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宅鄧尼茨的軍事奇跡:“偷渡”直布羅陀海峽
二戰期間,德國潛艇部隊「偷渡」直布羅陀海峽。這一次「偷渡」的成功,得利於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區的一股洋流。這是怎麼回事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元帥隆美爾指揮非洲軍團,在北非戰場多次打敗英國軍隊,因此獲得了「沙漠之狐」的綽號。為了扭轉戰局,英國首相丘吉爾調集艦隊攻 擊在地中海上的德軍運輸補給線。本打算飲馬尼羅河、把英軍徹底趕出北非的隆美爾陷入了困境:大炮、槍支沒有彈藥,坦克沒有汽油;攻勢不得不停頓下來。
為了擊敗英國艦隊,打通運輸補給線,德國海軍司令鄧尼茨可謂是煞費苦心。英國是那時世界頭號海軍強國,用水面艦艇和它在地中海硬拚是不行的。為了切斷美國和英國本土之間的海上運輸線,德國製造了大量「U型」潛艇,採用「狼群戰術」,在大西洋上給英國運輸船以重創。為什麼不在地中海也用潛艇狠狠地教訓一下英國艦隊呢?可是鄧尼茨心裡明白,這一辦法很難實施,因為從大西洋進出地中海的咽喉——直布羅陀海峽,被英國人所控制。英國在那裡有海軍基地,一旦潛艇經過海峽,基地的聲納系統就會根據潛艇發動機螺旋槳的運轉聲確定其位置。鄧尼茨陷入了沉思,最後他還是下令讓潛艇部隊向直布羅陀海峽駛去,並對潛艇部隊的指揮官進行了秘密的叮囑。
1941年9月的一個傍晚,德國潛艇部隊隱秘地來到了直布羅陀海峽附近,按照鄧尼茨的叮囑,潛艇在海峽入口外下潛到水下70~80米左右,然後發動機全部關機。讓所有人都感到驚奇的是,停機後潛艇仍然在平穩地行進,駕駛員僅憑借聲納掌握前行的方向就以了。第二天凌晨潛艇上升到水面,水手們打開艙門,驚奇地發現已經來到了地中海的水域了。他們驚歎:「這真是上帝的傑作!」
其實這只不過是鄧尼茨巧妙地運用了洋流的結果。地中海海水的含鹽量遠遠高於大西洋海水的含鹽量,在兩股海水交匯的直布羅陀海域,從水底120米以上,鹽度低的大西洋海水就會自西向東注入地中海,形成一股洋流。這股洋流力量很強,足以把潛艇送過海峽。發動機沒有開機,英國人的聲納系統也就無用武之地了。
而在水底120米以下,地中海海水就會對大西洋進行補償流,自東向西進入大西洋。所以為了保證潛艇能夠順利通過,潛艇必須保持在水下120米以上的位置,70~80米正好是最為適中的深度。德國人就這樣利用了「上帝的傑作」,「偷渡」了直布羅陀海峽。
德國潛艇部隊進入地中海後,雖然擊沉了不少英國軍艦,但並沒有達到打通補給線的目的,英國為了防止德國再次「偷渡」,加強了在直布羅陀海峽的水下巡航。隨著1942年英軍在北非的阿拉曼戰役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沙漠之狐」最終還是帶著他的殘餘部隊撤出了北非,而那些德國潛艇也灰溜溜地撤出了地中海,並在再次通過直布羅陀時,遭到了沉重的打擊。看來納粹德國非正義的戰爭到頭來還是得不到「上帝的支持」。
【總結】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因密度差異而形成密度流與補償流。地中海鹽度高,海平面低,形成密度流,海峽表層海水從大西洋流入地中海;海峽底層海水形成補償流,從地中海流入大西洋。關閉引擎,躲避探測器,利用洋流隨水流過去,又能隨水流順利返航,成功往返海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