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農奴制改革的內部背景:農奴制制約了發展
俄國農奴制改革又稱俄國1861年改革,是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推行的社會改革。十九世紀中葉,俄國還頑固保存著野蠻落後的的農奴制。農民的人格和自尊心被無情的摧殘,他們整天無償的為地主勞動,甚至被作為物品抵押債務。大量勞動力被束縛在莊園裡,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的必需勞動力由此缺乏來源。俄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也因此大大落後於西歐國家。
內部時局動盪
1858~1860年爆發的農民暴動和起義總計近290次。在農民反抗運動的推動下,以..赫爾岑...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義者同自由主義者在解決農民問題上展開了論爭。自由主義者..卡韋林等人提出在保存沙皇政權.不觸動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情況下,廢除農奴制度。革命民主主義者主張徹底廢除農奴制度,推翻沙皇統治。由於當時俄國沒有形成足以推翻農奴制度和專制制度的革命力量,廢除農奴制的改革是由沙皇政府自上而下進行的。1860年10月擬出解放農奴法令草案,1861年3月3日(俄歷2月19日),亞歷山大二世批准廢除農奴制度的「法令」和「宣言」。《關於脫離農奴依附關係的農民一般法令》規定;農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權,地主不能買賣和交換農民,農民有權擁有財產.擔任公職進行訴訟和從事工商業。在全部土地歸地主所有的前提下,農民可以使用一定數量的份地,但必須向地主繳納贖金(這種贖金大大超過了土地的實際價格)。農民在簽訂贖買契約之前還要為地主服勞役或繳納代役租。《地方法令》規定,當農民使用的份地超過「法令」規定的數額時,或者分給農民份地以後,地主剩下的好地不到全部土地的1/3時,地主有權向農民割地,即剝奪農民原種地的1/5~2/5。為管理改革後的農民,設置了地方貴族控制的村社和鄉組織,並建立了監督農民的連環保制度。
農民的要求
農民要求的是無償獲得全部土地,並從地主的權力下完全解放出來,1861年改革沒有滿足農民的要求。「宣言」和「法令」公佈後,農民暴動和起義僅1861~1863年就發生了2000次,..列寧指出,農奴制改革是由農奴主實行的資產階級改革。改革後,俄國仍保存了大量的農奴制殘餘,作為封建農奴制經濟基礎的地主土地所有制沒有被消滅,少數地主貴族仍然霸佔著大量土地,而佔絕大多數人口的農民卻只佔有很少土地。1861年改革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由於農民擺脫了對地主的人身依附關係,出現了大批自由僱傭勞動力,資本主義工業獲得迅速發展。地主的徭役經濟逐步向資本主義經濟過渡。繼農奴制改革之後,沙皇政府還先後進行了地方機構.市政.司法.軍事等一系列歐美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1861年以後,俄國從農奴制社會逐步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俄國無產階級逐步形成,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
農奴制的衰落
十八世紀末,俄國的封建農奴制在部分地區已經開始衰落;到了十九世紀初葉和中葉,更日益走向瓦解。封建農奴制解體的過程也是新的資本主義要素在農奴制內部形成的過程。
俄國於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工業革命。資本主義工廠逐漸代替手工工場,機器生產開始代替手工勞動。1840年俄國從國外輸入的機器,價值為101萬盧布,到1850年已達268萬5千盧布。在採用外國機器的同時,俄國也開始製造和採用本國的紡織機.織布機和繅絲機。至十九世紀中葉,俄國紡織品的產量居世界第五位。其他工業部門如冶金.採礦和造船業也開始使用機器。三十年代以後,蒸汽動力的使用較為普遍。
1815年俄國的工廠為4189個,到1858年增至12,256個。工人人數由1804年的224882人增至1860年的859950人,其中僱傭工人占61.4%。在紡織工業和絲織工業中,農奴勞動已完全被僱傭勞動所代替。儘管這些僱傭工人主要是向地主和國家繳納代役租的農民,但是,在對於企業主的關係上,他們畢竟還是「自由的」勞動力出賣者,是在封建農奴制經濟的條件下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關係。
階級分化
貴族地主階級發生了分化,中.小地主陷於破產。從1835至1851年間,擁有不足20個農民的地主莊園,減少了9千多個,到十九世紀中葉,俄國無地產的地主已達數萬人。值得注意的是,在貴族地主中分化出一批採用資本主義方式改造和經營自己莊園的資產階級化貴族地主。他們為數不多,但是,它是農村中新的生產關係的代表者。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農業危機的加深和農村階級的分化,階級鬥爭越來越尖銳。據統計,1826—1834年間,農民暴動為145次,1845~1854年為為348次。1853~1856年克裡木戰爭以後,農民運動更加高漲了。1858年農民暴動86次,1859年90次,1860年108次。農奴制危機使統治階級不能照舊統治下去了。特別是資產階級化的貴族地主,希望迅速改變農奴制度。代表他們利益的自由派公開揭露政府的種種弊病,批評政府的對內對外政策,談論農奴制改革的必要性。他們甚至致函政府,上書沙皇,制訂改革方案,在各種集會上發表演說,闡明自己的政治觀點。莫斯科政論家麥列貢諾夫在其評論中寫道:「我們需要自由,自由!只有自由才是我們所祈求的。」法學家契切林主張逐漸消滅農奴制度,實行信仰.言論和出版自由,改革司法機關。個別高級官吏也對沙皇政府表示不滿。克裡木戰爭失敗後,庫爾蘭省長盧瓦耶夫公開斥責政府的欺騙行為和官僚主義。他向自由派高呼:「智慧需要自由!」
所以,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增強國家實力;鞏固統治,維護統治階級利益,重振俄國大國國威。亞歷山大二世不得不實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