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般的陣法從未敗過 八陣圖鴛鴦陣都不行!
在中國人的軍事哲學裡,兵家大事從來是你來我往的欺詐,如同宋襄公那樣的愚鈍是會被當成千年的笑柄永遠流傳下去。所以,中國人很注重對兵法的改進,甚至於很少有人會接連使用同樣的戰術,一招鮮吃遍天,對於中國兵家來說是大忌,因為這樣很容易讓人找到破綻,抓到命門。
但是在西方卻有一個神話一般的戰術,從未被打破,那就是馬其頓方陣。為何說馬其頓方陣是個神話,那是因為在亞歷山大征戰的歷史上,馬其頓方陣屢試不爽,一直都是亞歷山大手中的一柄利刃。
這個及其著名的方陣是在亞歷山大的手中發揚光大並且揚名四海的,這在當時是一種跨時代的產物,因為在此之前,西方的步兵很少能夠有嚴明的軍紀,大都是軍紀混亂沒有能夠成行成伍,正是馬其頓方陣的出現改變了這一現狀,所以才所向披靡。
因為青銅器技術的大力發展,軍隊在裝備了全新的工具的同時負重也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加上原本就比較渙散的軍紀,戰爭打起來難以掌控,所以一個行之有效的方陣到了應運而生的時候了。其實早在馬其頓方陣出現之前就已經有過其他的軍陣了,但是在亞歷山大和父親的修正下,將方陣的運用達到了頂點。因為當時的戰爭主要依靠步兵,在方陣中有著手持六米長槍的十六人縱隊,因為縱深的原因難以變換隊形,但是兩翼還有輕兵以及騎兵護衛配合,這種在當時的西方極為先進的多兵種混成搭配簡直就是劃時代的發明,後來馬其頓方陣果然成了亞歷山大東征的絕世利器。
哪怕是在亞歷山大死去之後,馬其頓方陣依舊保留著步兵方陣巔峰的名頭,並且作為馬其頓帝國的絕對主力出戰,它也的確在這種初級戰場上所向披靡無人能敵。直到後來的羅馬帝國無敵軍團的出現才使得馬其頓方陣走向了沒落,但這主要是因為馬其頓方陣在後來沒能得到進一步大發展,所以呼風喚雨的馬其頓方陣最終只能在歷史的進程中被當做了過時的產物而淘汰。
馬其頓方陣的軍事編制有著極其先進的優點,也採用了類似今天軍隊的軍事編制。
一般來說都是六十四個士兵就組成一個排的編制,兩個排就組成一個連,一個營又由兩個連組成,四個營組成一個團,四個團組成一個大型方陣。這個大型方陣有著完備的兵種體系,能夠還配備有專門的輔兵和騎兵軍團。在當時的戰場上可謂是極為先進,這也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為何亞歷山大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戰果,建立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
這樣的長槍之林,驟然遭遇,不論怎樣的對手都會頭皮發麻,恐懼到顫慄。在與敵人交戰的時候,馬其頓方陣主要依靠的就是長槍,這些鋒利的槍頭密集向來犯的敵人扎過去,凡是不能聚攏作戰的敵人紛紛會倒在血泊之中,哪怕是憑借小股士兵的勇氣進入長槍之林,對軍陣造成了小範圍的傷害也依舊不能阻攔方陣的整體前進,除非是大軍的主力進入軍陣內部,其他情況很難取得顯著的效果。
因為手持長達六米的長槍,每一個士兵所接到的命令只有一個那就是前進,不停的前進,直到敵人全部倒在槍下,這是一種一往無前不計損失的方陣,雖然簡單卻很有效果。這個時期,就是為了保護方陣的兩翼,通常情況下騎兵和輕兵都會在方陣的兩翼護衛,隨時防衛來自兩側的敵人。
任何事物都有其局限性,這樣的一個軍陣難免也有不足。那就是它在對正面的敵人造成了傷害的同時,無法兼顧兩翼。一旦敵軍不主動進攻軍陣的正面,而是傾盡全力攻打兩翼,那麼長槍陣中的槍兵就會對如同潮水一般的劍兵束手無策,只有面對被屠戮的命運了。
這一點也曾經在戰場上得到了印證,斯巴達人的方陣就是被敵軍從兩翼打入後功虧一簣。但是,這是由於馬其頓軍陣本身的局限性,因為不能讓所有人排成一個圓形,這樣即使可以防備各個方向的敵人,自己卻被困在了原地。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馬其頓方陣只能在西方戰爭的啟蒙時期稱雄,由於不思進取不能及時的應變,馬其頓帝國也只能和他的方陣一起被歷史淘汰。
所以任何時代,我們都不能輕易讓自己被局限,而是要思考做出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