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為什麼有貴族文化?中國有貴族文化嗎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歐洲貴族文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絕代艷後》中,1770年,在高調有內涵的凡爾賽宮,一場盛大奢華的婚禮舉行了。瑪麗·安托瓦內特身著白色婚禮服,束腰下擺蓬鬆,禮服周邊鑲滿鑽石和珍珠,下擺撐起的寬大十分誇張,後帶有同色系披風,勾勒出完美身材。
飽滿小巧的耳朵戴著剔透寶石,發上別著珍珠頭飾和絲帶。舉手投足間,舞步翩翩,一顰一笑都攝人心魂。
看到此處,只能不停感歎:奢侈!豪華!
這絕不僅僅是有錢就能舉行的婚禮,還得有權。而這便是歐洲貴族的一角。
歐洲是貴族文化,中國呢?是封建君主文化。
同樣是文明發展程度不太高的時期,為什麼歐洲演變出貴族,而中國卻衍生出封建君主呢?
無疑,這是不同歷史文化沉澱的結果。
首先,我們來看看貴族的意思。在百度百科上,「貴族等級」一詞的意思是:奴隸制社會和封建社會中,因權力、財產高於其它階級而形成的上層階級,包括軍事貴族、世襲貴族、宗教貴族。經過演變,貴族制度在一些國家延續下來,形成了穩定的貴族階級。
看著這相必大部分讀者都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中國進入封建社會。法家主張皇權高於一切,秦始皇自然也是巴不得的,所以從秦始皇開始,就有削弱奴隸社會遺留下來的貴族之意。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一句話,指出在當時的封建社會,中國是存在貴族的。
中國是一個小農社會,所以貴族的標配之一就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土地。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單純依靠土地的貴族勢力逐漸減小。含著金湯匙的人習慣了高高在上,又打起了士大夫階層的主意。他們用察舉制的噱頭,擴張自己的勢力,所以就有了魏晉時期王、謝、桓、庾四大家族的滔天勢力。
...
在封建社會,多個王朝都會間接性地出現大的家族勢力,他們身份尊貴、財庫堪比國庫,世代延續,在中國,這便是貴族。
但帝王是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的,在封建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的古代,貴族的勢力必定是會被不斷削弱,直到消耗殆盡的。所以在古代,中國的貴族不會一帆風順到底,畢竟連皇上都想除掉他們,更何況勾心鬥角的朝廷勢力。
但歐洲和中國是不一樣的社會環境。
公元前221年,中國已經進入封建社會時,歐洲當時在做什麼呢?
戰鬥民族俄羅斯還是原始社會,第二次布匿戰爭還沒有結束,古羅馬共和國還在鍥而不捨地追著馬其頓打。直到公元476年,歐洲才步入封建社會。
我們知道,歐洲很多國家都是信奉宗教的,所以教會的權利十分大,是壓過皇權的,特別是在中世紀。而後經過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等,資產階級湧現並且實力逐步增強。在歐洲發展進程中,皇權始終沒有太大的作用,或者說其發揮作用的時間有限,所以歐洲的貴族勢力得以在千百年中不斷繼承、世襲。
「百因必有果」,歷史文化或現象的產生,都是各種因素長期共同作用的結果。
中國沒有貴族卻有勢力足夠強大的皇親國戚;歐洲有貴族,卻在資產階級的發展壯大中、在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擴張中,在他們所代表的自由、平等、民主取代之前糟粕的、不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思想之後,被滾滾歷史河水捲走。而給我們留下的,必定是新的、符合歷史的選擇。