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口吃的德摩斯梯尼是如何成為雄辯家和演講家的?

曾經口吃的德摩斯梯尼是如何成為雄辯家和演講家的?

歷史上的國王皇后

曾經口吃的德摩斯梯尼是如何成為雄辯家和演講家的?

雅典正在召開公民大會,辯論的主題是民主和獨裁問題,只見一個不到20歲的年輕人身穿淡黃色禮服,頭戴月桂花冠,自信地大步走上講台。

「唉,怎麼又是他?」聽眾中有人小聲議論著,還夾雜著輕微的嘲笑聲。這些,台上的小伙子都聽到了。他不由得又想起了前幾次的失敗,心中不免有點發怵。但他還是鼓起勇氣,開始了演說:

「公民們,我講的是雅典必須堅持民……民主制……」「怎麼又口吃了?」他一急,又習慣性地聳了聳肩膀。「糟糕!」他心中暗暗叫苦,急得渾身發熱,額上沁出了陣陣冷汗。台下的聽眾一陣騷動,有人乾脆大聲哄他下台,他又聽到了不只一次聽到過的哄笑聲。

他默默地走下台來,激動人心地長篇演說詞又白準備了,他沮喪極了,懊惱極了,用手捂著臉,急忙往家跑去……這個年輕人就是日後成為古希臘卓越的雄辯家和著名的政治家的德摩斯梯尼,這一年他18歲。

德摩斯梯尼(前384—前322年)的父親是富有的雅典公民,在他7歲時就已去世。監護人肆意侵吞了他的財產,到他成年時留給他的還不及他應得的十二分之一。為了索回遺產,德摩斯梯尼向雅典著名的演說家、擅長撰寫遺產訟詞的伊塞學習演說術。與監護人的財產糾紛延續了5年,在此期間,他發表了5篇演說詞。

勝訴後的德摩斯梯尼成了著名律師,開始代人撰寫法庭辯護詞,但他更熱望成為一名政治家。30歲時他開始政治生涯,直至逝世,他一直是雅典政壇的活躍人物。

在雄辯術高度發達的雅典,無論是法庭裡、廣場中、還是公民大會上,經常有經驗豐富的演說家的論辯,聽眾的要求很高,演說者的每一個不適當的用詞,每一個難看的手勢和動作,都會引來譏諷和嘲笑。

德摩斯梯尼天生口吃,嗓音微弱,還有聳肩的壞習慣。在常人看來,他似乎沒有一點當演說家的天賦,因為在當時的雅典,一名出色的演說家必須聲音洪亮,發音清晰,姿勢優美,富有辯才。為了成為卓越的政治演說家,德摩斯梯尼做了超過常人幾倍的努力,進行了異常刻苦的學習和訓練。他最初的政治演說是很不成功的,由於發音不清,論證無力,多次被轟下講壇。為此,他刻苦讀書學習。據說,他抄寫了《伯羅奔尼撒戰爭史》8遍;他虛心向著名的演員請教發音的方法;為了改進發音,他把小石子含在嘴裡朗讀,迎著大風和波濤講話;為了去掉氣短的毛病,他一邊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登,一邊不停地吟詩;他在家裡裝了一面大鏡子,每天起早貪黑地對著鏡子練習演說;為了改掉說話聳肩的壞習慣,他在頭頂上懸掛一柄劍,或懸掛一把鐵權;他把自己剃成陰陽頭,以便能安心躲起來練習演說……

德摩斯梯尼不僅訓練自己的發音,而且努力提高政治、文學修養。他研究古希臘的詩歌、神話,背誦優秀的悲劇和喜劇,探討著名歷史學家的文體和風格。柏拉圖是當時公認的獨具風格的演講大師,他的每次演講,德摩斯梯都前去聆聽,並用心琢摩大師的演講技巧……

經過十多年的磨練,德摩斯梯尼終於成為一位出色的演說家,他的著名的政治演說為他建立了不朽的聲譽,他的演說詞結集出版,成為古代雄辯術的典範,打動了千千萬萬讀者的心。

當德摩斯梯尼登上雅典政壇的時候,正是馬其頓王國在國王腓力二世的治理下迅速崛起、四處擴張之時。在對待馬其頓的態度上,希臘內部分為兩派,一派是親近馬其頓派,一派是以德摩斯梯尼為主要代表的反對馬其頓的擴張派。德摩斯梯尼多次登上公民大會的講壇,聲討腓力二世。他發表了5篇反對腓力的演說,其中以公元前341年發表的最為著名,在這篇演說中,他大聲疾呼;「當雅典的船尚未覆沒之時,舟中的人無論大小都應動手救亡。一旦巨浪翻上船舷,那就一切都會同歸於盡,一切努力都是枉然」。據說,當腓力讀到這篇演說詞時,竟然說:「如果我自己聽德摩斯梯尼的演說,我自己也會投票贊成選舉他當我的反對者的領袖。」

這篇充滿愛國激情、富有說明力的演說發生了作用。公民大會決定派出使節聯絡友邦,德摩斯梯尼也被派往拜占庭。公元前340年,反馬其頓同盟結成,援助拜占庭的希臘人打敗了馬其頓的艦隊。隨後,德摩斯梯尼被任命為海軍部監。他立即開始整頓海軍,還將劇院演出的一切費用都用作軍費。德摩斯梯尼有一句名言:「辭令的靈魂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他自己就是遵照這句話去做的。公元前388年,他以重裝兵的身份參加了決定性的喀羅尼亞戰役。由於內部的分裂,希臘失敗了,從此,希臘失去了自由和獨立。

公元前366年,腓力被刺身亡,欣喜萬分的德摩斯梯尼身穿節日的盛裝,頭戴花環,出現在500百人會議上。公元前322年,反對馬其頓的起義被鎮壓下去,馬其頓人要求交出德摩斯梯尼。他不得不離開雅典,輾轉逃避,流亡異鄉,於公元前322年在一個小島的海神廟內,服毒自殺。公元前280年,雅典人為他建了一尊青銅雕像。他忠心為國,為獨立自由頑強戰鬥的精神,永遠活在雅典人民和崇拜欣賞他的人心中。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上的國王皇后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