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圈地運動是什麼回事?圈地運動的結果怎麼樣?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英國圈地運動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從15世紀開始,在英國的社會當中發生了一場被馬克思稱為「羊吃人」的「圈地運動」。這起運動是由英國鄉村的一批有產者發動的,他們是在政治上或是社會當中的一些特權貴族,或是經過了好幾代人辛勤經營而致富的富農,抑或是積累了財富的自由農。
這批圈地者通過軟硬皆施的手法,將村莊中村民手中的土地集中在自己的手裡,有時是直接利用錢贖買,有時則是利用自己的政治與社會權利,強迫同村的貧苦農民去城裡工作,自己則侵佔他們的土地,亦有時是趁著災年向貧苦農民放貸或是直接要求貧苦農民把土地低價賣給自己。
通過各種手段,圈地者圈佔了面積極為廣闊的土地。之所以需要這些地,是因為在15世紀,國際市場上羊毛紡織品的價格飛速上漲,生產羊毛成為有利可圖的行為。而牧業需要的土地面積遠遠超過小農經濟下農業對土地的需要,小塊土地無利可圖,只有大型牧場才可以讓投機者大賺一筆。
在羊毛生產業所帶來的高額利潤的刺激下,投機者圈佔了大量土地,建立了大型牧場,因此,馬克思才將其稱為「羊吃人」。在日後的歷史發展之中,這些牧場之中很大一部分變成了資本主義式大農場,以雇工而非獨立農民作為耕種人員,以售賣而非自給自足作為生產導向,進行農業技術的改進與創新,生產出大量農產品,大大推進了英國的經濟發展。但其代價則是無數農民的生活。
這批農民失地後,其境地更加悲慘。為了解決因圈地運動而出現的大批流民,英國的都鐸王朝不但不制止圈地行為,反而以「濟貧」為名,將大量城市流民拘禁,讓他們去做奴隸也不如的工作,這些濟貧制度造成了大量流民死亡,故被稱為「血腥立法」。對待勞工時,都鐸王朝亦不手軟,他們通過法案,將勞工的工資限制在一定範圍內,以此讓工場主獲利。
貧苦百姓對此十分憤怒,從1536年開始,英國農村地區便進入了一段騷亂不斷的時期。在1549年,英國爆發了一場大型起義,起義的領導者是諾福克郡的小貴族凱特兄弟,他們號召郡內的貧苦農民、工人、幫工、學徒,共同攻陷了首府諾裡季城,並擊潰了一支1000餘人的政府軍。
此次起義雖然還是被鎮壓,但是,凱特兄弟領導的起義以及其他各種反抗事件,大大地震撼了農村的投機者們。他們不敢再像以前那樣,大規模剝奪其他人的土地,於是圈地運動在一段時間內放緩了。農民以武裝鬥爭的形式維護了自己對於土地的權利,這些自耕農也是17世紀英國革命中新模範軍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