後,國聯得出的結論是九一八事變的責任完全在日本方面。但是緊接著國聯話鋒一轉表示不能排除中國方面的行為過當,國聯提出這一地區由國聯直接托管。也就是說,中國和日本都不能掌控東北,國聯也就是英法兩國來掌握。

最讓人人不能接受的事情發生了,猶太人無處安身一直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現在突然出現了那麼大的「空地」,國聯曾計劃讓猶太人在東北建國。但遭到了中國和日本雙方的反對,作為局外人的美國也表示反對。最終這一計劃只能作罷,但是沒有對日本做出任何實質性的制裁措施。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滿清皇帝溥儀建立了偽滿洲國,並且立刻承認了偽滿洲國。1933年,日本進入山海關,同時開始染指熱河。英法等國在華北地區有著巨大的利益,日本佔領山海關之後,英法等國遭到了很大的刺激。各國開始在國聯會議上譴責日本的侵略行為,但是日本高傲的宣佈退出國聯。而在此之後,國聯對日本毫無辦法。

三、張學良12萬大軍守不住熱河,長城抗戰最終穩住陣腳

1933年,日本開始染指熱河,當時守衛熱河的中國軍隊有12萬,但總指揮官還是張學良。張學良本人甚至沒有去過前線,而是在天津的英國租界。最終12萬軍隊由於派系林立、缺乏統一指揮,被日軍逐個擊敗。100多個日軍騎兵佔領了熱河省會承德,當年中國皇帝的避暑勝地被日軍佔領。在丟掉熱河以後,張學良已經聲名狼藉,蔣介石只能讓其暫時出國考察。在此期間,宋哲元的29軍開始崛起,通過長城抗戰,宋哲元在華北站穩了腳跟。長城抗戰暫時遏制了日本的擴張勢頭,等張學良歸國時,他已經成了無土之主。察哈爾、京津、河北等地都在宋哲元的掌控之下,但是宋哲元的本質也是軍閥,他和閻錫山的表現差不多。在七七事變以後,不到危急時刻不准中央軍入境。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日本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