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裡克·約翰·羅賓遜:被稱為戈德裡奇子爵
弗雷德裡克·約翰·羅賓遜,第一代裡彭伯爵,PC(Frederick John Robinson, 1st Earl of Ripon),1827年前,稱為F·J·羅賓遜閣下(The Hon. F. J. Robinson),1827年後,1833年前稱為戈德裡奇子爵(The Viscount Goderich),這個名字,最廣為人知。英國政治家,曾經擔任首相。羅賓遜生於土地貴族家庭,依靠家族關係,進入政壇。進入下議院後,他出任過幾個初級職位。最終,羅賓遜在1818年進入內閣,擔任貿易委員會主席(President of the Board of Trade)。1823年,羅賓遜獲任為財政大臣,任期為時四年。1827年,他獲封為裡彭伯爵,進入上議院,出任上議院領袖,陸軍及殖民地大臣(Secretary of State for War and the Colonies)。1827年,首相喬治·坎寧逝世,羅賓遜接替他成為首相。羅賓遜在任首相時間不長,後還在兩屆政府中,擔任過大臣。
羅賓遜生於約克郡紐比堂(Newby Hall),父親是第二代格拉漢姆勳爵,母親是格拉漢姆勳爵夫人·瑪麗(Mary , Lady Grantham),外祖父是第二代哈德威克伯爵,在家中排行第二。起初,羅賓遜受教於一間位於森伯裡(Sunbury)的預備學校。到了1796年,他轉到哈羅公學就讀。最後,羅賓遜進入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深造。他深造期間,小威廉·皮特是劍橋大學選區的代表議員。羅賓遜在大學時,修讀古典文學,曾經贏得威廉·布朗爵士獎章(Sir William Browne's Medal)。自大學畢業後,他進入林肯律師學院,卻沒有取得律師資格,因為他不打算從事法律工作。
羅賓遜依靠家族關係,進入政壇。1804年,他母親的堂兄,愛爾蘭郡尉第三代哈德威克伯爵任命他為自己的私人秘書。兩年後,約克安排他進入下院,代表口袋選區卡洛。1807年,羅賓遜讓出之前的席位,到裡彭參加下院議員選舉勝出。
初入下院,政府邀請羅賓遜擔任一些初級職位,為尊重反感時任首相波特蘭公爵的舅父,他都推辭了這些邀請。最後,他還是接受了時任外交大臣喬治·坎寧的任命。羅賓遜擔任彭布羅克勳爵的秘書,出使威尼斯,鞏固英奧的新盟約。他們最終無功而返,但羅賓遜的聲譽,並未因此受損,正如傳記作家E·羅伊斯頓·匹克所言:"作為一個良好的托利黨人,他獲得多屆政府,任命為低級官員。他的政治思想,深受坎寧影響,後來卻成為了坎寧的政敵,首相卡蘇裡子爵的追隨者。卡蘇裡子爵在1809年5月任命他為陸軍部常務次官。同年10月,卡蘇裡辭去首相一職,而不願在新政府中任職的羅賓遜,也一同辭去政府職務。1810年6月,他加入海軍委員會,擔任委員會成員。1812年,羅賓遜獲任為樞密院顧問官。
1814年,羅賓遜娶第四代白金漢郡伯爵之女莎拉·荷巴特女爵為妻。他的妻子,與卡蘇裡子爵,有姻親關係。兩人育有三名子女,只有一名較為年長。
羅賓遜在利物浦伯爵政府中,曾經出任副貿易委員會主席,與軍隊主計長兩個職位。他協助政府引入穀物法。這個法令,是典型的保護主義立法,對進口穀物課稅。
穀物法通過後,小麥價格被人為地推高,使得地主階層獲益,勞工階層受損。憤怒的市民在議會審議穀物法草案時,多次襲擊議會大廈。在一次暴力事件中,議會大廈外的欄杆被市民拆毀,前門被砸開,藏畫被撕爛,室內的桌椅也被擲出窗外。在另一次類似事件中,暴徒開槍射人,一死一傷。再向下院形容這些惡行時,羅賓遜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傳記作家P·J·尤普寫道:"他在壓力下的表現,讓他得到了他的第一個外號。
內閣大臣
1818年,羅賓遜獲任為貿易委員會主席及海軍主計長(Treasurer of the Navy),加入利物浦內閣。1823年,他接替尼古拉斯·范西塔特為財政大臣。
羅賓遜的財相任期,為時四年,人們普遍認為,他在這個職位上,做得不差。金融秩序良好,在他擔任財相的頭三年裡,政府年年都有盈餘。羅賓遜因此削減減輕稅賦,投資文化藝術事業。歷史學家尤普寫道:"這些成就,加上他對天主教解放、廢除奴隸制的支持,使得人們視他為政府中最親近自由主義的官員,他也因此獲得了另外兩個外號"Prosperity Robinson"與"Goody"。財相任期末年,他遇上了倫敦銀行Pole Thornton and Co.倒閉引發的銀行擠兌事件,他並未因此受到批評,但卻因為事後未全力補救,而大受批評。
此後,羅賓遜請求首相利物浦勳爵改組內閣,讓他擔任其他職位。但利物浦勳爵,還未改組內閣,就因病辭職下台了。1827年1月,他獲封為戈德裡奇子爵,升入上議院。羅賓遜的母親的祖先,也持有過相同頭銜。利物浦勳爵的首相職位,由坎寧接替。這個人事變動,導致當時的政治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托利黨因為對天主教解放的態度不一,分裂為四個派系。羅賓遜屬於溫和派,願意支持坎寧。而威靈頓公爵、羅伯特·皮爾所領導的保守派系,則反對天主教解放。而最極端的派系,則反對任何形式的自由化改革。威靈頓公爵與皮爾都拒絕在新政府中任職。有一半的托利黨成員,都反對坎寧,他唯有尋求輝格黨支持。坎寧任命羅賓遜為上議院領袖與陸軍及殖民地大臣。因為羅賓遜接受了坎寧的任命,所以,上議院反坎寧托利黨人,都集中火力攻擊他,承受了不小壓力。政府引入的新穀物法,被威靈頓公爵領導的派系否決。
首相
自1827年以來,坎寧的健康逐漸惡化,他最終在8月8日病逝。一個重要的輝格黨人說道:"上帝不在我們那一邊。他在托利黨那一邊,我恐怕國王也在托利黨那一邊,我的猜測如果屬實,情形會更加惡劣。"喬治四世雖然親近托利黨人,但仍不能原諒托利黨的兩大人物 - 威靈頓公爵與羅伯特·皮爾爵士,因為他們"背叛"他,在坎寧政府中擔任閣員。坎寧病逝後,喬治四世傳召羅賓遜與內政大臣威廉·伯恩入溫莎堡,任命前者為新一任首相。
羅賓遜上任後,與輝格黨組成聯合政府。國王與輝格黨,提出互相衝突的要求,令他陷入困境。國王認為,政府中的輝格黨人太多了,居然把持了三個內閣級職位。而輝格黨人則竭力要求擔任荷蘭勳爵出任外交大臣,使得內閣內的輝格黨人,增加到四個。羅賓遜沒能滿足雙方,使得雙方都十分不滿。輝格黨領袖喬治·蒂爾尼談及黨內對羅賓遜的不滿:"他們認為,戈德裡奇在處理這件事情時的表現,十分惡劣,所以,他們對他沒有信心。他們相信,他並不懷疑他口是心非,知道他有誠信,但他處理這些事務時的表現,已經顯示出,他沒法應對這種情形。"不久後,在羅賓遜任命財政大臣時,類似的爭端,又再重演。國王對他極為不滿,甚至稱他"一個該死的、流著鼻涕的、哭哭啼啼的傻瓜。
威靈頓與黨內極端勢力,日漸疏遠。1828年1月,喬治四世決定結束聯合政府,以托利黨政府取而代之,由威靈頓接替羅賓遜。在羅賓遜召見國王時,他已經寫好了辭職信,但他最終沒有呈交辭職信。羅賓遜說,他的政府出於崩潰狀態。國王隨後傳召威靈頓入溫莎堡,任命他為新一任首相。據說羅賓遜會見國王時,留下了眼淚,而後者則遞給他一塊手巾擦眼淚。不過他在卸任後表現得很快樂,能夠在夜間入睡,與他人正常地談話。他的首相任期,只持續了144日,是有史以來,任期第二短的英國首相。
晚年
1830年,羅賓遜轉投輝格黨,加入格雷勳爵內閣,擔任殖民地大臣。他強烈反對奴隸貿易,致力於解放大英帝國境內的奴隸。後來,斯坦利勳爵繼續了他在這方面的工作。1833年,羅賓遜獲封為裡彭伯爵。他本想獲頒嘉德勳章,卻沒有如願。同年,他辭去殖民地大臣一職,改為擔任掌璽大臣。1834年,羅賓遜認為,輝格黨威脅到愛爾蘭國教會的地位,退出輝格黨。1841年至1843年間,羅賓遜在羅伯特·皮爾爵士領導的政府中,擔任貿易委員會主席。1843年,他改為擔任控制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