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啤酒館政治:一場瘋狂的政治暴動
Burgerbraukeller的字面意思為「市民啤酒館」,希特勒在1923年11月8日晚上在此發動政變,史稱「啤酒館政變」。希特勒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固然因為機緣湊巧,巴伐利亞邦的三巨頭(邦長官卡爾、駐巴伐利亞的國防軍司令奧托·馮·洛索夫將軍和邦警察局局長漢斯·馮·賽塞爾上校)同時出席在貝格勃勞凱勒的集會上,也因為啤酒館這個環境,對於他來說實在是太熟悉了。如果非要冒險,誰願意選擇一個陌生的環境呢?
在美國記者兼史學家威廉·夏伊勒根據納粹檔案撰寫的《第三帝國興亡史》裡,清楚地標記出了希特勒在1919年的政治生涯轉折點。9月的某一天,30歲的希特勒接到陸軍政治部的一項命令,要他調查一下慕尼黑一個自稱「德國工人黨」的小政治團體。在施端納克勃勞啤酒館的一間陰暗的房間裡,希特勒和其他24個人參加了該黨的一次會議。他回憶說這個黨派「很沉悶,和別的組織沒什麼不同」,而且只有54個成員。但次日他就收到一張邀請入黨的明信片。經過一番考慮,當時還是一名特務的希特勒決定加入德國工人黨,並且成為該黨的第七名委員。這個黨派經過他一年的改造,更名為「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SDAP),也就是納粹黨。
此後3年,啤酒館都是納粹黨最喜歡的集會地點之一。恩格斯曾經抱怨英國的工人太愛喝酒,並且喝了酒後就越發顯露出粗野的本性。考茨基反駁說,酒館有不可忽視的政治意義,「他們這些潦倒的人,沒有沙龍可以去,又不能邀請朋友去家裡,如果他們要談論一件事情,除了酒館哪還有合適的地方呢?」1919年,德國工人黨裡都是些思想偏激的狂熱分子,啤酒館的嘈雜聲音為他們的密謀提供了最好的掩護。有一個叫德萊克斯勒的鎖匠曾經在啤酒館裡塞給希特勒一本小冊子,《第三帝國興亡史》說,這個小冊子裡的內容奠定了國家社會主義的思想。
1920年2月24日,希特勒在慕尼黑著名的皇家啤酒館(霍夫布勞豪斯)宣佈了他和鎖匠一起起草的綱領,其中規定:在德國,猶太人不能擔任公職,甚至不能享有公民權利,不能參加新聞工作。在1914年8月2日以後到德國的猶太人一律都要驅逐出境。這為日後納粹黨瘋狂的反猶罪行埋下了伏筆。皇家啤酒館是當時慕尼黑最具盛名的啤酒館,光大廳就可以容納2000人,對於煽動大師希特勒來說是個完美的演說地點,更何況人們手裡都端著一杯啤酒,喝得微醺。
從1920到1923年,納粹黨內的許多會議都在這裡舉行。所以當1923年11月8日,巴伐利亞邦長官卡爾對著3000名端著大杯子喝酒的市民唾沫橫飛的時候,希特勒和他的衝鋒隊輕車熟路地包圍了這裡,在門口架起了機關鎗。希特勒走進啤酒館,跳上桌子朝天花板上開了一槍,宣佈「全國革命已經開始了」。他還虛張聲勢地說:「這個大廳已經由600名有重武器的人員佔領,任何人都不許離開大廳。巴伐利亞政府和德國政府已被推翻,臨時全國政府已經成立,陸軍營房和警察局已被佔領,軍隊和警察正在納粹旗下向市內挺進。」
局面迅速被希特勒控制,巴伐利亞三巨頭在他的威逼之下就要屈服,結果希特勒過於輕率,把局勢交給他接來的魯登道夫將軍,自己跑出啤酒館去處理另一個無關緊要的爭端,這位將軍把人質都放跑了。氣勢洶洶的啤酒館政變就這麼莫名其妙地失敗了,逃走的警察局長立刻下令逮捕希特勒。納粹在後來的宣傳裡,竭力把這次失敗美化成一個英雄因遭到背叛而受難的傳奇故事。而這次失敗也轉變了納粹的思路,戈林說:「我們再也不會發動政變了,我們只需把國內的局勢攪得更糟,這樣人們就會要求由國家社會主義者統治了。」
希特勒於1933年掌權之後,每年都要在這裡舉辦集會大肆慶祝啤酒館政變。1938年11月9日,希特勒和戈培爾出席了在貝格勃勞凱勒的慶祝啤酒館政變15週年的活動,活動剛完,納粹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排猶運動就開始了。衝鋒隊和其他納粹分子走上街頭,瘋狂地搗毀猶太人的店舖和私人住宅。有36人被殺害,36人受重傷,267座教堂被焚燒或夷為平地,在德國和奧地利有7500家猶太人商店被搗毀,3萬多名從16歲至60歲的猶太男子在自己家裡被捕,押往各集中營,史稱「水晶之夜」。3天後,希特勒召集戈林等人開會,規定以後凡猶太人,在公開場合都必須佩戴六角星標記。
由此,納粹時代的啤酒館是個危險的地方,受到煽動和喝醉的人們很容易就做出過激舉動。而希特勒每年在貝格勃勞凱勒的慶祝,更是把這裡營造成了一個類似聖殿的場所。1939年11月8日,共產黨員、手藝高明的傢俱匠、電工兼補鋁匠埃爾塞等待著這裡發生一次新的神跡。他此前已經為此暗中準備了整整一年。他偷來炸藥、引線和雷管,在車間裡成功試驗出了簡易炸彈,他還製造出了一個粗劣卻有效的倒計時裝置,能夠走144個小時。他仔細測量了這家啤酒館,判斷出炸彈的最佳放置點在講台後面的一根大石柱裡,如果炸彈在那裡爆炸,不但能炸到演講的希特勒,就連上面的樓台也會倒塌。於是他每晚潛伏在啤酒館裡,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成功地把炸彈放進了石柱,並且把現場偽裝得萬無一失,酒館的工作人員在打掃衛生的時候,根本不會意識到這裡有一個定時炸彈。定時炸彈的時間被設定到希特勒在貝格勃勞凱勒演講到一半的時間,等著一個神跡變成另一個神跡。而按照計劃,那個時候埃爾塞人應該已經在瑞士了。
1939年11月5日,希特勒在柏林下令進攻法國。3天後,定時炸彈將被引爆。但當晚在慕尼黑,因為大霧,趕不上飛機的希特勒不得不提前離開啤酒館,乘火車返回柏林。這場霧就像上方谷的雨一樣救了希特勒,就在他離開貝格勃勞凱勒13分鐘後,埃爾塞的炸彈引爆了,大廳中央放置炸彈的石柱被炸得粉碎,樓台和大廳的屋頂被炸塌。8人死亡,至少62人受傷。20分鐘前,這個大廳裡還有3000多人,如果埃爾塞把爆炸時間設在那個時刻,歷史也許真的會被改寫。但歷史不是昆汀·塔倫蒂諾的《無恥混蛋》,希特勒毫髮無損,埃爾塞在瑞士邊境被抓住,關進了集中營,沒有活著出來。
希特勒的特務頭子希姆萊綁架了兩個無辜的英國人,指控他們為爆炸案的元兇,打算把納粹分子的仇恨轉嫁到英國頭上。大約兩個月前,丘吉爾剛剛對德國宣戰。
這次爆炸直接影響到了貝格勃勞凱勒的建築結構,幾乎完全毀掉了這家啤酒館,希特勒從此把他的年度啤酒罐演說換到了同在慕尼黑的獅子啤酒館(洛文勃勞凱勒)。即使在戰事緊急的1942年,盟軍就要在北非登陸,他依然保持這一傳統。不過自從朱可夫保衛斯大林格勒成功、艾森豪威爾在北非登陸之後,啤酒館的氣氛就越發黯淡。等到盟軍在1945年來到慕尼黑的時候,貝格勃勞凱勒這個納粹聖殿被用做儲存食物的倉庫。1958年,貝格勃勞凱勒經過修繕重新開張,大批人湧進這裡。到了1979年,因為新的市政規劃,這家啤酒館被永久拆除。如今到這裡旅遊的人們都會坐在附近的皇家啤酒館(霍夫布勞豪斯)喝一杯,發思古之幽情。但啤酒館的老闆可不願意和你談起當年的希特勒。不遠處,刺客埃爾塞的塑像靜靜地看著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