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鑾披汶·頌堪和拉瑪八世相比 誰的權力更大

二戰期間鑾披汶·頌堪和拉瑪八世相比 誰的權力更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期間鑾披汶·頌堪和拉瑪八世相比 誰的權力更大

拉瑪八世有名無權,人在國外,無法施政;大權掌握在總理鑾披汶.頌堪手中,讓我慢慢道來。

二戰前的暹羅(也就是今天的泰國),由於殖民歷史的原因,普遍對同為亞洲人卻能與西方列強相抗衡的日本心存仰慕,對長期欺凌暹羅的英法等國十分敵視。在國際政治中不能左右逢源,很大因素是因為該國在國際政治中站到了軸心國陣營中,與一戰時採取的措施背道而馳,沒有更大的外交迴旋餘地。1933年國際聯盟就中國偽滿洲事件譴責日本的決議投票中,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投了贊成票,只有當時暹羅投了唯一棄權票,這就使這個國家明顯地站到了日本一方,成為日本在國際事務中的堅定支持者和合作者。

當時的暹羅國王為拉瑪七世,他1925年即位,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是由於遇到世界經濟危機(大蕭條),暹羅亦未能倖免。拉瑪七世的激進改革又觸動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痛處,更大的危機隨時可能爆發。1932年,暹羅習慣性的軍人干政事件再次發生,拉瑪七世的左膀右臂全部被軍方所逮捕,拉瑪七世變成了徹徹底底的傀儡。因此,1934年,拉瑪七世無奈地退位,遠離了坐了九年的寶座。同時他放棄了指定繼承人的權力。

當時由於繼承人問題,也就是挑選傀儡,頗費一翻周折,而比裡·帕儂榮最後說服了政府成員將王位交給拉瑪七世的侄子阿南塔·瑪希敦,即拉瑪八世,這個八週歲的小屁孩就跟當年光緒皇帝一樣,在1935年3月2日被泰國議會和政府選為他伯父的繼承人。

和中國清朝的歷史一樣,由於拉瑪八世還年幼在瑞士上學,議會指定三位訓政大臣作為他的代表,這和我們中國的差不多。當時光緒皇帝4歲登基的時,慈禧太后垂簾聽政之時,曾把聽政解釋為「一時權宜」之舉,保證「一俟嗣皇帝典學有成,即行歸政」。這些如今聽來,都是哄人玩的,當時的兒皇帝就是個擺設,大權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你就是大了,想親政,都得聽那個老娘們的。現今的拉瑪八世也是處於如此境地,大權還是牢牢地掌握在當時暹羅政府手中。

不管是軍人還是文人當政,拉瑪八世一直無法真正地施政。1940年,拉瑪八世13歲時首次與他的母親和弟弟普密蓬·阿杜德一起回到泰王國(1939年6月,暹羅更名「泰王國」),他只是走馬觀花地看了一圈,就再次地回到瑞士繼續自己的學業和深造。這個名義上的國王再次回到泰國都是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沒有經歷過戰爭洗禮的國王在1945年12月他獲得法學學士後再次回國,看到這裡,我有點暈,拉瑪八世18歲就獲得了法學學士,這個人物在當今看來也是學霸啊。

雖然拉瑪八世年幼而且沒有施政經驗,但是他很快就被泰國人民所接受並受到了他們的擁戴。泰國人民經歷了二戰前後的動亂與困苦,但是以佛教為國教的泰國人民還是很尊敬他們的國王的。同時,為了平緩戰後華人與傣人之間的緊張關係,維護國家的穩定和統一,回到國內的拉瑪八世很快成功地訪問了曼谷的中國城,這件事至今讓人津津樂道。

但是據外國觀察家分析,外國人看事情估計是從很多的情報數據中總結出來的,他們的情報能力也是公認的。他們認為拉瑪八世由於在國外呆得太久,根本沒有做泰國國王的準備或不想做泰國國王,拉瑪八世的統治時期可能很快就結束。1946年1月,大英帝國駐東南亞的長官路易斯·蒙巴頓訪問首都曼谷並與拉瑪八世會面,他描述與拉瑪八世見面時的印象,他說:一個「怯弱、近視的小男孩,狹窄的肩膀和平平的胸脯上掛滿了華麗的金剛石飾物,總的來說一個可憐、孤獨的人。」

在一個官方場合中,英國海軍元帥,東南亞盟軍總司令路易斯·蒙巴頓說道:拉瑪八世的緊張度不斷增高,達到了一個可怕的程度。我不斷地靠近他,好在他昏厥的情況下扶住他。1946年拉瑪八世意外死亡,此案至今成迷,他也就此解脫。

再說一下鑾披汶·頌堪吧,這個在拉瑪八世執政時期到二戰前是絕對的實力派人物。鑾披汶·頌堪靠1932年發動的政變起家,開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1932年新年伊始,拉瑪七世的政策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滿,當時曼谷和暹羅全國就議論紛紛:「差克裡王朝150年,氣數盡了,江山要易主了」,「開國150週年慶典要發生大亂」,「至少有1位王室高級成員要被推上斷頭台」等,這些別有用心的傳言讓拉瑪八世的統治根基再次動搖。

當年6月5日,拉瑪七世再次對政府公務員和軍人動手,以減少政府財政支出,這是他的一個失策,一個大大的敗筆,文人決定終於激怒了軍隊。

6月24日凌晨,民黨和以高射炮兵總監鑾披汶頌堪上尉(這個當時只是個少尉啊,也就是個小小的連級幹部,居然能發動政變,讓人匪夷所思啊)為首的陸軍少壯派發動了令政府軍措手不及的政變,保皇派領導人被迫全部辭職,流亡海外。鑾披汶頌堪曾在法國留學,由於鄰近德國,深受德意法西斯和國家社會主義的影響,在外交上傾向於日本的帝國主義。

1933年11月,暹羅舉行首次全國大選,拍鳳侯爵以絕對優勢當選總理,官晉上校(我簡單地算了一下,他是連升三級,還是政變當官來得快)鑾披汶頌堪成為國防部長,實際上他行使著陸軍總司令,不對,我看是元帥的權力 。

拉瑪八世登基後,長年在國外讀書,暹羅的大政方針全部掌握在鑾披汶頌堪手中,這個華人的後裔全然將祖宗丟在腦後,堅決去華化,在1939年6月24日,將「暹羅」改為「泰國」,廢棄這一使用了13個世紀的古老國名,無疑與當時暹羅的沙文主義和民族主義傾向有關。打算把老撾人、越南的孟族、中國的傣族、緬甸的撣族都屬於「人種學上的泰族」,打算把「3000萬有泰族血統的人」全都聯合在「大泰國」 之內,在中南半島建立一個強大的資產階級國家。

鑾披汶頌堪在二戰中一直追隨日本,先後進行了多場戰爭。1940年11月泰國人入侵了有爭議的老撾、柬埔寨領土,打響了泰法戰爭,並在1942年5月征服了緬甸景棟,日本還把馬來亞北方的四個馬來邦(玻璃市、吉打、吉蘭丹和丁加奴)轉交給泰國,鑾披汶頌堪的權勢達到了鼎盛。

但是,隨著同盟國在歐洲和亞洲戰場取得了一系列進展,日本人在太平洋戰場和中國戰場上也遭遇到打擊,無力再支持泰國。

泰政府的立場也開始動搖,鑾披汶頌堪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他開始疏遠日本。1943年1月,他派遣了兩名軍官秘密前往重慶進行送還戰俘的友好談判。1944年8月1日,鑾披汶頌堪帶著遷都計劃(一個把首都暫時遷往碧差汶,並在那裡起義的計劃)和佛都計劃(在北標附近建造出世界佛教中心)離開了首都曼谷。泰國議會為了改進與同盟國的關係,避免泰國陷入更大的危機中,由反對鑾披汶頌堪的派別,發起了一次驅逐鑾披汶頌堪的投票,當投票結束,宣告泰國歷史上六年時間的一個突然的結束。

鑾披汶頌堪在被驅逐後,逃向了華富裡府,他本可以招集軍隊發動政變,可披汶很冷靜,他沒有這麼做。1945年9月,披汶被社尼·巴莫政府逮捕,被列為甲級戰犯。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