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是佛教“大護法”?

古印度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是佛教“大護法”?

歷史上的國王皇后

古印度孔雀王朝國王阿育王是佛教“大護法”?

阿育王(Asoka,約公元前304年-前232年)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君王。他的英雄事跡,可與亞歷山大帝相抗衡。

他的一生可以明顯分成兩個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時代,主要是通過武力基本統一了印度,在約公元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國有15萬人被俘,10萬人被殺,死傷數十萬。繼而,除邁索爾地區外,統一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和今阿富汗的一部分地區。據說,阿育王由於在征服羯陵伽國時親眼目睹了大量屠殺的場面,深感悔悟,他同佛教高僧優波毯多次長談之後,終於被感召,決心皈依佛門,於是停止武力擴張。他後半生是「白阿育王」時代,在全國努力推廣佛教,成為佛教的「大護法」。終於促成了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榮。

阿育王在位的時期,曾經在首府華氏城的雞園寺,會集比丘一千眾,以目犍連子帝須為上首,重新結集佛教經典,並編撰了《論事》,這就是佛教文化史上的著名的「華氏城結集」。

阿育王在全國各地興建佛教建築,據說總共興建了八萬四千座佛舍利塔,安於「八吉祥六殊勝地」,東震旦國(中國)得十九顆。

阿育王還向邊陲地區和周邊國家派遣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大臣在內的佛教使團以傳播佛教,斯里蘭卡、緬甸,甚至敘利亞、埃及,希臘等地都有他們辛勤的足跡。這是佛教走出印度,邁向世界性宗教的開始。

阿育王定佛教為國教,將他的詔令和「正法」的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成為著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阿育王石柱法敕。這些「正法」的內容體現了佛教的基本精神。在阿育王所建立的第十三巖面的敕文上,有這樣的記載:「阿育王即位第九年,征羯羧加……既克羯羧加,乃篤護正法,歸依正法,將弘播正法之教。……」敕文的後面又記載著曾派遣宣教師去到敘利亞、埃及、馬其頓和伊庇魯斯等國,其傳播的盛況,由此可見。這些文物至今還在那裡屹立不倒,成為印度佛教史和世界佛教史上的無比瑰寶。

斯里蘭卡的佛教,實由阿育王時代開始,以後明王相承,便成為他們的國教了。

我國唐代西明寺沙門釋道世,和朋友們一起,經過在全國大範圍的考證,利用10年的時間,寫出了長達一百卷的《法苑珠林》,其中,他們就具體列出了阿育王在中國為供奉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相繼建造的十九座寶塔塔名、建塔時代與立塔的地點。雖然當時全國的佛寺已有「百千」,但釋道世認為,只有這19座,是阿育王所造,地宮裡有佛祖的舍利。包括南京大報恩寺遺址長干寺地宮發掘出土的七寶阿育王塔(內有「佛頂真骨」),浙江寧波阿育王寺的佛舍利塔等。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上的國王皇后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