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希特勒為什麼叫停裝甲部隊,是要放英國人一馬嗎?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時候,德國的裝甲部隊停止前進,除了軍事上的考慮(保存裝甲部隊)之外,根據哈爾德將軍在戰後 「栩栩如生」的記憶,希特勒停止前進的命令還有這樣一個政治上的理由:他不希望這個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居民重大損失的最後決戰,發生在佛蘭德斯人居住的地方。希特勒說,他想把這個日耳曼後代佛蘭德斯人居住的地方變成一個獨立的國家社會主義區域,從而使他們和德國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他在佛蘭德斯地區的支持者,為此已經作了長期的活動。他已經答應他們,使他們的國土不致遭到戰爭的破壞。如果他現在不實踐言,就會嚴重損害他們對他的信任。這對於德國將是一個政治上的損失,這是他作為政治上負責的領袖所必須盡力避免的。
離奇的借口
這個理由很有些荒唐,連哈爾德都說「沒有被這種理由說服」,因此也不能完全排除它是希特勒掩飾錯誤的一個借口。而更離奇的說法來自美國作家威廉·夏伊勒在其名著《第三帝國的興亡》裡所說的,「可能是(雖然還有人懷疑)希特勒把他的裝甲部隊遏止在敦刻爾克的前面,目的在於想使英國避免一場奇恥大辱,從而促進和平解決。」 雖然威廉·夏伊勒是位令人尊敬的記者與作家,《第三帝國的興亡》也是在其親歷、親聞的基礎上,以這段時期納粹德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狀況的第一手資料論述納粹德國最具權威的作品,但這一說法實在有故作驚人之語以搞出大新聞之嫌,以至於夏伊勒也不得不承認,他的這種說法「還有人懷疑」。
殲滅是一定的,變換的只是手段
其實何止「懷疑」,這一說法根本就稱得上是戰後的神話。實際上,在1940年5月24日,也就是希特勒下令裝甲部隊停止前進的同一天的傍晚,德軍大本營下發了希特勒的第13號指令,其中明文規定:「 一、下一個作戰目標是,通過北翼我軍實施向心突擊,殲滅在阿圖瓦和佛蘭德地區被包圍的法國、英國和比利時軍隊,迅速奪占和守衛那裡的海岸。屆時,空軍的任務是,粉碎被包圍之敵的一切抵抗,阻止英軍經英吉利海峽逃走,掩護A集團軍群的南冀。應利用一切有利戰機繼續同敵人空軍進行鬥爭。」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希特勒的「停進令」只限於對坦克部隊,元首在命令坦克部隊「停進」的同時,又簽署命令要陸軍其他部隊和空軍去殲滅在佛蘭德地區的盟軍。希特勒只是變換了殲滅聯軍的手段,而絲毫沒有放棄其殲滅聯軍的意圖。「故意放英軍逃走」的說法實在是沒有根據的,這從德國空軍、炮兵或快艇全都盡力破壞盟軍的敦刻爾克撤退裡也可見一斑。
看看丘吉爾怎麼說
何況,說希特勒有意放英國人一碼,這也不符合希特勒的一般政治觀點。希特勒深知,與英國的戰鬥將是一場生死搏鬥。他知道英國人驕傲、勇敢、堅韌、固執,他從不懷疑英國確有力量,這種力量是建立在一支強大的海軍和有戰鬥力的空軍的基礎之上的,要打垮英國,並非易事。5月21日,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元帥向希特勒匯報工作,希特勒告訴他,還得準備打一場長期的戰爭,他表示,一旦法國的戰鬥結束之後,武器裝備的重點將轉向建造潛艇與水上作戰飛機,這些都是為了同英國打一場持久戰。既然如此,認為希特勒是有意在敦刻爾克讓英軍逃走,就更說不過去了。反倒是溫斯頓·丘吉爾認為,希特勒之所以命令坦克停止前進是因為他相信,德國空軍可以使盟軍無法逃遁,因此他想將裝甲部隊留到戰役最後,用作「撒手鑭」,相對而言,這樣的說法倒是顯得更有合理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