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先賢祠有什麼發展歷史?有哪些人埋葬在先賢祠?

法國先賢祠有什麼發展歷史?有哪些人埋葬在先賢祠?

歷史故事

法國先賢祠有什麼發展歷史?有哪些人埋葬在先賢祠?

先賢祠發展歷史是怎樣的?先賢祠安葬了哪些人?這就為你介紹:

法國先賢祠簡介

先賢祠(Le Pantheon)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於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

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

先賢祠中的藝術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後,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

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安德烈·馬爾羅、居裡夫婦和大仲馬等。

截至2018年六月,共有72位對法蘭西做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其中僅有11位政治家。

先賢祠發展歷史

1744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五(1715-1774年在位)在梅斯身染重疾,為此他許下誓願:如果此番能夠痊癒,一定建一座新教堂,直到1764年,路易十五還了這個願,在首都巴黎塞納河南岸的聖·吉妮雄耶高地上建起了一座大教堂,於1790年將之全部完成。

但竣工後一年,大革命時期(1789-1794年)的制憲會議就決定把它從教堂改為存放國家名人骨灰的祠堂——先賢祠(Pantheon) 。後來又經過幾次反覆,直到第三共和國時期(1870-1940年),從安放雨果骨灰開始,再度改成國家名人祠墓,並一直保持。

公元507年,國王克洛維斯皈依基督教,並修建了一座教堂。教堂中預留了將來安葬自己和王后的墓室。公元512年時,曾經領導人民抗擊外族侵略,拯救了巴黎的女孩子吉納維夫被安葬在這座教堂,並被奉為巴黎的保護神,又被教會封為聖人。

十八世紀時,國王路易十五窮奢極欲,揮霍無度,針對人們的規勸,他說了一句千古名言,「我死後哪管它洪水滔天」。

1744年,路易十五生了一場重病,命在旦夕。他在病中祈求巴黎的保護神聖吉納維夫保佑,並且許願,如果活過來,一定建造一座更加宏偉的教堂供奉她,以感謝上帝、感謝她。真的出現了奇跡,他活過來了。

經過長期的籌備,1764年,他親自為這座教堂奠基。可是他終於沒有萬壽無疆,而滔天的洪水 也終於澎湃而來。

1790年教堂竣工時,法國大革命已經如火如荼,路易十六全家很快就要被殺頭,到處都在殺教士、毀教堂,聖吉納維夫的骨灰也被拋進了塞納河。幸運的是,這座還沒有成為教堂的教堂沒有被狂熱的革命群眾搗毀。

革命權力機構「國民公會」決定把它改做紀念堂,安葬伏爾泰、盧梭以及其他革命先賢偉人,以鼓舞民眾,集聚民氣。

歐洲的教堂本來就建有地下室以安葬聖人,這一部分是現成的。只要在地面部分稍加改造就可以讓它還俗,就可以把這座封建帝王的宗教建築變成為新時代的革命聖地。

於是,就有了現代所見的先賢祠:大門正面,門楣上鐫刻著幾個大字,「偉大人物,祖國感恩」;下面的柱廊是表現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的浮雕;進入廳內,牆壁上和穹頂的油畫不再完全是宗教內容,而主要描繪的是法蘭西曆史事件;正中本該是供奉耶穌的位置矗立著一組「國民公會」大型群雕。

先賢祠安葬了哪些人?

1791年 米拉波 1794年移出

1791年 伏爾泰

1792年 尼古拉·若賽夫·博瑞派爾 遺骸遺失

1793年 路易·米歇爾·勒佩萊蒂耶·德·聖法爾諾 移出先賢祠

1793年 奧居斯坦·馬瑞·皮科·當皮埃爾侯爵 遺骸遺失

1794年 馬拉 移出先賢祠

1794年 盧梭

1806年 Claude-Louis Petiet

1806年 Francois Denis Tronchet

1807年 Jean-Etienne-Marie Portalis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歷史故事
實用查詢
文學資料
健康知識
起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