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大哥保護不了琉球小弟 於是被日本吞併了

清朝大哥保護不了琉球小弟 於是被日本吞併了

日本歷史故事

清朝大哥保護不了琉球小弟 於是被日本吞併了

600多年明太祖朱元璋的時候派人出使琉球國,並且冊封琉球三國國王,從此以後琉球三國正式向明朝政府稱臣納貢,成為了明朝的藩屬國。朱元璋那時候的琉球國還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他們當時分為三個獨立的國家,中山國、山南國、和山北國。明朝宣德年間1429年的時候琉球國才統一,但是統一後的琉球國仍然向明朝稱臣納貢,這點沒有改變。清軍入關明朝滅亡,琉球仍然是大陸對岸的天朝上國的藩屬國,這一點也從未改變。

後來日本德川幕府薩摩藩入侵琉球,逼迫琉球國王向他們納貢。琉球國打不過,沒辦法只得納貢、那時候日本還並不敢明目張膽得罪清朝,所以關於琉球向他們納貢這件事兒,一直是被隱瞞的。

鴉片戰爭之後中國徹底衰落了,而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卻強大起來了。一個衰落,一個強大起來,對比很明顯。日本也就變得底氣十足,他們已不滿足僅僅納貢這事兒,他們是要吞併琉球的。

1878年的時候,日本悍然決定將琉球改為日本的一個郡縣。琉球國國力太小,打也打不過。於是琉球國王就派兒子到清政府求援,一把鼻涕一把淚讓清政府出兵幫他們。但那時候說實話,清政府自己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但又不能不管,畢竟幾百年來是自己的藩屬國,這打狗也得看主人啊,你日本一來就把琉球給吞併了,你讓大清朝的臉往哪裡擱呀!

那麼,對此清政府的態度是怎樣的呢?最高統治者慈禧沒表態,或許也表態吧,只是史料並沒有記載。倒是李鴻章在這件事兒上出鏡的機會比較多,因為那時候基本上可以認為李鴻章是清朝的外交官,李鴻章的態度可以代表清政府的態度。

應該說,李鴻章才此事上也是比較糾結的。一方面他認為,中國這些年受琉球的納貢其實也沒有得到多大好處(納的貢還不如賞賜的多,壓根一虧本買賣),但畢竟人家是給你納貢,畢竟是你的藩屬國,那麼你就有權利保護他。一方面他認為日本的這種行為就是無賴之舉,但是對於這種無賴,朝廷也是很無奈呀。然而清朝政府並不想為了琉球這件事跟日本發生衝突,甚至戰爭。

那麼李鴻章怎麼辦呢?李鴻章希望借助一個國際法來制止日本的這種行為。什麼國際法呢,一個美國人寫的《萬國公法》。其實這也是挺可笑的,因為這個《萬國公法》只是規範國際上應該怎麼怎麼做,但是它並沒有任何的約束力,並不能像現在聯合國這樣「你不遵守,聯合國就制裁你」。說白了全靠自覺。對於日本這種國家你還期望他自覺遵守這個國際法嗎?可惜我們這位天真爛漫的李中堂,居然就信了,還真的這樣做了。

日本人當然不會理會李鴻章所謂的國際法,更不會遵守什麼所謂的國際秩序。

於是李鴻章又希冀於美國人來從中調和,希望美國人出面對日本人說「你就遵守了這個國際法吧」。但美國那時候國內正搞轟轟烈烈的大建設,哪有精力管你那個!

所以李鴻章動用國際法的這一招是失敗的。不過李中堂還是挺老謀深算的,他又想出一個點子,就是免除琉球國的朝貢行為,解除與琉球國之間的蕃薯關係,然後令其獨立。這種情況下,日本出於各方面的考量(比如,並不想與中國關係完全弄的很僵),於是日本退了一步。在1880年的時候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就是日清兩國瓜分琉球。將琉球南部的宮古島、石垣島、竹富町等地方劃給中國,其他的大部分地方屬於日本。憑良心說,這幾個島還是挺大的,雖然沒有日本占的多,但有總比沒有好吧。

但咱們中國人就是仁義啊,李鴻章就是典型的代表,他認為作為天朝大國只有維護琉球獨立才是對的,而不是和侵略者一同瓜分贓物。他認為,如果將這種「一體均沾」寫入中日條約,中國將後患無窮。因為,一個國家要吞併另一個國家,然後就有人來一起瓜分,那麼如果這招被用在了中國身上,有人要瓜分中國的話,其他的很多列強也來一起瓜分,那中國豈不是完全沒得活路了。想一想,李洪章的這個思路倒也不是沒有道理。

所以這個日清一起瓜分琉球的方案最終也談崩了。後來,琉球的問題就不了了,日本吞併琉球其實已成了既定事實。中國自身又太弱,在此事上終究變得越來越沒有話語權。

俗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想保護小弟卻自身不硬的話,這個大哥還怎麼當啊!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日本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