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末期的布拉格起義:德軍為何瘋狂鎮壓布拉格市民的起義?

二戰末期的布拉格起義:德軍為何瘋狂鎮壓布拉格市民的起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末期的布拉格起義:德軍為何瘋狂鎮壓布拉格市民的起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勝利日即將到來之際,1945年暮春5月,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爆發了反德起義。這是繼華沙和巴黎之後,又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歐洲古都對第三帝國發起的抗爭,更是二戰爆發之前便遭納粹德國蹂躪的捷克民族的總爆發,一種愛國主義情緒的總爆發。雖然發生在歐戰的最後時刻,但這場起義「猶未為晚」:布拉格的人們趕在外來強援到場之前,解救了自己的城市。

那麼,這場起義發生在怎樣的背景之下?強弩之末的德軍為何瘋狂鎮壓布拉格市民的起義?近在眼前的盟軍為何拒絕施以援手?危難時刻,一支第三方勢力因何給予起義者短暫的幫助,又為何迅速離開?最終,德軍與起義者達成了怎樣的停戰協議?

布拉格,波希米亞的明珠,全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坐落在靜靜流淌的伏爾塔瓦河畔。千年來,這座城市因地處歐洲大陸中心的特殊位置而不斷受到歷史風暴的衝擊。

1939年3月,希特勒指揮德軍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從而將捷克變為所謂「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至於斯洛伐克,則成了名義上獨立的傀儡國。

3月10日這一天,德軍機械化部隊隆隆駛上布拉格街頭。生活在布拉格的人們震驚異常,但女人們只能掩面哭泣,男人們也只能揮揮拳頭而已。

淪為佔領區的日子是極端難捱的,捷克人被剝奪了主權國家公民的尊嚴與自由,田地裡培育的穀物優先供佔領軍享用,工廠裡生產的工業品被德國佔有,而當一個德國人——萊因哈特‧海德裡希,在捷克境內被刺殺後,這個國家甚至付出了整個利迪策村莊被屠戮的代價。

但改變即將來臨,當這樣的時光過去了整整6年,二戰進入最後一個年頭時,長久生活在屈辱中的捷克人,終於感覺到春天就要來了。

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後,最高統帥艾森豪威爾將軍對全歐洲發佈公告:「歐洲的人民,儘管最初的攻勢可能沒有發生在你的國家,但是你們獲得解放的時刻已經為時不遠了。」這番令人激動的演說同樣傳到了捷克,傳到了布拉格。

時至1945年春,西方盟軍和東方蘇聯紅軍正不斷逼近的消息越傳越廣,而且捷克人還聽到了自己的骨肉同胞正在浴血奮戰的消息:在西線,捷克斯洛伐克第1裝甲旅正在圍攻敦刻爾克;在東線,據稱有16000名捷克戰士正在紅軍序列中向祖國推進。

到了行動的時候了!這時,在捷克全境內散佈著許多規模不等的游擊隊,經過聯絡和協調,這些抵抗者聯合發起了一場「鐵路之戰」,其核心內容是破壞鐵軌、德國軍列和火車站,也順便襲擊公路。這些破壞活動是如此有效,以致德國人只能在一個星期裡的某天某時段使用鐵路。

與此同時,東歐地區的戰局正發生著日新月益的變化。蘇聯紅軍在這年春天連續解放了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波蘭和斯洛伐克大部分地區,緊接著第1烏克蘭方面軍自北面向布拉格推進,而第2和第4烏克蘭方面軍則向捷克腹地進攻。

在這兩大攻擊集團之間,由捨爾納元帥指揮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餘部仍負隅頑抗,幻想著能達成「構築德國本土南翼防線」的目標。但此時,其麾下的德軍第8、第17集團軍和第1裝甲集團軍都已遭到極大削弱,士兵的戰鬥意志大打折扣,實在看不到什麼勝利的希望。作為統帥的捨爾納對此當然有清醒的認識,他的打算是「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走」,萬一形勢不利,就依托當地的鐵路網,把有生力量向西撤出捷克斯洛伐克。而能夠依托的鐵路網的中樞,就是捷克首都布拉格。

此時在布拉格這座古老的城市裡,一股反抗的暗流正在湧動著。隨著戰場形勢的變化,佔領者的暴行正在變本加厲,捷克人清楚地知道,除了戰鬥,別無選擇。在共同的使命召喚下,兩股持不同政見的力量走到了一起,這就是左翼的捷克民族委員會和右翼的民族社會黨,兩者決定「擰成一股繩」,合力抗敵。

在緊張的起義準備階段,突然傳來一則不準確的消息:盟軍已經出現在布拉格城郊!於是欣喜若狂的市民們紛紛湧上街頭,準備歡迎解放者進城。然而,他們看到的只有德國人冷冰冰的槍口。

看著城市道路上的異樣景象,駐布拉格的德國最高軍政長官卡爾‧赫爾曼‧弗蘭克從4月30日到5月1日連續發出威脅,他在廣播中宣稱將「無情報復」任何可能的起義,而參與起義的人都將「淹沒在血海裡」。弗蘭克的話並非虛聲恫嚇,此人正是1942年利迪策村慘案的策劃者。

但侵略者的威脅只收到了相反的效果,起義的決策層商定:是行動的時候了!

5月5日清晨,位於維諾赫拉茨卡大街的布拉格廣播電台照常開始晨間播音,「現在6點整。」播音員照例用捷克語這樣說道,但在說到「6」時,他悄然使用了德語單詞,沒有什麼人注意到這個細節,而這正是起義開始的暗語!

很快,由帕利茨卡和瓦爾特上尉帶領的一批首都警察便衝進了電台大樓,他們都是民族委員會的人,而布拉格起義的第一槍就在爭奪電台的戰鬥中打響了!

此前,弗蘭克派出90名全副武裝的黨衛隊士兵把守電台大樓,但他們很快被擊潰。當聽到電台大樓外驟然響起的槍聲後,那位發出暗語的播音員開始向所有能夠收聽到廣播的人大聲疾呼:「喚醒所有的捷克人,立刻參與進來,喚醒所有的捷克人!」

更多的捷克人被喚醒了:從這天中午開始,武裝起義者相繼消滅了電台內的德軍,又攻佔了蓋世太保總部和捷克秘密警察總部;手無寸鐵的市民們同樣行動起來,搗毀德國標識,焚燒納粹旗幟,甚至攻擊落單的德國兵以奪取武器。

隨著德國人任命的傀儡市長約瑟夫‧菲茨納在惶恐中向民族社會黨表示忠誠,起義看起來順利得異乎尋常。但困難被低估了。戰至傍晚,缺乏重武器的起義者未能攻下城裡的德軍兵營據點,而駐紮在布拉格附近的德軍已經得知了所發生的一切。

於是5日晚上,形勢悄然發生了變化,起義者在最初的混戰中所取得的優勢正在逐步喪失。

德國人自6日清晨便開始猛烈反擊。對於德軍來說,布拉格的得失絕不僅僅具有象徵意義,前面說過,只有確保這個鐵路和公路交通樞紐的安全,才能確保中央集團軍群的殘餘部隊可以在必要時快速向西運動,向盟軍而不是蘇聯紅軍投降。因此,布拉格城外就近的德軍緊急行動,企圖迅速撲滅起義。

攻向布拉格的德軍既有陸軍的正規部隊,也有種族成分不一的武裝黨衛隊,其中攻擊最賣力的當屬一支名叫「瓦倫施泰因戰鬥群」的黨衛隊,有數千人之眾,作戰狂熱,手段殘酷。。

在城裡,起義組織者已發表「告全體國民書」,要求消滅傀儡政府,推翻所謂「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同時向德軍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無條件投降。同時,他們和普通市民一起,依托街道而戰,用能找到的一切材料構築起臨時障礙或道路掩體,希望用推翻汽車和堆放傢俱等辦法來阻擋衝向街道的德國坦克和裝甲車。到6日早晨,布拉格人民已經設置了1000餘個路障,佔據了近一半城區,還將被圍德軍兵營的水、電、通訊線路全部切斷。

但就在此時,城外德軍開始了猛烈的進攻。捷克人決心奮戰到底,一名親歷者後來回憶:「在布拉格街頭,普通市民拿著槍,這種場面是你以前絕對無法想像的。」戰鬥在每個街區,每條小巷中展開,未經訓練的平民用繳獲來的武器武裝自己,並在戰鬥中表現出了令人驚訝的勇敢,而臨時路障也持續發揮著積極作用。然而,「勝利的天平」正在向素質更好、裝備更優的德軍傾斜。

戰至中午,德軍「瓦倫施泰因戰鬥群」奪回了電台大樓,佔領大樓的起義者遭到了殘酷的處決。好在通過幾處藏匿起來的地下電台,起義者仍能夠對外廣播。

一位名叫威廉‧格雷格的蘇格蘭人義務當起了英語播音員,他是一名逃出戰俘營的蘇格蘭飛行員,在起義急需得到外援的情況下,他自願向西方國家發出緊急呼籲:「布拉格極度危急,德軍正用坦克和飛機進攻,我們迫切需要盟軍的援助!請立即派來坦克和飛機,幫助我們保衛布拉格。在我廣播的樓外,就是狂暴的搏鬥!」

不幸的是,遠水解不了近渴,此時沒人能幫助他們,捷克人只能依靠自己。

「保衛布拉格!」格雷格在6日下午再次疾呼,「喂喂喂!這裡是布拉格,呼叫倫敦。我現在重複我已經講了三四次的請求:布拉格在危難中,請提供緊急援助,別讓布拉格被毀掉!」

這天晚上,苦苦支撐的起義者終於得到一個好消息:美軍已經打到了離這裡不遠的皮爾森。一股暖流在人群中流淌開來。這個消息是真實的,然而捷克人並不知道,美軍的推進只能到此為止了,他們不能再前進一步。

原來,根據美、英、蘇三國在雅爾塔會議上達成的協定,解放布拉格的任務交給蘇聯紅軍。這樣一來,儘管由巴頓指揮的美軍第3集團軍前部已抵達皮爾森,但卻被明確告知:必須原地待命。據說,巴頓將軍在皮爾森打電話給艾森豪威爾:「明天,我將從布拉格給你打電話。」後者回答:「噢,不,不!」

既然西方盟軍對布拉格起義說「不」,那麼起義者的處境也就愈加險惡了。城郊的納粹黨衛隊出動火炮和裝甲車,向城區突擊,城內兵營裡的德國人也作「困獸之鬥」,而這一時期已經不太露面的德國空軍居然也調動多架飛機助戰。

古老的布拉格遭到了空中強盜的蹂躪。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以擁有難以計數的壯麗歷史建築,從羅馬式、哥特式到巴洛克式、洛可可式,無所不包,可惜許多地標性歷史建築就被這一天的空襲夷平,其中包括建成已幾個世紀的舊市政大廳。

與此同時,德軍似乎仍有餘力調來新的部隊——此前於4月末奉調進入捷克的武裝黨衛隊第2裝甲師,也將部分兵力投向布拉格。該師的「元首」團再加上「德意志」團的一個戰鬥群,向這座抗爭中的城市開來。

就在德國人增派援兵,美國人「袖手旁觀」,俄國人兵鋒未到的關鍵時刻,向捷克人伸出救援之手的竟然是一群特殊的俄國人。

這群俄國人,就是所謂的「弗拉索夫集團軍」——不折不扣的俄奸部隊。「弗拉索夫集團軍」又稱「俄羅斯解放軍」,是由被德軍俘虜後叛國的紅軍將領安德烈‧弗拉索夫組建的,他網羅了大批紅軍戰俘中的變節者。此前這個集團軍追隨納粹德國,成了「法西斯戰爭機器上的一顆螺釘」,現在第三帝國末日臨近,這些人又打起了算盤,顯然琢磨著在這個特殊時期「改弦更張」,或許能撈取一點立身之本。

於是,弗拉索夫委派副手謝爾蓋‧布恩亞琴科將軍,帶著18000人投入布拉格之戰,剎那間成為令交戰雙方都大感詫異的一支奇兵。這時,德軍投入鎮壓起義的總兵力不足4萬,而且兵員素質參差不齊;弗拉索夫手下的俄國人裝備不錯,有大炮和坦克裝甲車輛,而且個個都是在東線戰場上久經「考驗」的老兵。這樣以逸待勞加入戰鬥,頓時令兩個陣營的力量對比發生顯著變化。

雖然「俄羅斯解放軍」的意外加入令起義局面為之一振,但是這種怪異的支援注定無法持久。在起義陣營中,以捷克民族委員會為代表的左翼力量對這些蘇聯紅軍的敵人持敵視態度,在他們看來,接受這些人的幫助將貽禍無窮。因此,在部分街區,捷克地下黨員開始收繳這些俄國人的槍,打算在戰後將他們交給蘇聯紅軍。

於是,匆匆來到布拉格的這些俄國人又匆匆離開,8日突圍而去,在兩天時間裡留下了布拉格起義期間隱秘而短暫的一幕。至於弗拉索夫本人,在戰後被處決。

惟一的援軍離開了,起義者陷入了絕境——彈藥已經快要打光了,而且得不到任何補充。與此同時,經過兩天猛攻卻未取得決定性戰果的德國人也產生了動搖。

對此,捷克民族委員會旗下的一名戰士安東尼‧薩姆說得好:「頭幾天,德軍有足夠的力量來壓制我們,但到了5月8日,他們自己也因為虛弱而害怕了。他們暴怒異常,但也在這種暴怒中被消滅了。」

5月8日這一天,德國正式無條件投降。這也很好地解釋了奉命趕來的「元首」團為什麼無心戀戰,他們所要做的只是盡量帶走留在布拉格城內的德國僑民。

在這種情況下,捷克人果斷地向德國人提出了停戰要求。在中心城區的一片大火之中,雙方代表坐下來談判,並且達成一致:同意停火,德軍保證不再破壞布拉格城區,捷克人則許諾城內的德國人將不受傷害地離開。

這是一個體面的可以接受的結果,這是在付出3000餘人犧牲的代價,打死近千名德軍之後,布拉格起義者所能爭取到的最好結果。德國人在停火後匆忙離城,布拉格又是捷克人的了。

起義結束的第二天,即德國投降後的第二天,1945年5月9日,蘇聯紅軍第3突擊集團軍開入布拉格,接受了城內民眾的熱烈喝彩。但是,蘇軍戰士本應向布拉格民眾喝彩才是,在他們到來之前,這些普通人已經解放了自己生活的城市!

同一天,冷酷的德國軍政長官弗蘭克在皮爾森向美軍投降,被定為戰犯的他一年後在布拉格被處決。至於那支鎮壓起義者最賣力的黨衛隊「瓦倫施泰因戰鬥群」,已經在蘇軍到達後的第二天,在布拉格西南郊外的樹林裡全軍覆沒了。

今天,如果你有機會徜徉在布拉格的主要街道上,一定會注意到許多鑲嵌在牆壁上的金屬銘牌,那就是紀念在起義中捐軀的男女老少。如果犧牲者的名字為人所知,銘牌就會刻上姓名、生卒日期以及犧牲時所在的街區;如果沒人知道犧牲者的確切身份,銘牌便刻著一句話:「獻給無名烈士。」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