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為什麼要脫歐?英國脫歐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英國脫歐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第一,英國脫歐有一定的偶然性。是當時的英國首相卡梅倫錯估了形勢,並把自己的政治前途與脫歐公投掛購,豪賭公投結果不會脫歐。但最終支持脫歐者卻佔了微弱優勢,卡梅倫弄巧成拙;
第二,英國與歐洲大陸的關係使然。在歷史上,英國長期扮演離岸平衡手的角色,對歐洲大陸國家執行均勢戰略,視利害關係而定與歐洲哪個國家暫時結盟,幾乎很少真正融入歐洲大陸。二戰之後,英國對歐共體與歐盟的態度也是從拒絕到被迫加入,但並沒有像其他歐洲國家全身心投入歐洲一體化進程。比如仍使用自己的貨幣等。這為英國的退出埋下了伏筆;
第三,英國對歐盟的難民政策不滿,這是英國民眾支持脫歐的直接原因。正是由於大批難民的湧入給英國人民的生活造成了較大影響:佔了工作崗位、犯罪活動增加等。所以脫歐的支持者希望通過脫歐而減少接收難民;
第四,英與歐盟之間的其他政策分歧。比如在英國上交歐盟的費用的方面,雙方有較大分歧;
第五,外部原因。主要是美國的原因,因為美不希望看到一個團結強大直至走向深入合作的歐盟,尤其是歐元對美元的衝擊。所以美國總是或明或暗採取一些離間歐盟的小動作,而英國正是其中的薄弱環節。
對自己歐盟定位的不滿
英國地理位置遠離歐洲大陸,原先以西南歐為主要國家的歐盟中,英法德三國是其實質的領導者,但隨著近年來歐盟東擴,越來越多的東歐國家加入進來,尤其是波蘭等國,其在歐盟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英國有逐漸被邊緣化的感覺。這於一心想在歐盟占主導的英國越走越遠,分手也是合理的選擇。
付出與收穫不對等
英國加入歐盟後,要履行歐盟各項義務,近些年,隨著東歐欠發達國家的加入,越來越多的人利用歐盟成員國自由交流的便利,來到英法德意等發達國家,造成這些國家中下層收入者工作失業,多數人利益受損,於是大家用投票脫歐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地理位置獨立
英國孤立於大西洋上,大陸均衡政策是其幾百年來立國基本國策,其不願歐洲大陸出現強大的國家,自己也不願也無法完全融入歐洲大陸,這點很想我們的東鄰,將來東亞一起化它的心態就和英國現在一樣。
以進為退的策略失誤,變成弄巧成拙
前首相卡梅倫先前幾次向歐盟威脅脫歐,主要是想以退為進,以「脫歐」為籌碼,向歐盟尋求更有利於英國利益和地位,獲得在歐盟的主導權。然而事與願違,英國民眾對於英國脫歐是支持的態度,公投結果居然是支持脫歐,這下就不能挽回了,只能順從民意。
3、二戰後,法國面臨著如何與德國搞好關係的問題。在法國外長舒曼的運作下,兩國建立了「媒鋼共同體」,即首先將經濟利益捆綁在一起,而媒和鋼是上游產業:生產工業產品,大都需要電力和鋼材不是?經濟上你中有我,不就「誰都離不開誰」不是?這個「媒鋼共同體」後來發展為「歐洲共同體」。最初,英國也想加入,但是法德不允許。兩國認為,英國是美國的「特洛伊木馬」——密探。1973年,英國總算加入了「歐洲共同體」,1993年,歐共體改名為歐洲聯盟。
但是,似乎「身體」加入了組織,「思想」還沒有加入。英國沒有加入歐元區,也不是簽證互通的申根成員國,去英國要另外簽證。這說明在經濟和外交上,英國和法德等歐盟成員國,存在明顯差別,更取代不了法德在歐盟的領導地位。
英國脫歐更重要的原因是,作為成員國,在關稅等方面當然彼此有優惠。因此,英國的農產品遭受到希臘等國農產品的衝擊,希臘窮,東西自然也便宜。工業品則遭受德國的衝擊。例如,德國的汽車對英國的汽車就構成很大衝擊。政治上當不了「頭頭」,工農業經濟又遭受衝擊,還待在歐盟幹啥?當然是「三十六計走為上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