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2年拉瑪一世正式加冕登基為暹羅國王

1782年拉瑪一世正式加冕登基為暹羅國王

歷史上的國王皇后

1782年拉瑪一世正式加冕登基為暹羅國王

提起泰國,大家都會知道這是一個王室擁有崇高地位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但卻很少有人注意到700年來每一位王朝建立者都有著華人血統。阿瑜陀耶王朝(又稱「大城王朝」)建立者拉瑪鐵菩提,乃是中國富商的後代;吞武裡王朝建立者鄭信,其父為廣東人;延續至今的卻克裡王朝(又稱「曼谷王朝」),建立者拉瑪一世祖父為華商。今天咱們就來講講拉瑪一世與鄭信的複雜關係。

在泰國歷史上的50餘位統治者中,只有5人被後世授予「大帝」頭銜,位居首位的便是泰國救世主——達信大帝。這位在泰國極受尊重的帝王,是個標準的中泰混血兒。其父鄭鏞為謀生,雍正年間從廣東潮汕偷渡至暹羅大城定居,依靠辛勤勞動積攢了殷實家底,娶當地女子為妻並育有一子,取名鄭信。

因為操勞過度,鄭鏞在兒子出生後不久就撒手人寰。臨終前,鄭鏞給摯友——時任財政大臣坡耶節基留下一封親筆信,將兒子鄭信託付於他。坡耶節基是個重情重義之人,他把鄭信當親生兒子培養,13歲就讓其擔任宮廷侍衛,逐漸成為國王厄伽陀的得力助手。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緬甸軍隊入侵,企圖吞併大城以及其他附屬城池,鄭信受國王厄伽陀之托,協防大城府。

隨著戰爭日趨僵持,鄭信眼見死守無望,遂率孤軍出城募兵以馳援。可惜的是,鄭信還沒有來得及回防,大城府就已被緬軍攻破。憤怒的緬軍們進行了大範圍屠戮,鄭信的親屬無一倖免。於是,這位身負國仇家恨的青年發誓要報此大仇,便帶著殘餘部隊在東南部的羅勇府建立根據地,重新招兵買馬,經過半年的精心準備開始大舉反攻。

數日之間,鄭信大軍就攻破了曼谷西岸的吞武裡府,隨後又趁勢圍攻大城,與緬軍展開激烈決戰,最終成功收復大城府。進城後,鄭信目睹昔日皇城只留下一片焦土,不由得觸景生情,最終決定將都城遷至湄南河西岸的吞武裡府,建立起泰國的第三個王朝——吞武裡王朝。在此期間,鄭信消滅了各地割據勢力,又陸續收復失地,完成了暹羅統一大業,使暹羅疆域達到歷史巔峰。

在他的治理下,暹羅國勢蒸蒸日上,鄭信便派遣昭披耶卻克裡率領主力部隊前往到柬埔寨,與越南阮氏廣南軍對峙,以爭奪對柬埔寨的宗主權。誰知一些反對勢力趁國內空虛之際掀起叛亂,鄭信派出剩餘部隊前往平叛,卻不料平叛將領臨陣倒戈,無兵可用的鄭信只得遜位為僧。

昭披耶卻克裡得知此事後,立即與廣南軍議和,隨即率軍返回國內平叛。形勢穩定後,昭披耶卻克裡在大臣支持下稱王,遷都曼谷,建立卻克裡王朝,史稱「拉瑪一世」。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昭披耶卻克裡用檀香將鄭信木擊殺,徹底消除了這個潛在威脅者。為獲得統治暹羅的合法性依據,拉瑪一世派使者前往北京覲見乾隆皇帝並請求冊封。

在國書中,拉瑪一世自稱是鄭信之子鄭華,並稱鄭信因病逝世,留下遺詔由其繼位,希望通過隱瞞實情的方式逃脫清朝皇帝的責罰。乾隆聽了也沒在意,大手一揮就宣佈冊封其為國王。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 )4月6日,拉瑪一世正式加冕登基為暹羅國王。

就這樣,曼谷王朝的歷代國王登基前都會取個中文名,然後派使者前往北京請求冊封,一直持續到拉瑪五世。清朝滅亡後,雖然泰王們不需要再請求冊封,但取鄭氏名字的傳統卻一直傳承下來,比如前任國王拉瑪九世的中文名為鄭固,現任國王哇集拉隆功名為鄭冕。

為紀念鄭信收復失地、一統暹羅的偉大功績,後世尊其為「達信大帝」(又稱「吞武裡大帝」),在吞武裡府修建鄭王廟並塑有紀念石碑。石碑頂端佇立鄭信騎馬戎裝銅像,身形極其英武。如今每到12月28日,泰王都會親臨紀念碑下,主持儀式以紀念「達信大帝加冕」,普通百姓則在銅像附近舉行鄭王朝祭大典,持續整整兩晝夜後才陸續散去。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上的國王皇后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